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茶,名字好听,背后的故事更动人

茶行天下
+ 订阅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正所谓“茶叶学到老,茶名记不了”。茶名背后真真假假的传说、典故,总能在茶杯中翩翩起舞,让人在喝茶的时候浮想联翩,穿越时空。

峨蕊

产自峨眉山的绿茶,形似花蕊,又名雾里青。传说峨眉山峨蕊崮中,住着一位峨蕊仙子,她是一株得道万年的茶树,在峨眉山上种仙茶。一日,一位勤劳善良的茶农偶遇仙境茶林,不料惊动仙子,仙境茶林瞬间消失,化为一捆沾露的茶苗.茶农将茶苗带回,种在峨眉山中,成为峨蕊茶。

碧螺春

很久很久以前,洞庭西山住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姑娘名叫碧螺。有一天,碧螺姑娘到洞庭东山去砍柴,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她抬头张望,发现洞庭东山最高峰莫厘峰上有几棵茶树,于是冒着危险攀上悬崖,采了些嫩芽揣在怀里下山回家。

到家后,碧螺姑娘又累又渴,当她把怀中的茶叶嫩芽取出来时,只觉得清香袭人,姑娘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也!”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月光白

产自云南的月光白,又名月光美人,上片白,下片黑,犹如月光皎皎。传说此茶在夜里,就着明月的光亮,采摘嫩芽为原料,并且从采收到加工完成,均不能见阳光,仅在月光下慢慢晾干,且采树的均为当地美貌年轻少女,故得名“月光美人”。

不知春

不知春武夷岩茶中的名丛,依据节气“立春”名而来,春过始发芽。

传说有个叫寒秀堂的书生,平生爱茶如命。一天,他听人说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游历一番。可是他走路慢……到达武夷山时清明、谷雨已过,春茶采摘已毕,只能游玩一下武夷山水。

当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块大石旁,忽闻到一股奇香。顺着香味走去,发现阴暗冰凉的岩洞里长着一株大茶树。树叶又大又厚,满树郁郁葱葱,随风摇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叹地说:“春过始发芽,真是不知春哪!”话音刚落,洞外传来一阵笑声,一位红衣姑娘提着茶篮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说:“哎呀,‘不知春’这茶名起得真好,谢谢先生。”自此定名。

庐山云雾

传说庐山五老峰下有一个宿云庵,住持和尚憨宗以种野茶为业,在山脚下开垦了一大片茶园。一年四月,忽然冰冻三尺,茶树几乎全被冻死。当地官府派衙役来找憨宗,硬是要买茶叶。这样天寒地冻,园里哪有茶叶呢?憨宗向衙役百般哀求无效,只好连夜逃走。九江名士廖雨为憨宗打抱不平,在九江街头到处张贴冤状,控诉官府的横暴无理。官府不但不理睬,深夜把老百姓赶上山,逼着他们采摘茶叶,竟把憨宗的一园茶叶一扫而空。憨宗和尚的满腔苦衷感动了上天,一天,从五老峰忽然飞来各种珍禽异鸟,不断撷取茶园中散落的茶籽,飞到云雾中,将茶籽散落在五老峰的岩隙中。采茶的季节到了,那些鸟儿又从云中飞过来,飞到山峰上的云雾中采茶。憨宗和尚将这些鲜叶经过制作,就成了“云雾茶”。

舒城兰花

舒城兰花外形似兰草,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有特有兰花清香。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逃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清明时节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茶好,很快就卖出去了。

消息传出,被李占山得知。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蝙蝠洞的茶树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茶树被李占山霸占,层层往上敬献给皇上,皇上品茶后,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兰花茶。

茶之美,初闻其名,已思神韵。品茶时思忖茶名,越发见茶趣。拥有经典故事做调料,这杯茶更好滋味了。

【整理】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欧晓嫦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