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农历新年,
是一年之岁首,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是中华民族的“百节之首”,
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走进春节,
感受喜气洋洋的新年魅力吧!
春节习俗
- 祭灶 -
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是在入夜后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还要烧香、点烛、放纸炮。祭灶是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 扫尘 -
腊月二十四日有扫尘的习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而且在春节前夕,全家上阵打扫卫生,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 年夜饭 -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还讲究很多寓意。宴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 守岁 -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是非常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后,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拜年 -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 压岁钱 -
每年除夕夜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将钱装入红包里给小孩压岁。
- 贴年红 -
年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亦称春联。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式。
- 窗花与“福字” -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 贴年画 -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中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 拜岁 -
岁首祭祖拜神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最悠久的传统风俗。在辞旧迎新之际,都要感德神灵,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 办年货 -
备年货、送年礼是全国人民“过年必备”的环节。家家户户过年前都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比如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各个名族的新年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他少数民族是如何庆祝春节的呢?
- 蒙古族 -
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 朝鲜族 -
朝鲜族在除夕之夜,全家守岁通宵达旦,用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 达斡尔族 -
达斡尔语的春节叫“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
- 高山族 -
高山族在春节里会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诗词赏析
除夜雪
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贝贝国学-微信端
贝贝国学教育数据库由上海川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倾情研发制作,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且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教学纲要对国学知识进行归类,贝贝国学微信端有经典蒙学、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国学经典、传统文化、华夏瑰宝、名人古迹、互动专区八大板块。
卡通人物“贝贝”和“贝乐”带领少年儿童与“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走进国学世界,进行快乐、轻松,自主的学习。学习优雅、精致的汉语言,楔进中华历史与传统;砥砺品行、健全人格,争做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