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我们哭着“爬”出影院…

广东青年之声
+ 订阅

“大年初二,凌晨一点钟我们仨哭着爬出了电影院”,这条留言,来自一位看完《你好,李焕英》后的网友。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共通情感,导演贾玲讲自己的故事,不小心惹哭了大家。

目前为止,《你好,李焕英》豆瓣评分8.2,还以电影口碑登上热搜话题第一位。有的影迷反馈,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电影《你好,李焕英》豆瓣评分

这是一部改编自2016年同名小品的电影。当初被网友誉为“千禧年后最棒的小品之一”的小品《你好,李焕英》,曾赚得无数观众的眼泪,至今被很多人一刷二刷再刷。

▲小品《你好,李焕英》

小品中的插曲《依兰爱情故事》一出,眼泪总像打开阀门似的止不住,其中对去世妈妈的想念就像一记直勾拳,打在观众的心上,引起强烈的共情。

至今,这首歌的评论里依然记录着太多人对至亲的怀思。闻曲哀恸,令人动容。

小品珠玉在前,电影《你好,李焕英》没有让人失望。

它值得一看。

“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是个花季少女”

《你好,李焕英》虽然是小品的改编,但并非只是小品的扩充版。

为了将原本时长仅20分钟的小品改成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剧情做了大量的改编,打磨了三年多时间,几乎重写了整个剧本。可以看得出,除了沿袭小品里的基本设定和几位主要人物,影片的大量笑料包袱都是全新创作的。

▲电影《你好,李焕英》预告片

虽然这个故事从出发点而言是为了缅怀亡母,必然充满着遗憾与伤感,但电影的叙述却也充满了喜剧色彩。

导演贾玲曾说,她希望在电影中大量呈现的,也是她与母亲之间好玩的事,让观众看得舒心。而电影里的其他多处调侃也都有不错的“笑果”,比如砸着人的贾晓玲被人传成从天而降的陨石。

女主人公贾晓玲,从小就是一个饭量大、活泼爱动的姑娘,好动的性格让母亲操了不少心。

这一部分的呈现为推动后续故事的合理展开做了铺垫:一个总是闯祸、从没让母亲长脸过的女儿在遭遇“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后,内心会有多懊悔,又会有多渴望一个重来的机会。

▲导演贾玲和妈妈的合照

那么,如果真的能够重来,你会做怎样的女儿?

这是一个幻想在穿越中弥补遗憾的故事。

2001年的一天,只考上成人教育的贾晓玲伪造出艺校录取书,制造了一个令母亲失望的荒唐闹剧。在和母亲回家的路上,她们遭遇了一场车祸。当醒来看到重伤不醒的母亲,贾晓玲悲痛不已。

▲电影《你好,李焕英》剧照

她伏在病床上痛哭,满心悔恨:这辈子身为女儿,哪怕让你高兴一回都做不到。

就在贾晓玲悲痛交加的时候,她却意外地回到了她出生前的1981年,遇到了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贾晓玲顶上省城二姑家表妹李乐莹的名字,就这样跟李焕英当起了姊妹。

“干点什么让我妈更高兴呢?”

贾晓玲由此开始了让李焕英高兴的搞笑旅程。

从贾晓玲帮忙买全厂第一台电视、鼓励李焕英参加女排比赛再到撮合李焕英和厂长儿子相亲,中途有斗智斗勇的欢乐,也有阴差阳错反帮倒忙的窘乐。

▲电影《你好,李焕英》剧照

母女成闺蜜,妙趣横生。

一众喜剧演员在大银幕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冯巩那句“我想死你们了”能再出现在春节档,也令人惊喜。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你好,李焕英》是一个梦,让贾晓玲遇见年轻时的李焕英,和她有那么一段打打闹闹的欢乐时光,让从未让妈妈“长脸”的女儿终于能为妈妈做一点事。

电影里,梦圆了。观众却哭了。

▲导演贾玲微博截图

下辈子还是我当妈

电影中有一个角色,名叫冷特。有些观影人觉得这个人物的出现没有太大作用,显得多余。但其实,冷特更像是贾晓玲的镜像人物。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的人物冷特

他同样浑浑噩噩,总让母亲担心。

在一场戏里,冷特的母亲住院,他在走廊上懊悔道:“从小到大没做过一件让我妈高兴的事情。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吧。”

这个“如果”,也正是贾晓玲想要寻觅的答案。

▲电影《你好,李焕英》剧照

贾晓玲理解冷特,她也愧疚自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母亲生的不是自己,是一个成绩优秀、考上名校导演系、工作月薪很高的孩子,那会更幸福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贾晓玲做出了撮合母亲和厂长儿子的决定。即便没有自己,只要让妈妈再幸福一次也好。

但是李焕英又怎会这么想?

影片里,贾晓玲和李焕英在年会汇演后有一次酒后的真心对谈。贾晓玲觉得李焕英未来的女儿要得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而李焕英却说:“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母亲的愿望啊,总是那样简单。

这段戏的情感浓郁得令人心痛,在这样与母亲敞开心扉说话的场合里,演员眼中盛满的思念和想说的话饱满而极富张力。与其说是在表演,不如说是作为女儿的贾玲借助电影,最真挚、脆弱的感情流露。

这是母女之间双向的、沉甸甸的爱。

贾晓玲在骤然醒悟以后,嚎啕大哭着奔跑着寻找李焕英。各种蒙太奇的回忆穿插,让李焕英这个母亲的人物形象立刻饱满起来:奋不顾身扑救的李焕英,有着花季少女调皮的李焕英,总是默默照顾女儿的李焕英,为女儿骄傲欣喜的李焕英,“下辈子还是我当妈”的李焕英…

有一条高赞影评是这样说的:“你以为你已经很爱很爱妈妈了,但妈妈远比你想象中更爱更爱更爱你。”

▲《你好,李焕英》影评

出其不意却又强烈地表达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就像突然地来了一拳,足以刺痛所有观众的心。

把心掏出来

在2016年那部小品《你好,李焕英》的末尾,插曲《依兰爱情故事》响起,女儿在一旁无言地看着忙碌的李焕英。

母女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她只能拥抱着对李焕英的思念和想象,泪流满面。背景音正是她那些想对妈妈说而未说的话。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

“妈知道。”

“我,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

“妈知道。”

小品尾声,女儿哭吼说出全部的思念:“妈,我好想你。”最后在舞台上泣不成声。

有人说:“好作品没有在挠你,它没有在抓你,它就是慢慢地刺你的心。”

电影《你好,李焕英》也是如此,它用那种“把心掏出来”的情感,再一次刺到观众的心。

电影里有段情节,是贾晓玲在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表演二人转,李焕英坐在台下。那是李焕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自己的女儿贾晓玲在台上表演。

这些设计好像充满了导演的“私心”,又好像自然得让人察觉不到什么刻意的设计与煽情。

不仅是因为电影里的笑点泪点处理得自然得当。还因为这就是一个有着浓烈思念和遗憾的电影,这就是一段关于女儿向母亲竭尽全力表达情感的故事。

那些对母亲想说的话,已然无法克制,心怀多年终于磅礴而发的情感,又如何克制?

▲电影《你好,李焕英》剧照

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因为情感真挚,所以电影动人。同样因为真挚,让许多影迷都忍不住打下高分。好的作品就是能打动观众的作品。

《你好,李焕英》的电影英文名是《Hi,Mom》。在这个春节,也有许多人和自己的妈妈一同走进影院,结果出现了不少这样可乐的一幕:孩子在影院里哭得泣不成声,妈妈乐到不行:“你怎么哭了?”

因为妈妈,孩子多舍不得你啊。

岁月不停往前

也许人们有时会忘记

妈妈不仅仅是妈妈

她首先是她自己

但穿过时光

我们仍会看到

“曾经的女孩”,那么美好

你是否有什么话

想对年轻时候的妈妈说

或者有什么难忘的回忆

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互动~

留下那些属于你和妈妈的独家记忆

12355青年之声综合整理自不值得影评、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李波

编辑:季洁、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