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开学时间及最新防疫要求来了!红包还没收够?利是钱应该谁管?

青春东莞
+ 订阅

2月16日

东莞市教育局发布最新消息

明确东莞各学校开学时间

开学时间不变,按照校历如期开学

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

开学时间为

2月22日(下周一,正月十一)

中职学校

开学时间为

3月1日(正月十八)

返校防疫要求来了!

东莞市教育局介绍,师生员工返岗或返学前7天,要配合学校通过“问卷星”“接龙管家”“小管家”或自制小程序等便民手段开展包括旅居史和体温情况在内的全员登记和健康监测。

中风险地区返莞的师生员工:

有境内疫情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旅居史的返莞师生员工,要在返莞当天向所在社区申报,将实施14天严格的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健康管理期间人员居家不外出,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时间自离开中高风险地区之日算起。境外返莞返校师生员工严格按照原定要求落实“14+7”健康管理。同时,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高风险地区返莞的师生员工:

有境内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或当地政府宣布全域封闭管理地区旅居史的返莞师生员工一律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开展“四个一”健康管理(即发放一份健康告知书,开展一次健康问询,查验一次健康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师生员工需要申报个人信息

根据政府通知,为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2月7日-3月31日,在莞及来莞返莞人员,都要进行“莞e申报”,主要是申报个人信息、是否重点人员、14天内的旅居史和接触史。

无论是广东省内返莞人员、省外返莞人员、省外新来莞人员、省内返莞来莞7类重点人群,还是留莞过节人员,都需要进行申报。(提醒:其中省内返莞人员按照“留莞过节人员”选项进行申报。)可以关注“青春东莞”公众号,在菜单栏“莞e申报”中进行在线申报喔~

还有三天就要上学的青们

作业都写完了吗

“莞e申报”做了吗

红包都收够了吗

讲到过年收红包

那就不得不有请这位

东莞人过年的老朋友

闪亮登场

噔!

噔!

噔!

噔!

你看这金灿灿的数字

再看这紫里透红的底色

还有那熟悉又亲切的笑容

喜庆之余

又契合东莞人的务实品格

简直就是东莞人过年的标配嘛

瞧着大红大紫的精美搭配

如果去银行兑换晚了

分分钟就出现“断货”的情况了

毫无意外

#传说中的广东红包#

又蹭蹭蹭到热搜榜签到打卡

据团团大(xia)数(cai)据(de)统计

东莞人今年收到的利是

金额大概占比

5元:50%

10元:40%

20元及以上:10%

对于这样的数据

全国各地网友表示不服

开启质疑模式

“穷苦的广东人,数据真实?”

“广东不能这么少吧”

……

对于这样的质疑

团团最后只能把一个深邃的眼神

当作是对他们们的回答

不信的话

我们先瞧瞧别人家的红包

一眼看过去

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牛”

再摸摸自己兜里的

厚厚的一大叠看起来好像很多

但一打开之后

就真只能如网友所言

“真的别问,问就是泪”

有绿的有紫的有蓝的有橙的

彩虹都快能排出来了

就是没有红的!

一圈下来斩获一大叠

收到的红包还不超4位数

嗯,这很东莞

东莞人收/发红包的面额

大多都是5元、10元不等

50元都可以算是一笔“巨款”了

还有网友表示

曾经收过1元、2元的红包

有钱的东莞人

为何发起压岁钱来这么“抠”?

那是因为

东莞人实在是太务实!

“讲心,唔讲金”

在他们见人就派的利是中

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不少人称赞

“广东是红包界的一股清流”

最重要的是讨一个“好意头”

而且基本上是人人有份

至于金额多少

利是的金额各有各的不同

但在“小孩子的压岁钱算谁的”问题上

从东莞一直到东北的父母

回答都出奇一致!

“利是爸爸妈咪帮你收埋先”

(红包爸爸妈妈先帮你收起来)

但结果往往是

存着存着钱就没了

网友的意见五花八门

但可以简单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去不回型

父母保管型

后知后觉型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

都需要注意!

团团特意翻了翻

这部2021年1月正式实行的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获得以下答案

— 1 —

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

应当归受赠人所有

我国民法典第657条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即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民法典第658条第1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此外,民法典第19条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把上述规定结合起来看就是,接受长辈的压岁钱属于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未成年人可以独立接受;长辈有权决定给还是不给压岁钱,把钱给出去之前,属于长辈本人所有;在把压岁钱拿出来交到对方手上后,这笔钱就是别人的了,这个“别人”就是受赠人。

— 2 —

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

只能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为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因此只能从事跟他(她)的年龄相适应的行为,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子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 3 —

父母要妥善保管未成年人的财产

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的

要从压岁钱中优先支付

民法典第1188条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不得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压岁钱归未成年人本人所有,他(她)可以委托父母保管,父母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单纯为自己消费。当然,如果父母想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给孩子报辅导班等,则不在法律禁止之列。

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对他人构成侵权,比如将别人打伤、磕坏了别人的门牙、毁坏了别人的玩具等,则应当从未成年人本人的压岁钱中优先支付,剩下的再由父母赔偿。

拆完利是之后

剩下的利是封可千万不要丢掉

动动小手就能变废为宝

做出精美的挂饰喔~

简简单单团团一分钟就教会你

“网趣新年”莞团微课堂

第十一期:

一分钟教你用十个利是封制作金鱼灯笼

▲点击观看视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