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首个交易日,A股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三大股指大涨的“牛气”行情开市,沪指一度大涨2%、摸高3700多点,最后以“抱团股”大跌,深成指、创业板指转跌的态势收市,仅以有色金属、石化、采掘服务等资源股板块保持了开盘时的“牛气”,20多支个股涨停。
2月18日收盘情况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涨0.55%,盘中站上3700点;深成指报15767.44点,跌幅1.22%;创业板指报3320.14点,跌幅2.74%。两市合计成交量10852亿元,较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8753.18亿元明显放量。不仅沪深两市成交额破万亿,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全天仍然呈现净流入50.7亿元。
行情分化,有色掀起涨停潮
2月18日早上9点30分,如期开盘的首个交易日似乎迎来“开门红”,三大指数均高开,其中,上证指数涨1.81%,站上3700点大关,随后继续拉升至最高2.1%;深成指涨1.97%;创业板指涨1.82%。
然而,开盘成为诸多板块和个股的最高点,沪指涨幅收窄,午盘报涨0.39%,深成指、创业板指很快翻绿,午盘报跌1.55%和3.23%,午后仍保持该态势。
创业板多股遭遇重挫
盘面上,明显爆发的是顺周期板块,有色金属、煤炭、石化等资源股走强,其中有色板块掀起涨停潮,西部矿业、锡业股份等开盘涨停,截至收盘有20只个股涨停。
除此之外,受比特币持续大涨刺激,数字货币全天走强,智度股份封板,四方精创、飞天诚信、银之杰涨逾10%;房地产板块也迎来集体上涨,中房股份、华侨城A涨停。
春节期间,全球疫苗接种顺利推进, 外围股市多数呈现上涨态势。中金公司预计,进入2021年,随着疫情渐行渐远、发达市场消费出行需求恢复,再加上供应的短缺,原油价格表现强劲,值得注意的是,周期相关的部分板块,是目前市场上估值相对偏低的领域,这些板块的补涨可能意味着一块估值洼地在被填平。
能源资源类股票大涨
与港股开市首日影视板块大涨不同,A股受春节档提振的效果并不明显,根据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继2019年59亿元后,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增长32.47%。今日,影视板块开盘也大幅走高,押中《你好,李焕英》的北京文化开盘即涨停,但随着三大股指涨幅收窄,影视板块也高开低走,指数不断下探。
白酒股、医疗股大跌,“抱团股”溃败
2月18日,疫苗、白酒、食品板块遭遇回调。年前大涨的医疗股在首个交易日多股大跌,英科医疗、心脉医疗重挫逾10%,金域医学跌停。白酒股也下跌严重,“股王”贵州茅台跌5%,泸州老窖、水井坊、酒鬼酒、今世缘均跌超6%。
白酒股大跌
此外,牛年首个交易日机构抱团白马股开始出现瓦解迹象,包括海天味业、美的集团、宁德时代、凯莱英、妙可蓝多等前期的机构抱团重点品种今日大幅下跌。海天味业、美的集团重挫逾8%,下跌逾7%,新能源车龙头宁德时代下跌近4%,抱团股集体受到重挫。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春节前连续多日上涨的消费白马股、新能源汽车以及科技龙头股出现了获利回吐,市场出现一定的震荡是在情理之中。”中信证券认为,国内基金新发规模依然较高,海外资金风险偏好提升,待入市资金规模庞大,充裕的市场流动性将推动A股慢涨延续;随着基金新发规模边际降低,市场极致的分化将持续缓解。
2月18日,亚太地区股市多数下跌。恒指高开低走,收跌1.58%,光伏、锂电、SaaS等热门板块集体重挫。日经225指数收报30236.09点,跌0.19%;韩国综合指数报3086.66点,跌1.50%。
展望2021年,“牛市”还在吗?
牛年首个交易日的行情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一丝意外,一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顺周期股的大涨在意料中,欧美市场、港股市场已率先上涨,随着经济复苏信心的提振,以能源股为首的周期股迎来一波行情,但以白酒、医疗、新能源为主的白马股的大跌让他始料未及,表现“没想到第一天就出现这么大幅的回调”。
这是香港铜锣湾街头的“金牛”雕塑。
那牛年的“牛市”还在吗?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所副所长荀玉根将一轮牛市按驱动力分成三个阶段:2019年市场处在由流动性驱动的牛市孕育期,2020年是基本面和资金面双轮驱动的牛市爆发期,2021年市场将进入由基本面和情绪面驱动的牛市泡沫期,他认为,2021年是本轮牛市渐入高潮期,股市将是“股”舞人心的一年。但他也指出,长牛和小牛熊并不矛盾,A股目前机构投资者占比低,长牛更可能由一系列小牛熊构成,即市场将锯齿形上移。
摩根士丹利中国市场策略师王滢表示,中国股市在2020年继续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1年中国股票市场将继续跑赢全球新兴市场,稳健的盈利增长和边际估值下调将会确定2021年的走势基调。对于中国股市的信心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稳健的经济复苏,二是人民币兑美元的走强趋势,三是未来更加有确定性的中美关系。与此同时,A股2021年在国际指数继续扩容的可能性提升,都将有助于带来更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结构性配置增加,投资港股的“南下”资金将会保持持续的热度。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则表示,2021年疫情影响将“渐行渐远”,但增长修复与政策退出“一进一退”,在此背景下,对中国股市谨慎乐观,他认为,根据疫情影响、增长与政策节奏把握阶段性与结构性机会是关键,继续聚焦新经济。
【记者】张艳
【见习记者】周美霖
【实习生】黄祖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