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以“平台联盟式”模式纳入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东莞市文化馆的支持下,望牛墩分馆文化场馆因地制宜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原则,融合七夕、龙舟、粤剧等水乡文化,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场馆地址
①东莞市望牛墩镇水乡公园内
②东莞市望牛墩镇图书馆3楼
联系电话:88851211
东莞市文化馆望牛墩分馆选址位于水乡公园和原文化大楼3楼,主要由水乡记忆馆、水乡文化传习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览室)、水上舞台、室外小广场、图书馆、艺术大讲堂(多功能培训室)等场地构成。
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为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望牛墩分馆紧紧围绕抓传统艺术弘扬、抓现代艺术传播、抓高雅艺术普及,每年策划举办七夕风情文化系列活动、端阳节龙舟竞渡、读书节、图书馆活动日、艺学望溪等文化品牌活动;落实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开展惠民演出、公益培训、播放公益电影、非遗文化进校园、贡案制作DIY活动、书画摄影展、采风写生、广场舞展演等活动,提升市民艺术素养,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丰硕成果,2020年受惠群众约5.5万人次。
望牛墩“乞巧节”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望牛墩镇于2007年被省文联、省民协授予“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称号,于2010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称号。每年的望牛墩镇七夕文化系列活动是发挥“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品牌效应作用的重头戏,从2004年至今,每一至两年举办一届七夕风情文化系列活动,已举办14届,被誉为“群众艺术的节日、老百姓文化的盛会”。
望牛墩镇地处水乡,素有端阳龙舟竞渡的习俗,每年的端阳节龙舟竞渡是全镇最喜庆、群众最热情、影响最广泛的活动盛事之一,这个活动既保存了传统龙舟文化的种种古朴活动方式,又展现了新时代的龙舟竞渡精神风采。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望牛墩镇都会举办龙舟竞渡活动。
望牛墩分馆于2017年设立了“艺学望溪”公益艺术培训品牌活动。“艺学望溪”公益艺术培训以固定师资、固定学员的教学方式,为真正有培训需求的人群提供专业性、针对性、系统性的公益艺术培训。如今,“艺学望溪”公益艺术培训品牌已涵盖了“青少年书法班” “青少年国画班” “水彩班” “成人硬笔书法班” “摄影班”“少儿口才班”等多个类别的公益培训班。办班3年多以来,总办班期数超200期,超9000多人次受益。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望牛墩分馆大力开展“读书节”、“图书馆活动日”等活动,指导各村(社区)支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每月开展一期“借阅之星”评选活动;指导各村服务点开展社区网络学堂活动;每周开展1期“经典亲子诵读活动”,截止到2020年底,共开展了101期。
2020年12月10日-12月17日,“艺学望溪”望牛墩镇公益艺术培训书画成果展在市文化馆精彩亮相,集中展示了望牛墩镇公益书画培训的教学成果,获得市民点赞,引发社会良好反响,在全镇掀起了崇尚艺术、好学向上的热潮。
篮球运动在望牛墩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年一度的“乡村振兴杯”男子篮球联赛已成为望牛墩镇全民健身不可或缺的品牌赛事,直到2020年,已连续举办了11届,每届均有来自全镇各村的21支代表队参加,比赛时间跨度长达1个月,比赛场次超50场,是一个全镇性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具有广泛影响力。
2020年,望牛墩分馆共开展演出5场,公益展览7场,图书馆活动40场,公益文化培训86场,公益电影放映116场,非遗活动12场,其他综合性文化活动34场,成功举办为期一个月的 “乡村振兴杯”第十一届男子篮球联赛,惠及群众约5.5万人次。
推进各村文化支馆建设
2020年,望牛墩镇各村(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已加挂支馆的牌匾,充分利用原有的“五个有”文化惠民工程设施、多功能室、图书室、舞蹈室、文体广场、村公共服务中心以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等场地,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望牛墩分馆加大力度,为各村配送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为各村支馆配送了21场陶瓷娃娃手工DIY制作活动
▲举办镇、村曲艺社粤剧交流活动
▲开展文化惠民演出
▲为各村广场舞队提供广场舞展演平台
▲2020年美育沙龙进百村活动
▲2020年艺术培训进百村活动
接下来,望牛墩分馆将统筹现有的各项资源,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让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全体市民享受政府的文化惠民服务,用文化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基层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