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五乡村,一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小乡村就显现在眼前。绕着乡村房屋的是池塘和溪流,池塘的水与周边菜地、果园的色彩是协调、一致的,都是青绿色。密密麻麻的房屋高低不平,眼前的五乡村小洋楼林立。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三座像碉堡一样的土楼,壮观、雄伟,特别是永和楼,气势非凡。鸟瞰下去,房屋内外四圈,圆形,像一个小光环,从里到外,瞬间散开来,到第四圈的时候,突然成了大光环。一眨眼间,就把我们的眼球紧紧地镇住了。尾寨却是半圆形的,这在潮汕土楼也是很少见。两幢崭新的高层楼房,乡村里的高层住宅小区,格外引人注目。
五乡村距铁铺镇人民政府3.5千米,南与澄海市莲花镇接壤,属铁铺镇。清代末年,聚落有永和楼、福建社、梅花社、田心社、长寿社5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因建制改革,5村合为一乡,称五乡。现在,五乡村只包括白沙寨、宫头、尾寨3个自然村。
一
沿着刻有五乡村村名石碑的水泥路进去,往右拐,来到宽阔的晒谷埕,就是篮球场,一直往前走,穿过狭长的巷子,就到达五乡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路上,会看到土楼、平房、小洋楼、小区楼房,各种样式的房屋应有尽有,五乡村就像一个房屋展览馆。寨口的池塘,算不上高大上,却保持了原来质朴、真实的面貌,看起来特别舒心。新建的小公园,小而精致,虽只不过是弹丸之地,但亭台、石椅、花圃、绿树、红花等,应有尽有。铁铺镇第一个乡村高层住宅小区就在五乡村。公路那边,是由村里的山林、果园改建起来的旅游景点——千果山景区。
这是我对五乡村的最初印象。让我感到眼界大开的,还是五乡村的土楼。
来到五乡宫头寨的福建社,这里的“福建”似乎与福建省无关,只是一座圆形的土楼,与铁铺镇其他地方圆形的土楼一样。似曾相识的土楼,在这里感到特别亲切。从外围看,这座土楼很有历史厚重感。斑驳的墙体,有点乌黑,脱落的土块,裸露的沙粒,诉说着岁月曾在这里留下了远古的足迹。铺在地面的花岗岩石板,长短不一,也不规则地排列着。原以为这座土楼可能毫无生气,没想到,一踏进去,迎面扑来的是,红的、黄的花儿,还有青翠的绿树,这让人多了几分精神。
土楼还有一层外围,半圆形的。地面已经都是水泥面,半圈走下来,发现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所有地面几乎是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他们说,这是五乡村的特色。其他村子同一排房子,门口地面都是各顾各的,所以高低不平,在五乡不会出现这情形,即使连续二十间房屋并列在一起,门口水泥面也能保持一致。一个小小的细节,体现出五乡村民们的大局意识。
土楼正门口是一个大埕,大埕过去就是一个池塘。绕着五乡村的几口池塘,都还保持着原始的朴质,池塘四周的土堤上长满了草,池塘里的水绿得发亮。早秋,阳光和煦地照着池面,在池塘边站着,也是很惬意的。池塘过去,就是果树、疏菜地,组成一幅农村的田园风情画。
白沙寨的永和楼,与福建社差不多一样的土楼,圆形的,土楼右边角落里,也有一口井,应该是所有土楼的标配吧。这座土楼里住的人不多,但地面非常干净。永和楼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看得出,很多房屋都是翻新的。房门还是木制的,显得古朴简单,有的换成了铁门,给土楼里带来一丝现代气息,但也与整个土楼的厚重感产生一些对抗。
鹿景寨位于尾楼村,半圆形,内外两圈,又是另一种格局。这里缺少点人气,但房前五棵青翠茂密的树刚好围成一个弧形,增添了几分生气。
潮汕地区土楼众多,外观圆形居多,八卦形、正方形、长方形应有尽有,还有极其独特的半圆形。五乡村的土楼大多建成于清末,土楼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居住的,还被赋予了御敌、防兽的功能。几乎所有的土楼,都是厚墙,只留一个大门出入。先辈们建造土楼,聚族而居,安居乐业。如今,五乡村这些土楼就像一个个老人,经受岁月的侵蚀和磨难,他们仍然屹立着,尽管皮肤皱褶凹陷得像久旱龟裂的土地,或许,被称之为历史的东西,都有其相似之处。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土楼也只能在某个历史时期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二
土楼道尽了五乡村的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却说不完五乡村的故事。五乡村与澄海接壤,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盘踞着各种武装势力。那时,五乡村不仅驻扎着国民党的正规军,“乌脚连环”这样的地方保安队也盘踞在这里。据说,“乌脚连环”的队员统一黑色制衣,黑色皮靴,装模作样,狐假虎威。“六中”也是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属杂牌军,都是乌合之众,也在五乡村落脚。这么多武装力量在这里汇聚,说明五乡村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当年,长期驻守在澄海樟林的几个日本兵,也经常到五乡来“串门”。只有几十人马的“六中”最怕他们,日本兵一来,就逃之夭夭。有两三次,他们喝点白酒,壮着胆子,想跟日本兵拼命,但还是败下阵来。几次下来,“六中”遇到日本兵,就只有逃的份了。
除了这些武装力量之外,“南洋贼”的老巢也在五乡村宫头寨内7号,贼头叫“老余”。村里的老人回忆,“南洋贼”喜欢吃黄皮,吃后就把黄皮核乱扔到窗外屋后,没想到竟然长出两棵黄皮树。其中一棵是“鸡心”,一棵是“土种”。“鸡心”品种好,口感佳,每到成熟时节,果子一下子就被摘光了。后来,因为村民建房需要,两棵“南洋贼”无意种下的黄皮树才被挖走。
宫头寨内3号,是革命斗争时期党组织平时碰头、开会的地方,房间里面设有暗道,现在还能见到。当年,党员在开会时,从不直呼真实姓名,都是以代号称呼的,比如“油房”“红鼻”等。后来,3号房又加盖了第二层,造价相当于当时的一辆“克家路”自行车。
五乡村党员邹亚桴一家是进步家庭,邹亚桴是工作组组长,他的弟弟邹二弟,也是党员。邹奕炎是邹亚桴的儿子,曾就读于聚奎小学,后外出求学。1932年,刚好邹奕炎求学回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走,他的父亲邹亚桴、叔父邹二弟也全被抓走,被押到铁铺乌塘洋枪杀。一路上,邹奕炎把国民党反动派骂得狗血喷头,反动派恼羞成怒,把邹奕炎的舌头割掉,把他的嘴挖下来。邹奕炎牺牲时年仅17岁。1987年,邹亚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三
在镇区建住宅小区,这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在一个小乡村兴建高层住宅小区,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五乡村主任张锡武说,五乡三个自然村宅基地不平衡,有的村里原来没有规划宅基地,可村民要建房子,怎么办呢?!
村民要建房,没有宅基地,可能有些村民想要在农田上动点心思。潮州市人大代表、五乡村党支部书记郭光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思熟虑后,在心中画下蓝图,并将蓝图分享给村两委,提议在村里规划一块稍微大一点的宅基地,集中建设高层小区楼房,满足村民的住房需求。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一致支持。接着,开始征求村民的意见,先党员,后群众。支部会通过了,接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集思广益。并聘请有关部门专业人员的论证,最后决定:利用“三旧”改造的契机,以合资房的形式,建设村民居住高层住宅小区,解决部分村民的住房问题。
这是铁铺镇第一个乡村住宅小区。两幢八层高的楼房崭新、威武地矗立起来。每套房118平方米,16.8万元,村民们表示这样的价钱不贵。许多村民已经迁入新居,过上了城里人住楼房的生活。高层住宅小区的兴建,也杜绝了“两违”现象。
一位入住小区楼房的村民说,现在没有宅基地可分配,也不想一辈子住在老屋,何况价钱不高,出得起。只是一开始还不太习惯,可能是住平房惯了。不过,还是挺好的。
望着面前这两幢楼房,郭光汉无不感慨地说,我们村可是铁铺镇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啊!当这个设想在头脑中闪现出来的那一刻,我都被自己感动了。
住宅小区第二期目前正在接受村民的报名,即将动工,到时可以满足五乡村所有村民的住房需求。
在住宅小区旁边,新建了一个小公园。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如今这里环境优雅,亭台绿树,相映成趣,花圃里刚种上去的绿树与红花又相互衬托。有这么一个小公园,村里的老人早上锻炼身体有个好去处。外出工作的村民回到村子里,都会到这里走走看看。
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干净的路面,崭新的住宅小区,小区前面是小公园。如今,住宅小区这一片区,无疑成了五乡村最繁华的地方。有村民说,不用到城里去,只要往小区里走,就有了“进城”的感觉。听到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
四
五乡村原来有一片果林,龙眼、荔枝、橄榄等,满山皆是,是村民各自的山地。后来,由本村一位村民承包起来,把这片果林进行整合、规划,发展为现在的千果山自然风景保护区。
千果山自然风景保护区占地面积3500亩,鸟语花香,是一处区位独特、空气清新、环境优越、自然生态良好的旅游和人居胜地。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享受着天然氧气的清新,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使人真正有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无穷乐趣。
在千果山能看到动物表演,饿了可以品尝一下农家风味的大餐;也可以到果园摘水果,尝尝鲜。千果山就像一个果树的大观园,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在尽情嬉戏、玩耍中,还能学到一些科普知识。
每逢节假日,到千果山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三五成群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千果山,汕头、揭阳、梅州,以及福建省漳州、厦门等游客。在景区,游人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味,在果实成熟的时候,还可以在果林里采摘龙眼、荔枝等水果。景区经常安排有一些节目,供游客欣赏,也可以自己动手烧烤。走累了,三五知己坐下来小憩,喝工夫茶,畅谈人生,品味生活,举杯共饮,享受身心休闲的情趣。
千果山景区发展得好,乡村旅游的魅力慢慢地展现出来,被列为“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在村里行走,平坦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的绿化树,都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以前那种杂乱荒芜的农村景象,在这里几乎觅不到踪影。“广东省生态示范村”“旅游专业村”等,一个个响当当的称号,擦亮了五乡村乡村旅游的品牌。
厚重的土楼,现代的住宅小区,红色的基因,历史在这里延续,质朴在这里传承,革命精神在这里绽放,现代气息潜滋暗长地融进来了,这就是新时代的五乡村。
作者:林金炎
来源:湘桥区文联
编辑:湘桥区委网信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