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过年,美食必不可少。不过,如果吃腻了大鱼大肉,那来点特色小吃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今天,咱们就给大家介绍稔山镇范和村的两种特色小吃。
浸泡大米、打米浆、煮米浆,做面皮,剁馅料……每天晚上吃完饭,稔山镇范和村市场里,欧加茹一家就忙碌起来了。烧米是他们要做的小吃里的重头戏,不仅工序多,而且每个环节都要操作到位,才能保证烧米的良好口味。
范和村村民欧加茹告诉记者,制作烧米工序复杂,首先要将洗好的大米浸泡两个小时,然后将浸泡好的大米搅成米浆,再用擀面杖来捏成一块块的,这样子擀成一个圆圆的,擀出来就可以进行包馅料了。
烧米是稔山镇有名的特色小吃,在当地非常受欢迎。而欧加茹一家,是范和村里极少数会做烧米的村民。手艺一代代传到如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据介绍,祖辈最开始做烧米,是参考了其他地方的一些点心做法并加入了自己自创的手艺摸索而成,想着售卖这些点心来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欧加茹介绍,他们家的烧米皮全部都是用粘米做的,而不是用面粉或者红薯粉,而且做的过程中还要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一片,所以蒸出来的烧米薄透晶莹而又筋道有力,加上其中的馅料用的都是新鲜的虾米、瘦肉、萝卜干等,正契合当地人的口味,所以非常受市场欢迎。
范和村村民欧加茹表示,家里做喜事的,他们都喜欢用烧米招待客人,每逢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从外地回来,他们都喜欢把烧米当做早餐,过年的时候七八点那时候就已经卖完了,甚至蒸也蒸不过来卖。
黄春花是欧加茹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受到做烧米的启发,她还做出了一种甜粄,也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其实惠东其他地方也有做甜粄,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特别受欢迎,但是黄春花做的甜粄不一样,用的材料和烧米类似,而且中间加了甜味的馅料,也非常受当地群众欢迎。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会变,环境会变,但很多人心中的家乡情谊不会变。承载着人们家乡情谊的特色小吃也会随着社会变更越发鲜活。这,也是很多像欧加茹一家这样存在了几十年的小吃店铺存在的意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