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影市,《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两虎相争的格局明显,票房甩开其它影片一大截。今天大年初四此时,票房分别为30.14亿和 15.74亿(据猫眼专业版)。后者的后劲更看好,口碑一路上扬,豆瓣评分达到8.3分。今天或许是个拐点,《李焕英》的单日票房,在排片仍落后的情况下,反超近4000万元,上座率也领先10个点。接下来的走势,总票房反超难,差距缩小必然。
王宝强装疯卖傻过头了
《唐探3》本来去年春节档上影,推迟了一年,憋足了劲要回血。有影院的票价达到680元,仍然旺销。不过上映三天后,豆瓣评分下滑到及格线6分以下,票房上涨幅度也低于《李焕英》。票房冲高有几重因素:就地过年、疫情压抑后观影热情恢复,都增加了观众;“唐探”系列形成的IP效应,拥有固定粉;春节档七部影片,“眼缘”最好,纯喜剧,够闹腾,没有同等量级的对手。
但《唐探3》成也闹腾,败也闹腾。这种“暴富”的模式有特殊性,不是长久之策。
典型的爆米花电影。角色太多,线索交叉,密室杀人案和Q对秦风的测试,cosplay和《草帽歌》,一锅乱炖。网剧和广告强行植入,和平精英小队五人组,让没有看过网剧的一头雾水。王宝强扮演的唐仁继续装疯卖傻风格,完全没有侦探的气场,靠打黄色擦边球博笑,“好胸”“36D”“澡堂有什么”让人膈应得慌。
三人平分两块蛋糕、记忆力解码、撒钱解题这些梗不新鲜。BUG众多,关键证据玻璃碎片和瓶子,Q组织成员、神探田中竟然没有处理,反而让唐仁和秦风拿到,案子破得也太轻松了吧?
《唐探3》延续“推理+喜剧”的模式,这次野心更大,要探究人性,要反思历史,要放眼世界和平。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开拓团、二战后日本民间惨状、日本本地和东南亚黑帮、欺凌女性,这些背景增加了厚度,升华了主题,可圈可点。虽然《heal the world》这首歌的加入有升华过度之嫌,但对本片走向国际,也不为过。电影限于时长,相比电视剧,讲悬疑故事有天然不足。《唐探3》法庭“抖包袱”抖得太密集烧脑,剧情衔接显得突兀,揭开谜底也不违和。推理部分总体合格,几位日本演员长泽雅美、妻夫木聪、铃木保奈美、三浦友和功不可没,或许跟日本擅长推理片有关。
喜剧部分实在不敢恭维。我在电影院切身感受,《唐探3》的笑声不如《李焕英》。开场东京机场打斗、街斗追车、医院停尸房乌龙、涩谷十字路口玩脑筋急转弯、黑帮追杀被截,为制造这些笑点,拍摄花了大钱,但效果一般。光看到了大场面,没有值得回味的内涵,还停留在古惑仔电影的段位。“硬挠痒痒”在现在已经不灵光了。
沈腾贾玲笑点更高级
相比之下,成本少得多的《李焕英》,笑点却更高级。
做假录取通知书、抢买电视、母女都是“鬼剃头”、厂长忘带讲话稿、唱四遍粤语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母亲故意听不清女儿考上省艺校的消息、“我爸下个月就不是厂长了……升书记了”,这些笑点,接地气,有内涵。
沈腾贾玲自带笑点,给每一部新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要笑出新意,让人有情感共鸣会心一笑。他们做到了。而王宝强的笑点太尬,台词苍白,表情浮夸,腔调做作。“瞎闹”不等于“热闹”。
《李焕英》走的是“喜剧+悲剧”路线,难在转换。从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和母亲做姐妹开始,一系列小品式的故事都在做铺垫。直到贾晓玲发现母亲也穿越了,装作不知,母女灵魂对话,“我的女儿让她健康快乐就行”。催泪来得自然。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李焕英》圆满地作了诠释。剧情安排上,和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贾晓玲和母亲姐妹般相处,笑料频出,其实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梦醒后更加悲伤。“担心妈妈不开心,担心自己没出息”,贾晓玲的这两个心结,李焕英早已看穿,解谜后说“下辈子还是我当你妈妈”,道尽天底下妈妈的朴实。
它比《唐探3》这种天马行空的“类科幻片”,最大的底气是真情。它是贾玲献给逝去母亲的倾心之作,脱胎于四年前的同名小品,精打细磨而来。一些台词,就源自母亲,是每个平凡母亲的口头语,有了心灵暴击的力量。
八十年代的三线工厂比东京接地气
至于有个别声音称,“拿自己亲人卖惨赚钱”。这实在是诛心之论,不理解大爱者的人格境界。贾玲说:“我不是想当导演拍母亲,而是为了拍母亲才当导演”。以这种方式致敬母亲,是女儿最深沉的爱。
《李焕英》的时代背景也是一大共情点。贾玲的半自传体讲述,1981年的襄樊胜利化工厂,现实中的宜城东方化工厂,由吉林化工厂援建的三线工厂。商店、医院、礼堂、公鸡挂历、花衬衫、喇叭裤、女排运动服、橘子汽水、二八大杠自行车,满满的回忆杀。一口东北腔的“老毛子”、沈腾贾玲的二人转,有了出处。
本片多个场景在东方化工厂旧厂址拍摄,上映后这里成了打卡点。三线建设,勾起太多回忆,我的家乡川东也是当年三线工程布局地区,我走访过多家三线工厂,见过很多三线老人和三线二代。三线工厂地处偏僻,贾玲作为三线子弟,能考上中戏,并闯出一片天地,不愧是励志典型。片中展现的人际关系,简单,善良,富于憧憬,有点小可爱的虚荣,正如黑白电视的对白“充满理想主义的八十年代”。
在老工厂呼唤回归真诚,比在东京的繁华夜里嚷嚷“拯救世界”,更能戳中软肋。春节假期结束,《李焕英》仍然适合看,《唐探3》只能借春节的观影冲动收割韭菜。当然《唐探3》并非一无是处,但如果获得碾压性的票房优势,反倒显得这个春节档太不正常。
所以《李焕英》的逆袭是春节档的福气:看电影图个乐,特别是疫情后需要笑,但不能笑过而已,脑子里没留下东西。至少,你会给妈妈打个电话,给个拥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