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镇长叶晓华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慰问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订阅

  2021年2月9日,大岭山镇委副书记、镇长叶晓华代表镇委、镇政府到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并向医院全体人员致以春节慰问,对医务人员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春节期间值班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叮嘱他们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其他各项医疗服务。

图为叶晓华(前排右二)在叶建勋(前排左二)、张志峰(前排左一)等陪同下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镇委委员韩胜海、蔡俊锋,二级调研员陈如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叶建勋,院长张志峰,副书记欧阳养,副院长姚国斌等参加了相关活动。

  叶建勋感谢镇委、镇政府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并向叶晓华汇报了医院疫情防控、返乡人员核酸采样、新门诊楼建设、专科建设、春节期间值班值守等方面的情况。叶晓华对相关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图为慰问活动现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调整工作重心,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诊疗规范,落实院感防控工作,做好院内发热患者诊治、疑似病例转院等工作。在诊疗规范中明确了中医药治疗方案,制定了中医协定处方,发热留观病区收治的患者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占比达到90%以上。程琴、何雪琴圆满完成支援湖北荆州,谢波、朱婉芳、邝妙玲、叶柳芳、黎诗丽、王肖茹、杨勇、李伟东等支援市第九人民医院、望牛墩医院的抗疫工作。

图为程琴在湖北荆州护理患者

图为何雪琴在湖北荆州护理患者

  累计派出79名医务人员在大岭山镇内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在3家隔离酒店提供医疗服务,到企业、学校、幼儿园等支持复工复产复学工作。外出人员累计在大岭山服从事抗疫工作3962余天,入户核查6064户,为1562名隔离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是全市第一批获准开展核酸检测的单位之一,日检测能力达到3000份,已完成10万人次检测。完成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获评为示范发热门诊。医院的抗疫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赞扬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副市长黎军等领导在医师节亲临医院慰问,镇委镇政府拨给医院疫情防控专项资金,镇总工会、镇慈善会、其他单位和个人捐赠了物资和食品。程琴、何雪琴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最美逆行者”称号,程琴获得“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程琴、何雪琴、谢波、朱婉芳、邝妙龄获得东莞市抗疫先进个人称号,程琴、何雪琴、谢波、欧杰获得“东莞好人”称号。

图为医护人员在隔离酒店工作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医院统筹做好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工作。2020年7月,医院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评审组的好评,医院成为首家按照新标准通过评审的非直属附属医院,成功创建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总院新门诊楼完成各项审批、招标采购等手续,于12月初正式入场施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就医环境。获得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科研课题1项。成功申报黎小斌教授、林琳教授、林赤主任医师3个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手足外科积极开展整形美容、植发、婴幼儿多指(趾)切除、关节成形等项目,神经内科开展颊针治疗项目,骨科开展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减压、摘除术,膝关节置换、经皮后路颈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新项目。

图为神经内科主任邸红岩在为患者进行颊针治疗

  全面启用建卫院区,建卫院区可提供儿童保健、治未病、妇女保健、血液透析、不孕不育等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为医院的发展拓展了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修宗昌,中山大学性医学学科建设奠基人张滨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王玉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辉教授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肖昕教授团队等高水平专家定期来院指导医教研工作,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图为建卫院区

  安排儿科副主任医师庞杰锋、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赖鸣杰、心血管内科胡传普、高年资护师欧阳静等19名医护人员到昭阳区中医医院、威信县人民医院、韶关市新丰县中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受援科室的服务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接收威信县、昭阳区共8名骨干来院进修。广东省劳动模范、手足显微外科主任于春波等在昭阳区、威信县举办手足先天畸形矫正义诊活动。相关工作获得当地政府和群众一致好评。

图为庞杰锋副主任医师在威信县人民医院查房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