热评:《国家宝藏》被“撞脸”背后,创新和版权保护都重要

南都即时
+ 订阅

《国家宝藏》被“撞脸”一事,节目出品方有了说法。

2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发表声明称,“已注意到近期地方台有关节目与我们几年前播出的节目’撞脸’等情况”。声明重申,鼓励文艺节目在借鉴交流中创新,但这与抄袭模仿行为有本质区别。另外,央视文艺播出的节目(包括舞台布景等)均受版权等保护。

爆款节目遭遇“撞脸”,好看的节目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如央视文艺在声明中所说,文艺节目的创作有其自身规律,正是“在借鉴交流中创新”。精品通常也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不断借鉴前人、借鉴经典的基础上,有一个逐步延续和优化修正的过程。

具体到本次事件,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一是爆款的地方春晚节目是否借鉴乃至模仿了《国家宝藏》,在央视文艺发出声明之后,其出品方需要直面质疑,并有一个更清晰的态度。尤其是央视文艺在声明中,具体点到了“舞台布景”等细节,那么有无模仿,通过画面、流程设计的对比,应该不难给出一个说法。

二是在版权保护问题上,这早就成为一个共识,即经典需要保护。毕竟侵权所带来的破坏力,多个行业都深有感触。但版权如何界定,如何将舞台布景等纳入保护范围,还要进一步细化和约定。这既是维护前行人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后来人创作空间和创造力的保护。

《国家宝藏》和风波中的地方春晚节目,能够成为爆款,说明二者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都足够成功,对观众产生了实打实的吸引力。放在更大的视野看,关于是否有抄袭、模仿的讨论,最终目的还是保护和规范行业,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之中让这类爆款更可预期,让传统文化的创新成果更有生命力。

文/嵇石

编辑:张亚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