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福顺:支援边疆教育事业 夫妻扎根南疆“传经送宝”

谢岗政法
+ 订阅

“只要国家有需要,我就愿意奔赴边疆。”2020年4月,谢岗镇宣教文体局老师谢福顺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怀着为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图木舒克市。作为东莞支教团副团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挂职副校长,谢福顺认真做好分管工作,建章立制,积极参加教研工作等,全心全意为新疆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夫妻俩携手踏上援疆支教路

谢福顺今年49岁,广东梅州人,1997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谢岗中学教学,2018年1月调至谢岗镇宣教文体局。与新疆结缘,是在2019年。

谢福顺回忆,2019年10月,他收到了东莞市教育局转发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关于国家教育部的万人援疆计划。看到文件后,谢福顺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表达想去支教的愿望。“援疆是我多年的梦想,现在国家需要我们,我很想去。”谢福顺回家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林桂梅。对此,她十分支持丈夫的想法,鼓励丈夫用自己的知识,然后尽自己所能让更多有需要的学生受益。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丈夫的工作,也为了尽己所能照亮偏远地区孩子们前行的路,同时作为一名谢岗中学老师的林桂梅不顾体弱,决定一起报名援疆。就这样,他们夫妻俩同心,携手踏上了援疆支教路。

时时“把脉”师生上课情况

2020年4月,谢福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三团中学,挂职学校副校长,分管办公室工作,而林桂梅则担任该校的初三数学老师。

“我每天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巡校,检查学校是否正常开展早读课,老师是否到位,学校的环境卫生是否干净整洁等。”谢福顺介绍。期间,他还要处理办公室各种文件材料,抽时间到班内听课,时时了解当地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思想动态,也会向学生们展示深莞惠等大城市的亮丽面貌,潜移默化的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到学校,谢福顺就迎来了五十三团中学申报师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工作,为此,他带领办公室的同事加班加点,按上级要求准备各种材料,经过大家的努力,五十三团中学被评为师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支教期间,谢福顺建章立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考勤方案、绩效方案等,用制度管人,使学校工作井然有序;做好党建工作,规范党建材料及材料的归档,定期召开“三会一课”会议,学校的党建工作得到了师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为了加强学校中层力量,谢福顺实行用人制度改革,采用竞聘上岗的方法,聘用了六名中层干部,使学校的领导层力量大大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发挥援疆教师的作用

努力提高受援学校教学水平

尽管受援学校没有安排谢福顺下科组,但他还是主动下到化学科组,与学校同事钻研教材、指导备课,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认真研究教学规律,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传授给同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谢福顺表示因为自己原本是教化学的,援疆支教是为了要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水平。他就带领化学科组开展了小课题研究,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带徒弟,实现资料、课件和同事共享,指导同事采用欣赏式、鼓励式教学,让老师以孩子为主,多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正因为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育理念,五十三团中学2020年初三级化学中考成绩单科平均分比2019年提高了5分。

除此以外,谢福顺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妻子探讨如何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当谈及为何如此坚定支教的信念时,他们夫妻俩异口同声回答,支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即使每天要骑20分钟自行车上、下班,但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和受援学校师生关切的问候,一切都值得。

如今,五十三团中学的各项制度逐步规范化,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谢福顺感到十分欣喜。本次支教还剩下半年的时间,谢福顺夫妻俩将继续坚守初心,努力实践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部分,我希望我们尽一份微薄之力,多为国家建设尽一份力量,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援疆、援藏老师。”谢福顺说。

编辑:银瓶妹妹

文字:张阳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