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湾区电影高地?电影人探讨光影筑梦人文湾区

南方+ 记者

春节假期期间,看电影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选择。2月18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局以及粤港澳三地电影和文化文艺界人士等就共建人文湾区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人文湾区 光影筑梦”为主题,共同对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相关情况。

“广东是文化大省,也是电影大省。”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肖小青表示,近两年来广东电影佳作不断,如《拆弹专家2》票房已突破14亿元,成为票房最高的广东出品的电影。大湾区的未来值得期待,广东是中国电影生产的重镇,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具备电影全产业链及人才,澳门电影产业发展迅速。未来他们将积极搭建三地影视从业者交流平台,在人才集聚、精品创作、业务创新等方面形成更密切的合作,提升粤港澳三地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走出去。

广州的电影产业同样表现亮眼。据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介绍,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影视企业突破600家,其中电影院255家,拥有超过20万张观众席。因疫情影响2020年总票房仍达到6.84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城票榜第四位。电影《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海上来客》荣获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系列纪录片,《刑场上的婚礼》创下全国戏剧电影票房历史新高。未来,广州将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电影高地,实现制作在广州、拍摄在广州、首映在广州、展映在广州。

广东财经大学湾区影视产业学院院长、教授贾毅结合一组行业数据指出,大湾区电影合作需要强优势补短板。大湾区的优势在于广东和香港影视企业数量较多、香港具有电影累积优势、大湾区有一定的资金优势,而不足在于广东和香港合作程度有待提高、广东省内各城市互动不够、缺少头部企业。为此,他建议未来要形成广深领跑、佛山跟进的格局,增强对香港影视企业的吸引力。具体来说,要构建深圳为投融资中心、广州为创意中心、佛山为拍摄中心、香港为制作及国际发行中心的格局,依托广东在金融、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培育领军影视企业,提高作品市场号召力。

在访谈环节,与会嘉宾就人文电影、电影人才、电影科技、电影金融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在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执行理事长欧亚看来,广州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电影发展的重要阵地,他倡议发起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电影工程,要从人文电影读懂人文湾区,打造大湾区的人文电影创作平台、人才教育与培训平台、传播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团结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电影创作人才,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作题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电影的传播体系,助力人文电影同步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叶志海表示,大湾区培育电影文化产业优势,要借鉴其他先进湾区发展的经验,特别是从教育着手吸引人才留在湾区发展,这需要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协会、教育主体以及传媒等多方力量共同成为教育的一个主体,共同发力,做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电影的特色。

【南方+记者】钟晓宇 傅鹏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