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助公益、讲红色故事、倡导文明旅游……2月15日上午,面向留穗务工人员亲子家庭,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在正佳广场志愿驿站开展“花城有爱·在穗过年”关爱在穗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为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为在穗过年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80间志愿驿站打造广州城市文明形象推广阵地,春节期间广州志愿驿站开展活动近300场,服务市民16.8万人次。
讲好红色故事,开展文明旅游宣传
正佳广场西北门志愿驿站站长刘启春介绍,今年春节除了有常规的驻站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还有不少青年大学生和在穗人员报名参与志愿者招募活动。正佳广场西北门志愿驿站在春节期间,每天多则有十几名,少则有四五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活动现场,正佳广场西北门志愿驿站开展“讲好红色故事活动”。来自天河中学、天河外国语学校的20多位中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读书会, 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和志愿服务精神,让留穗青少年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
除了开展读书会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该驿站还积极宣传团市委等单位向全市青年发出的《致在穗过年青年的一封信》;邀请有书法特长的社区志愿者写挥春,为市民“送福”;为市民游客拍摄全家福;积极响应文明旅游号召,倡导游客配合防疫工作,戴口罩出行和不乱扔垃圾等。
春节期间,曾获得“广州市最佳文旅志愿服务团队”称号的正佳东南门志愿驿站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为市民游客提供道路问询、景点介绍服务,还组织来穗人员子女在驿站做广府文化拼图等活动。文化旅游志愿者也在志愿驿站组织粤剧表演、小提琴表演等。活动当天,6名中学生志愿者身着汉服在正佳东南门志愿驿站开展古筝、琵琶、小提琴表演等广府文化志愿巡演,为市民送上新春祝福。
手工助公益,志愿者为在穗人员义剪
另一边,春暖万家义剪活动也正在进行。义剪志愿者在春节期间持续为有需要的市民游客、在穗过年人员开展义剪服务。同时,3名应急专业志愿者在驿站以趣味体验等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宣传。
在正佳东南门志愿驿站,“指尖的艺术——新春手工助公益”活动也热闹进行。10多名在穗过年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驿站制作新春剪纸、八音盒、灯笼、书签和相框艺术品等手工艺品。
目前,该项公益活动累计制作衍纸工艺6000多件,置换物资4万件,累计志愿时3万多小时,帮扶广东肇庆、广西玉林等地的留守儿童5000人,在山区小学建设“小蜗牛书屋”7间。
在正佳广场,来自广青协摄影总队的专业志愿者前往志愿驿站,为在穗过年家庭拍摄“牛气冲天”“一起来志愿”等主题全家福,为市民游客送上节日问候。
志愿者当好景区文明旅游指引
春节期间,大夫山森林公园节日氛围浓厚,大量游客前往踏青骑行。大夫山森林公园南门志愿驿站每天坚持开放,为市民游客提供景区道路交通问路指引、提供意外摔伤进行简单包扎处理、自行车维修加气服务、手语舞蹈培训、手机应急充电、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便民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新春送福、卫生防疫、垃圾分类和禁毒宣传志愿服务宣传,为新春的美景增添了一抹“绿”色。
团一大广场志愿驿站志愿者则手提鲜花束、春联、鸡蛋、苹果、粮油等慰问品,从驿站出发前往社区探访孤寡老人。这些志愿者当中,既有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也有青年大学生。进入独居老人的家后,他们各司其职,或贴春联,或维修家电设施,或是拿起推子为老人理发。当结束服务时,不少老人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目送志愿者离开。
“低风险不是零风险,春节防疫不放松!”“疫情不可大意!”在越秀公园东门志愿驿站,志愿者将疫情防控宣传横幅悬挂在站前,戴着口罩、手持宣传册和宣传单向来往的行人进行防疫宣传指引,提醒市民春节期间不可放松警惕。
在流花湖志愿驿站,小志愿者们围坐在驿站前的广场上举行阳光读书会,阅读传统民俗主题的绘本,并轮流发言,向小伙伴们介绍学习新知识,传承岭南文化。
春节期间80间志愿驿站共开展志愿活动近300场
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团市委联合广州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广泛开展“花城有爱·在穗过年”关爱行动,依托志愿驿站开展春节防疫宣传、社区关爱慰问、迎春送福挥春、义剪、亲子手工剪纸、广府文化导赏、阳光亲子阅读以及其他常规性值班上岗活动。截至2月14日(大年初三)17:00,春节期间广州80间志愿驿站共开展志愿活动近300场,上岗志愿者约2000人次,服务市民16.8万人次。
此外,通过志愿时系统动员招募2.5万人次志愿者提供春运服务,服务超50万人次,并依托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参与春运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派发饼干、小面包、饮用水、饮料等2万多件慰问物资,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募集97250个口罩、34200双一次性手套、1200副护目镜、500袋板蓝根冲剂、300支消毒喷雾等防疫物资用于春运一线志愿者的应急防护保障。
同时,开展关爱在穗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工作,派发儿童口罩2000个、过年礼品等物资,慰问特殊儿童近千人次。持续推动“志愿在康园”计划在各社区康园工疗站扎实开展,通过制作贺年食品、开展健康课堂教学、上门走访慰问等形式,向近4000人次残障人士开展慰问服务,将春节祝福融入到助残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同时,针对城市困难职工子女、外派干部子女、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等群体,组织141个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线上课业辅导,累计志愿时达568小时。
| 新闻链接:
累计153万人次上岗服务
广州志愿驿站打造“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阵地”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综合实力水平,打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之城”,团市委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把志愿驿站不断打造成“城市文明形象的推广阵地、市民奉献爱心的集散平台、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民窗口、社会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基地”。
广州第一间志愿驿站于2009年12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全市志愿驿站共保留80间,凝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166个,志愿者12万余名,累计153万人次上岗服务,贡献超过320万志愿时。
志愿驿站除提供日常咨询服务外,还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环保宣教、扶老助残、山区助学、迎春祝福、文明城市创建服务、外来工子女关爱等主题,开展各类活动5000余场,服务市民高达400万人次,催生了多个全国及省内知名的志愿服务项目。
团市委依托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各团区委,通过志愿驿站阵地建设,打通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志愿服务到基层进社区;通过引入专业志愿者,提供涵盖医疗卫生、法律援助、信访稳定、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心理咨询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志愿服务,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
2019年起,团市委开展全市志愿驿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广州志愿驿站从“1.0”走向“2.0”。目前,已有40间志愿驿站的升级改造已经完成。在外观设计上,全新的志愿驿站侧面采用了满洲窗的设计元素,增加了景观植物墙面,同时安装了电子LED屏用于展示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并增加了夜间景观灯光模式,用更“潮”的方式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志愿者驿站;正面应用市花木棉花图案,用更现代的方式传承并呼应广州地域文化。在内容功能上,总体面积从原来的6平方米扩充至9平方米,增设母婴室、羊城通充值机、移动无线网络、轮椅、雨伞、急救医药箱等便民设施,为过往市民群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便利服务;同时,新站体配备液晶显示屏、可替换海报装置、报刊资料架等硬件设施推广志愿服务文化,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在运行模式上,依托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团市委不断加强对全市站点的统筹指导,通过“志愿时”平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常态化服务,开展全市志愿驿站分享交流活动,紧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志愿驿站运行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多元共建、专业共治、机制共享等模式,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
【摄影】吴伟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