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在鮀城各大重点项目施工现场,皆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汕头中心城区西侧,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控制性工程牛田洋特大桥北岸,水中引桥首节钢导梁顺利吊装到位,标志着汕头这条西部快速通道迎来重要施工节点。它是连接汕头“一湾两岸”的“握手桥”,届时将成为汕头内海湾第四条过海通道,拓展汕头北岸西翼的发展空间。
在牛田洋快速通道旁,一个令人期待的“粤东未来之城”正在加紧建造,这便是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汕头市金平区重点建设“四大园区”之一,该示范区规划占地18.1平方公里、投资约35亿元,致力于打造汕头市产城融合发展典范,成为粤东地区高新产业发展引擎。
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
按金平区新一轮发展规划,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目标定位十分清晰:主动加强与大型央企沟通对接,探索创新运作模式,积极在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新型城镇化、综合开发与运营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重点建设文创园、科创园、人才岛、创智岛和健康岛,打造产城服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学研发展链条,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金平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上,区委书记林锐武如是说。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力打造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毫无疑问是金平区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良好开端,对今后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大有裨益。
◎交通:借力“七横六纵”路网形成站城一体
“粤东城际铁路将从我们所在的这个地方穿过,这个片区以后对外交通非常便利。”站在主体已建成的金凤西路大桥上,汕头市自然资源局金平分局副局长邱智雄介绍道,东牛田洋紧邻汕头市中心城区,粤东城际铁路、城市轨道1号线及其支线的引入,牛田洋快速通道、金凤西路等多条道路的动工建设,都让这里成为触手可及的机遇之地。
先布棋盘、后落棋子。交通是实现区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和路网基础设施的完善已成为突破点。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方案将以“站城一体”为目标,实现15分钟内部通勤圈、30分钟市内通勤圈、45分钟汕潮揭通勤圈,以轨道建设带动土地价值提升,消除空间和时间的边界。
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方案将以“站城一体”为目标。
据悉,该片区将搭建“七横六纵”的优化路网,强化城市东西联系。“七横”分别是澄海路、G206国道、金凤西路、金湖路、金砂西路西延、中山路和海滨路西延;“六纵”则是潮汕环线高速、牛田洋快速通道、鮀东路、潮阳路、西港路、潮汕路。同时,协调做好城际铁路线路建设,使线路选址有利于带动该片区的开发建设,并与汕头西区客运枢纽站、潮汕路汽车总站的客流驳接。此外,在优化城市轨道1号及其支线方面,也规划了均等布局轨道站点,提高轨道交通覆盖率。
◎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打造“粤东智谷”
基于创新基础和创新环境的创新潜力综合评估,汕头有条件成为沿海创新带的重要战略节点,而汕头对东牛田洋产城融合示范区在高新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期待。
创新有几大源头,一是高校和大院大所,二是企业,三是各类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从这个评估方式来看,东牛田洋地区产业创新发展空间极大。
事实上,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坐落于此,重点特色学科突出,科研实验部门集中,可为片区发展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2017年起,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战略正式启动,致力打造省内新策源地,构筑“广州—深圳—汕头”研发新三角。目前,该片区的汕头高新区依托高校、科研部门等提供强劲的智力支撑,已形成初步的政产学研体系。
从产业基础上看,牛田洋西北侧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片区,包含叠金工业园及荣升科技园;东北部为金平工业园区,包含岐山北工业区、西陇工业区等5个园区;东南侧为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11街区商贸中心等城市服务组团。
在特色产业结构上,该片区周边分布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优越,有利于推动基地未来产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示范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那么,如何打造“粤东智谷”形象呢?根据规划,示范区将通过3座商务高层建筑打造门户,一是“科创之门”,建立进入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形象门户;二是“城市新中心”,通过多维立体交通系统,建构无缝衔接的都市核心;三是借力沿岸公共设施、总部、酒店等构建多元活力湾岸,打造“海湾之滨”。
◎空间:“活水引绿”多方面开敞空间布局
“水网多样,远眺群山。”这是不少人对牛田洋的第一印象。
牛田洋背靠桑浦山,面向汕头内海湾,拥有湾、河、涌、渠、塘丰富多样的水网,南面有礐石、青云岩、东山等,山海相融,自然格局和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据悉,示范区规划方案统筹考虑区域生态结构,自西向东构建两条生态廊道,连接东侧大港河与西侧牛田洋湿地,并形成多条渗透轴线;自南向北构建一条生态廊道,建立基地与汕头湾与沿岸湿地的生态关系。
在开敞空间布局问题上,该示范区制定蓝图是:北段通过优化绿地,提升景观效益,增加土地价值,打造面面有景的都市活力中心;中段通过布局品质住宅和独立花园式产业办公,提高居住、产业品质;而南段则通过布局研发总部及公共文化设施,打造科创会客厅。
东牛田洋影像图。
除生态优势明显外,金平区还致力做好园区配套建设,发挥辖区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由汕头市第一个教学集团—东厦小学教育集团进驻该片区,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打造西片区教育新高地,并配套医院、超市化农贸市场、精品住宅小区等完善设施。
此外,海滨体育公园、粤东科技会展中心、汕头民俗文化展示厅等也将坐落于此。儿童公园、医疗、康养中心等设施将全龄化设置,形成空间层次丰富、视线无阻的高品质工作生活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做好该片区原有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也至关重要。2019年,玉井村经住建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鮀东古村批准成为金平区乡村风貌提升示范点,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价值高。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金平区也将最大程度保留传统村落的祠堂、水塘、民居等特色要素,打造城乡共荣的潮汕特色邻里空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如林锐武在金平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上所说,新的一年,要继续在崇尚实干上下足功夫,在提升执行力上改进方法。蓝图已经布下,“十四五”期间,金平区乃至汕头市将如何集聚高质量发展资源,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落实,让人拭目以待。
【记者】蔡沚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