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援疆日记⑫|做为群众谋幸福的暖心人

南方+ 记者

开栏语

南疆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格外冷,但再冷的天气也盖不住广东援疆人内心那团炽热的火。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特殊时期进疆,肩负着新时代援疆工作的使命和任务,满怀激情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别样的风土人情中迅速熟悉情况、适应环境、打开工作局面。他们在工作中有哪些所思所感?在生活中有什么趣闻趣事?广东、三师万里一线牵,南方+东莞频道特辟专栏,分享广东援疆人的经历和感悟——《援疆日记》,来了!

回忆起2020年4月初我第一次走进挂钩联系的新疆兵团第三师伽师总场一连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眼前的景象超乎我的想象。广东的乡村农户,现在基本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小楼房。而这里,大多数是土块房,屋檐搭着厚厚的茅草,经历过年初6.4级地震后,部分房子倒塌,大多数房子墙体出现较大的裂缝。

走访中,一名叫阿吾提·斯拉木的职工告诉我们,家里主要靠种植棉花为生,今年棉花还没出售,实在是经济能力有限,灾后重建补贴只够建50平方米的房子。一连党支部书记王荣山说,大多数职工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建房户型迟迟定不下来,给安居房建设增加了难度。

那天,结束调研回到办公室,我沉思良久,拿起电话打给广东援疆前指驻三师图市工作队说明情况,尽我所能争取广东援疆资金的支持。经过努力,最终为这个项目争取到援疆资金2156万元。

很快,到了秋末冬初收获的好季节。

那一天,湛蓝的天空下,道路两旁连绵的金黄胡杨伴随着一排排规划有序、刷着黄色外墙的安居房逐渐映入眼帘,刚走出一连的办公区,就听到周围不断传来大人和小孩的欢呼声,这是伽师总场一连职工群众乔迁新居的喜悦声。

不远处,阿吾提·斯拉木正在和家人一起拆卸刚从巴扎上买回来的电视机、洗衣机。他家的新房是“1·19”地震后重建的2156套抗震安居住房之一。

这位90后小伙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的新居参观。走进这120多平米的新房,可以看到,地上铺着崭新的地毯、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整洁干净。阿吾提·斯拉木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激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太好了,以前我的房子是土块房,刮风的时候经常漏土,上厕所的时候也不方便,自来水也要从门口提到家里来。现在好了,新建的抗震安居住房政府补助了6万元,我自己掏了3.5万元,房子里厨房、卫生间、自来水都有,房子也暖和多了,随时都可以在室内洗澡,我们住得非常舒适,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特别感谢广东援疆资金的帮助。”

看到眼前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作为广东援疆干部,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担当:要做为群众谋幸福的暖心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本地职工大多有一门好手艺:拉条子、烤羊肉串、烤包子、打馕等技能,但连队的小商店、小餐馆很少,有些连队甚至没有商铺。连队也没有充足的集体经费,门面房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经与场党委班子成员科学商讨后,我把工作队下拨给我个人的援疆资金50万元,加上驻连“访惠聚”工作队出资15万元,总投资65万元,建设“十小店铺”项目,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该民生工程已于2020年7月份动工,12月竣工投入使用,“十小店铺”项目的落成,是广东援助新疆,为民办实事的体现,

预计可带动20余人就业,进一步促进职工群众创业增收,同时为伽师总场连队集体经济发展开个好头,同时,为总场继续开拓连队第三产业,推进生态文明小康建设,帮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作者】卓炬明(第三师伽师总场党委常委、副场长,惠州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市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点击进入专题,

查看更多广东援疆日记>>>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