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万江街道召开的党工委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比全国、省市早一个季度实现由负转正,全年同比增长4.6%;工业经济工作综合考评全市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第二,同比增长11.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下降1.1%);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全市排名第二。
多项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的背后,是万江多年来求真迎挑战、务实求发展的耕耘。
站在“十四五”开端,万江在经济运行工作上,家底有多少?新动能、新增量、吸引力从何而来?如何在坚持先进制造业根与魂的基础上,确保开好局、起好步?记者通过走访调研,呈现万江的解题答卷。
新动能从哪来?
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每天深夜,从东莞市轨道交通公司的工程车库往远处眺望,黑暗中,开着车头灯的列车从天际线的方向陆续驶来。
辛勤“工作”了一天的地铁列车在进入检修库前,都会缓慢通过一个由多个摄像头组成的“圈”,拍下一组360度无死角的全景高清图像。接着,这组图像能通过在线检测系统算法的“火眼金睛”,实时检查出车辆有无“受伤”——螺丝有无松动、车身有无石头等异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正常运作。这就是来自东莞市诺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诺丽”)的列车360智能检测系统。
工程车库
诺丽公司在轨道交通安全检测领域是实打实的“学霸”。
2004年成立的诺丽,从事轨道交通安全检测16年,产品覆盖国内外35个城市,规模居全国第二;在领域内占轨道交通在线监测领域市场的50%以上,近年来业绩正以150%-300%的速度递增。2020年,预计工业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35%,销售收入增长40%。
而公司获得优异成绩的“法宝”,就是坚持科技创新。据公司副总裁董辉介绍,公司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著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带头人叶声华带头的院士工作站。诺丽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监测、住建部受电弓在线监测等4个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公司每年50%以上的利润都投入到研发和自主创新中。
同样以创新制胜的还有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利扬芯片”)。
近日,利扬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2020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标注出其在细分领域的排头兵位置。
2020年11月,利扬芯片正式上市,成为万江首家上市企业,也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独立第三方IC测试厂商。成立仅10年,利扬在竞争激烈的集成电路领域,通过技术积累、拼搏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基地之一。
据公司董事会秘书辜诗涛介绍,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是利扬获得持续发展的主动力。利扬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目前已获得与测试相关的专利一百多项,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9.11%。“我们的目标,是‘利民族品牌,扬中华之芯’。”
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已然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刚刚结束的东莞两会上明确,“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将成为东莞“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与主旋律。
近年来,万江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根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万江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长至2.11%,涨幅近4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大幅跃升582%。
2020年9月,万江被认定为东莞市科普示范镇,12月,万江街道创新强镇建设项目获市立项。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6.8%,2019年,街道规上企业研发投入3.37亿元,同比增长34.26%。
2020年9月,万江对2019年度获街道扶持产业发展奖励的企业代表进行表彰
创新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万江段建设进入更深阶段。据统计,2020年,万江规上智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5.09亿元,同比增长19.92%,占规上工业比重47.19%,智能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万江重要支柱产业。依托智能制造产业优势,疫情期间,万江健康防护用品创新产业园成立,区域品牌逐渐擦亮。
万江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永定表示:“未来五年,万江将紧紧围绕新征程、新目标,全力抓创新、强产业,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助推街道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的台阶。”
根据《万江街道创新强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标创新强镇建设目标,万江计划投入2900万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总体空间布局,形成“一个中心圈、三个产业带、五大新平台”科技创新发展布局;预计到2023年,有效推动规上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
新增量从哪来?
拓空间为产业提供承载支撑
“全球每10个水晶头,就有2-3个产自胜高。”
小指头大小的水晶头看似简单,却是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产品。通过专注研发制造水晶头,广东胜高通信有限公司(下称“胜高”)过去一年全年销售收入已破2亿元,同比增长30%,而这一高速的增长仅是“符合预期”。长期收入稳居全球行业第一,胜高也被业内誉为这一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2018年,随着业绩与产值的不断增长,胜高不止步于制造小小的水晶头,开始进军包括数据线、模组等在内的数据中心领域,现有的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所需。与此同时,扎根在万江10多年的胜高厂房租赁期满,而且厂房正处于“三旧改造”范围,急需解决厂房用地问题。
万江街道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通过沟通为胜高旧厂房争取了2年租赁延期,还为其解决了胜高研发生产中心的用地问题。
如今临近春节,在该项目工地上,部分建筑工人仍在加班加点,全速赶工。从空中俯瞰,新厂房的轮廓已逐渐清晰,如今仅剩一栋楼的顶层楼面在做最后的封顶工作。
“新厂房建成后,我们将以智能化转型为主要方向,进军打造包括数据线、模块、光纤等在内的数据中心全链条产业,员工预计将从200多人增加至600人,注塑机数量将增加两三倍。产能也将比过去扩大3倍。”谈起开年后的胜高蓝图,董事长李军很是兴奋。
万江胜高研发生产中心项目效果图
根据计划,万江胜高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将建设企业总部、研发和生产车间及其他配套设施等,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约3亿元,年税收约1500万元。该项目于2020年初作为市重大项目正式动工建设,预计本月内将完全竣工,4月可投产,项目进展比预计时间提早了足足半年多。
事实上,万江相关部门对胜高新厂房用地的快速反应实为不易。
万江紧靠老城区,由于过去缺乏科学规划,开发强度高达73%(东莞平均48%,国际公认警戒线30%),无法持续进行土地增量开发,仅能依靠存量土地二次开发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同时,作为水乡统筹区的一部分,万江水系发达,土地多被河涌分割为零碎化的小地块,难以统一规整为连片的建设用地。
拓空间、优载体、扩增量,成为万江产业转型发展、进而培育产业集群的重中之重。而胜高的增资扩产则是万江多年来取得成效的缩影。
2020年2月,万江街道11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子
据悉,过去5年,万江大力推动城市更新,共完成“三旧”改造71公亩,储备土地450亩,腾挪出更多的空间,为产业项目提供承载支撑。2020年2月,万江街道11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达276亿元。新村产业园、万江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器等5个产业平台顺利推进,引进了沃德、胜高等9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30亿元。
高富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万兴工业区、蚬涌工业城......过去无序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运行模式下,镇村级工业园老旧破败,如今正“变身”成为一座座现代化产业园,为一批批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产业空间,将为万江发展注入新能量。
新村产业园一号厂区效果图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2021年,万江仍将继续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拓空间优载体。“我们计划对历史违法用地、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摸排,盘活更多存量规模,引导空间资源合理流转、归并整合。”
万江街道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加快推进“工改工”和城市更新,继续谋划建设一批优质产业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低成本空间,打造“工业上楼”模式的科技创新园区,确保有足够多的平台承接优质企业落户。
吸引力从哪来?
筑巢引凤,提升城市品质
傍晚,在滘联社区滨江游步道,一群老人正在纳凉,孩子们在草坪上放风筝,刚下班回村的年轻人出来跑步锻炼了,江岸边龙舟协会成员们正在训练,附近村民搬来桌子准备摆地摊,欢笑声洒满江岸。
这里是万江街道谷涌·滘联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也是东莞建成的首个美丽幸福村居连片示范区。经过5年的探索与努力,从环境藏污纳垢、触目惊心,到欠发达村改头换面、引起村民“回巢”风,此番“逆袭”,不仅提升了社区颜值、提高居民幸福感,绿水青山更是引来了金山银山。
在2020年度街道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中,谷涌社区共有3个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滘联社区有1个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以前谷涌很少有客商关注,现在几乎每周都有投资者找上门。”万江街道谷涌社区党工委书记庾敬钦说道。
与此同时,社区新兴产业开始崛起,以文旅、环保、教育等新兴产业日益兴旺,文化创意、时尚设计、旅游观光、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公司与社区合作意向强烈。
“三江六岸”滨水岸线示范段一期(龙湾段)基本建成,努力使其建设成为万江乃至全市的城市会客厅;河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53条河涌基本消除黑臭,三分之二达V类水质;35处街头小景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市民开门即见绿意花色,都市田园风光交相辉映......
人,是城市发展最大的潜力。城市品质则是影响人口吸引力、人才品牌吸纳度的重要因素。从“世界工厂”的制造重镇,到“水韵都市”,万江正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牵引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转型。
同时,万江街道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这一城市“软环境”。万江坚持“发展为先、产业为基、项目为王”营商原则,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从项目快、一切为了项目干,优化营商环境,升级服务链条,全力以赴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
而胜高增资扩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选择继续留在万江,主要考虑的就是万江良好的政商关系。万江街道真正做到了‘无事不打扰,有事马上办’。”据李军介绍,万江街道相关部门每周都会有两三次上门了解企业情况与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让他感觉非常贴心与暖心。
近年来,万江先后出台《万江街道扶持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修订)》《万江街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万江街道争创一流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进一步精简环节、优化流程、降低成本,全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据悉,2021年,万江将持续深入实施“倍增计划”,以骨干企业、倍增企业、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重大项目为重点,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加强全程跟踪和服务,提升服务企业精准化、专业化水平。继续实施万江人才素质倍增计划,开展学历晋升、技术培训,增强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奋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
【记者】张仕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