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大湾区2021年“一号文”撑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特”在哪?

南方+ 记者

2月19日,《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挂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2021年“一号文”,这份文件有哪些特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梳理发现,《方案》12次出现“试点”一词,2次出现“率先”一词,支持一词为24次,其中有5次是“争取国家支持”,可见广东对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之大与期望之高。

国际化人才特区“特”在哪?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分析。

“1号”文号印发,事关大湾区建设

《方案》以“粤大湾区〔2021〕1号”文号正式挂网,这意味着什么?首先看发文机构,这是由省委书记李希担任组长、省长马兴瑞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印发。

2020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粤大湾区〔2020〕1号”文号正式印发,如今广州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可见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分量。

记者从南沙区获悉,这是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方案》明确提出,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工作在省人才主管部门统筹下协调推进,重大事项提请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今后省出台的政策,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本方案的,按照“政策从优”原则普遍适用于南沙。

简而言之,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工作直接由省里统筹。

《方案》核心:融通港澳、接轨国际

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与国内其他人才特区的区别在于哪里?八个字:融通港澳、接轨国际。

方案提出要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围绕建设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此《方案》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国际化人才特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要突破,开放创新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成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南沙科学城与国际化人才特区相辅相成

《方案》提出,要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探索机构化、成建制引进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支持推动国际一流组织、实验室、国际科技组织等在广州南沙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中科院在穗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南沙发展。

广州今年在两会期间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建设百年科学城。以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为核心区,聚焦海洋、能源、空天、信息等领域,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南沙科学城规模很大,规模大才能集聚人才。”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理事长、院长李令奇认为,广州科技创新大院大所大装置有很多都在南沙科学城。这里就有原始创新的重要机构,也会带来诸多原始创新人才。这些平台迁移进来,就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南沙科学城既培养、又用到原始创新人才来执行科研产出。因为南沙科学城的定位是在创新链的上游基础研究领域,需要有较大规模的投入,由南沙科学城做承接,有助于对原始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构建人才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方案》提出,要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支持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学术组织)和人才大会等在南沙举办或永久落地。

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城市,更应在国际舞台上大有作为。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建议推动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落户南沙,打造湾区世界级人才品牌论坛。借助世界级人才合作流动平台,通过“年度大会+季度例会+定期小会”的模式,构建人才领域的“达沃斯”论坛,实现以品牌活动聚才,吸引世界智力汇聚湾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助力南沙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创新人才高地。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们能不能打造南沙的创新智谷?在华盛顿,有智库一条街,在南沙,能不能有一个智库园、智谷,把国际国内各类的智库吸引过来,为南沙提供智力支撑,建言献策,同时为企业提供咨询方案。”王辉耀认为,营商环境、营智环境的打造与打造智谷也是关联性极强的。

结合产业发展,实施差异化人才户籍政策

《方案》提出,支持南沙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实施差异化人才户籍政策,发挥户籍政策对人才引进集聚的激励导向作用,全面引进发展所需各类人才。完善实行人才“揭榜挂帅”制度,面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团队征集原创思想和方案,解决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南沙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哪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科学与工程、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去年12月,南沙就曾举办“2020南沙国际英才大会”,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面向全球发布6500余份“招贤令”——国际英才需求榜单。

当时招聘精选6500余个岗位,招聘单位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科院“一院五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恒大新能源汽车等,“招贤令”中相当一部分岗位年薪在30万—80万元之间。同时,依托南沙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以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分中心为基点,面向北美、欧洲、亚太地区精准引进国际英才。

港科大(广州)办学自主权备受期待

《方案》提出,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重点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等高校建设,加快吸引和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支持南沙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试点,在自主招生、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等方面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记者了解到,港科大(广州)将设置跨学科学位,清水湾校园已有的学位不会再在广州重复,实现双方互补交叉。在学术架构上,港科大(广州)将突破传统界限、重置学术架构,希望实现全部跨学科。该校计划采用全面融合学科模式,开创更广阔应用领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思辨能力,培养学生预见、辨别和解决现实世界各类问题的能力。

清水湾校园采用学院架构,港科大(广州)则采用枢纽架构,设功能、信息、社会、系统四大枢纽,共同构成16个前沿研究领域。

境外人员可担任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

《方案》提出,赋予国有企事业单位更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赋予南沙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职称评聘、薪酬分配、人员调配等方面更大的管理自主权。探索对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不受编制、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限制,设置特设岗位专门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探索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员担任法定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在有效防控涉外安全风险隐患的前提下,实行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境外人员可担任海南自贸港内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

对标海南自贸港,广东赋予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用人自主权的力度可见一斑。

率先在南沙开展技术移民试点

《方案》提出,优化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率先试点外籍高层次人才凭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中国公民同等待遇。探索健全外国人才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支持外国人才按照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分配。

争取国家支持,率先在南沙开展技术移民试点,设立移民事务服务机构,搭建移民交流互动综合平台,为外国人提供政策咨询、居留旅行、法律援助、语言文化培训等社会融入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指出,技术移民本质就是以“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为理念的移民安排方式,可以表现为绿卡、归化、短期居留等多种方式在国民待遇上的进一步升级,是极为亲民的移民安排。字面意思理解:技术移民是一项更彻底的引才招式。以往的人才绿卡可以让外籍人员在某些方面,享受与本地公民同样的待遇。而技术移民,索性直接对人才敞开怀抱:来了就是广州人——入籍!

三年内新增1万套人才住房,买房买车进一步放开

《方案》提出,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建立涵盖人才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的人才安居体系,力争三年内新增1万套人才公寓和共有产权房。完善人才住房政策,进一步便利境外人才和重点发展领域急需人才在南沙购买自住商品房。

为在南沙区内就业的外籍高端人才提供用车便利,经认定的外籍人才可参与广州市中小客车摇号和竞价。

今年2月5日,2020年度南沙区共有产权人才住房选摇珠仪式举办,这也是广州首批共有产权人才住房。共有43位申请人参加本次摇号选房,其中,42位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工作单位涵盖了广州南沙城市运营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兆科药业、广船国际、小马慧行等区内国有企业及重点企业,另有1名就职于广州市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的港澳青年通过审核。

三甲医院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

《方案》提出依托国际教育园,引进国际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师资力量,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建设,为人才子女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教育服务。试点开办人才子女学校,为人才子女提供普惠性的基础教育服务。

近年执信中学南沙实验学校、英国国王学院学校等国际国内知名学校落户,南沙累计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共建17所中小学。

在医疗方面,《方案》提出强化国际化医疗服务保障。探索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三甲公立医院内建立国际医疗服务体制,提供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支持南沙区内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为人才提供多元化医疗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补充养老金和补充医疗保险。

当前南沙正加快建设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7所三甲综合或专科医院。这意味着,今后对正在寻求国际医疗资源优势服务的患者来说,既可缓解患者及家庭的支付压力,又能使他们获得国际前沿的医疗资源。

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任重道远,《方案》提出推进人才工作综合授权改革。争取国家支持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试验。全省人才重大管理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优先在南沙开展试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央人才协调小组特聘专家吴江表示,“营智”的核心是释放人才和创造活力。在创造活力释放当中,应注重三个变量关系:市场的开放度与成熟度、政策的精准度与公平度、政府的监管适度和服务效度。

【南方+记者】柳时强


编辑 赵雨笙
校对 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