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 云端赏乐昌民俗,你知道哪些?

韶关旅游
+ 订阅

遵从祖辈流传下来的舞狮文化,三溪人恪守着青蛙狮奇巧的制作工艺,竹篾,藤条、木板,精工扎制成型;糊以土纸、麻布,别上雉尾毛,再精心彩绘而成。

成型的青蛙狮,集南方郎狮之秀丽,又取青蛙之貌状,外形别具一格。

青蛙狮的舞狮由三人敲锣、击鼓、打钹伴奏,另三人则分别扮演狮、佛、猴,后两者手持葵扇、彩巾或青草,围绕狮子的前后左右,用幽默、风趣的形态,做出各种逗、引、惊、惧的舞姿动作,配合蛙狮挠痒、舔毛、抖毛、打滚、跳跃、跌扑、腾翻、直立等动作套路表演。

象征着勇敢和力量,又能驱魔、避邪、带来吉祥的青蛙狮,是三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乐昌花鼓戏唱的是乐昌坪石镇的官话,以正调、路调、民间小调为唱腔,伴以调弦、月琴为主奏乐器,唱法则多变多元。扎根于民间的花鼓戏,不受场地大小、观众多少的限制,剧情通俗易懂,风格轻松趣致,因其浓厚的乡土气息而别具韵味。

当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百姓生活被一一搬上舞台,乐昌花鼓戏从乡下人的田间歌舞发展成为影响仅次于粤北采茶戏的地方剧种,或与其风趣幽默的喜剧风格有着必然联系。

300多年来,乐昌花鼓戏经历兴起、繁荣、衰退、繁盛,时至今日,随着老艺人退休,年轻艺人退职,乐昌花鼓戏青黄不接、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专业剧团、业余爱好者收集、整理、移植、改编和创作了大量剧目,不断创新题材与形式,花鼓戏逐渐成为乐昌的一张文化名片。在2016年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上,讲述乐于助人反遭讹诈的现代故事的花鼓小戏《树正影儿斜》获得金奖,“岭南一枝花”正重新绽放。

渔鼓是这门曲艺最重要的乐器,毛竹做筒,动物皮做面,音色醇厚,声音清亮。演奏时,怀抱三尺渔鼓,左手夹击简板,右手敲拨鼓面,节奏分明。说唱结合的渔鼓调七字一句,通俗易懂,问答唱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近百首传统曲目,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曲剧本、社会轶闻一一道来。

为传承乐昌渔鼓,艺人、创作者,爱好者自发整理传统剧目,创新出击盅盘、打碟子的演唱形式,增加琵琶、笛子、二胡多个乐器伴奏,其音乐色彩更加鲜明丰富。从1950年开始,相继创作出不少反映现实生活、展现新人新事的剧目。随着现代渔鼓剧《山村调解员》、《村官老林》等现代作品在广东省群众戏剧曲艺花会斩获金奖,乐昌渔鼓的创作和表演日益繁盛。

有年俗,年味就不会淡。

韶关非遗齐贺岁,留在韶关过大年!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

你还想了解哪里的民俗?

来源:网信韶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