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精神,体现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2月19日下午,东莞市副市长黎军热情地迎接“白衣外交官”——第30批中国(东莞)援赤几医疗队返回东莞。
一年半前,第30批中国(东莞)驻赤几医疗队从东莞出发,在赤道几内亚期间,他们完成门诊19839人次,参与手术2438台。如今,这批“白衣外交官”回来了。在归国前夕,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签署文件,授予了医疗队赤道几内亚国家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以表彰其对赤道几内亚卫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援非一年半,他们获得赤道几内亚国家最高荣誉奖
2月19日中午12时,飞机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时隔一年半,医疗队员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心情分外激动。
在经过一系列手续后,队员们到达了麻涌,在当地的酒店,他们将遵守国内的隔离政策就地休整,再返回到工作岗位中。东莞市副市长黎军、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率队迎接他们归来。
“历经596天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此时此刻,我心中满怀的是感激之情。”援非医疗队队长、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陈少基介绍,离开巴塔时,驻巴塔总领馆徐庄声总领事率全体工作人员到机场与队员依依惜别,各中资企业领导及员工自发到机场送行,现场是浓浓的鱼水之情。队员以真情传播中华文化,讲中国故事,以精湛的医术服务赤几民众、华人华侨,收获了尊敬和友谊,“赤几总统、政府和公众的口碑,还有你们胸前的勋章,是你们杰出表现的最好明证。”
中国第30批驻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一行25人,由东莞市派员组建,于2019年7月5日出发,至2021年1月28日结束工作任务,共完成门诊19839人次,参与手术2438台,管床查房22965人次,开展临床业务培训93场次420人;派出保健组常驻总统府,为赤几国家领导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543天,随同出访14个国家;开展“光明行”义诊2次,免费白内障手术30人次;完成上层保健、驻外人员和中资企业员工门诊1100多人次,开展体检服务300人次,建立健康档案300多份,为大型群体活动医疗派出医疗保障18次;到乡村、中资企业和高校开展义诊、健康讲座7次,受惠民众超过1000人。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队与赤几人民、以及在赤几的华人、企业一道,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共历时艰。他们对中资企业和赤几卫生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并迅速建立应急方案,编译了西班牙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和控制》等课件宣传和推荐中国防控治疗方案,参与治疗、检验新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人66例(其中最后确诊39例),24小时接受华人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和治疗的咨询,通过社交软件平台WhatsApp在赤几国立大学开展新冠肺炎科普知识讲座。医疗队的工作获得了赤几社会广泛的赞誉。
2月1日,在归国前夕,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签署文件,决定授予医疗队赤道几内亚国家最高荣誉奖——国家独立勋章,以表彰其对赤道几内亚卫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奥比昂表示,中国医疗队根据两国协议,提供了优质保健服务,感谢医疗队总统府保健组所做的出色工作。奥比昂还特意为保健组办了欢送会,将勋章别到队员的胸前,感谢保健组的工作,这是十余年来医疗队未曾有的荣誉。
“中国和赤几的医疗合作是南南合作的典范,医疗队的医生们是优秀的白衣外交官。”中国大使馆经商处于新宇参赞及赤几卫生部和社会福利部副部长米托阿·翁多·阿耶卡巴在授勋仪式上表示。
“你们以仁者之心筑起中非友谊之桥”
跨越三大洲,从非洲赤几返回中国,中途需要14天时间,此前,医疗队经历了艰难的回家之旅。按照原来的计划,医疗队在2月5日离开赤几首都马拉博,途径法国、土耳其、阿曼,于2月12日也就是年初一的中午返回广州。由于2月11日从阿曼飞往广州的航班停飞,医疗队晚了一周回家。
回到东莞,见到熟悉的面孔,队员们都难掩激动之情。在欢迎仪式上,东莞副市长黎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第30批援赤几医疗队的凯旋归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黎军说,听到医疗队援非期间的工作情况十分感慨,“在陈少基队长的带领下,全体医疗队员恪尽职守,共同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全体队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精神,体现了中国医生的仁心仁术。赤几政府给大家授勋,就是对中国医生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
黎军认为,医疗队员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精湛医术和仁者之心筑起了中国和非洲的友谊之桥。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医疗队以疫情为命令,全面动员,忠诚担当,与赤几民众一起共克时艰,展示了大国担当。
黎军代表东莞市政府对医疗队、市卫生健康局、各派员单位、家属们做出的支持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希望队员们将成绩化成激励、动力,在今后各自的岗位上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他们说:
1、医疗队队长、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陈少基:
历经596天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此时此刻,我心中满怀的是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队员家属。在这两年多来的时间,你们放弃了许多个人发展机会,全力承担了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责任,让我们队员全无后顾之忧投入援非工作中,勋章里有你们一半的功劳。
其次,我要感谢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和各派出医院。是你们的正确领导,无微不至关心支持,从队员职业发展、工资待遇、心理健康辅导,到家庭困难的解决,让我们远在非洲的队员时刻都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源源不断的防疫物资,为我们在非洲工作生活提供了最重要保障。
再次,我要感谢我们的媒体朋友。从组建医疗队开始,你们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全方位报道了医疗队的工作生活,让全社会都了解我们的援非故事,关心支持援非工作,也让我们的队员和家属倍感援非光荣和自豪。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每一名队员。你们以热血和忠诚投身援非事业,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出色完成了党和国家交派的任务。赤几总统、政府和公众的口碑,还有你们胸前的勋章,是你们杰出表现的最好明证。
2、医疗队员、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岳乾军副主任中医师:
因为新冠,让我们的行程延长至15天。虽然历经曲折,但是我看到曲折背后,省援外医疗中心、市局领导、医院领导以及亲朋好友的无私关怀,还有媒体朋友们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我们的心声,也深刻体会队友们互帮互助的战斗友谊,还看到地接们热情的接待,安排食宿、安排核酸检查、申请签证等忙碌的身影,都是为了我们能顺利回国,所以,我心怀感恩,感恩你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结束修整后,最想做的是调整身心,以良好的状态开始新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和局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对我们这一年多援非工作的最大肯定。我想,援非之旅不会结束,援外医疗任务还会有新的队友继续坚守,我国和赤道几内亚的医疗援助工作会越来越好。我非常荣幸地能有这一份经历,新冠来临时,是祖国在背后给予我们在外的游子强有力的支持,我为身后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也为自己能帮助到赤道几内亚的朋友而感到满足。
延伸阅读:
暂时放弃归国,东医疗队一名队员主动申请留守非洲赤几
19个月过去了,中国第30批援赤几医疗队已经圆满完成了医疗援助的使命,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其中,队员彭伟主动申请留下,与中国第31批援赤几医疗队一起继续新的援助任务。
“医务人员救死扶伤,而我烹制美味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生活,我经常做一些特色的家乡美食,让他们都有在家吃饭的感觉。”彭伟说,经历了一年半多的援外生活,深深懂得医疗援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彭伟说,自己出生在农村,从小就会做各种农活,在驻地除了做饭炒菜,还负责种蔬菜瓜果。年轻的他还没结婚,希望发挥所长,继续为中国的医疗援外事业服务,2020年初,彭伟向上级提出留任申请,最终获批。
巴塔点的队员们交接的时候,彭伟的心情很复杂,看着东莞的队友们兴高采烈地讨论回国的行程时,他的心里充满不舍。2月2日,彭伟和队友们一起从巴塔坐飞机到马拉博接受赤几独立勋章,戴上勋章的一刻,他感到无比光荣,“我希望,一年半以后能再获一枚勋章。2月5日,我从马拉博返回巴塔,临别时,队友们一一和我拥抱告别,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作为一名厨师,援非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彭伟选择坚守的动力。如今,彭伟已经和新队员开始了新的生活,大家相处也十分愉快。他说,一定会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天,与新队员和谐共处,共同完成新的使命。
最后,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援非医疗队都有哪些医护人员:
■援非医疗队25人名单
1、陈少基,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陈硕,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3、黄转弟,东莞市人民医院
4、卢兆辉,望牛墩医院
5、谢晓,樟木头医院
6、陈金水,东莞市中医院
7、莫海军,厚街医院
8、朱彦,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
9、何金泉,虎门医院
10、刘慧玲,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11、李文斌,长安医院
12、骆庆明,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13、黄志文,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
14、陈刘镇,东莞市人民医院
15、林朝凤,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16、郑锦标,东莞市人民医院
17、杨小立,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18、李敬河,石碣医院
19、岳乾军,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20、潘毅,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1、彭伟,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2、汪应涛,寮步医院
23、谢小菲,东莞市人民医院
24、欧阳珍,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
25、童召勤,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记者】欧雅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