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向西行,在山海之间,讲述就业帮扶的动人故事。
◆今日主人公:韦春雨
粤菜师傅·向西行④|韦春雨:不要小看肠粉这件“小事”
“我在粤菜师傅培训班的时候非常刻苦,想学到真本事。”提到学习粤菜技能的经历,韦春雨如是说。
如今,韦春雨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县城南端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主要做肠粉。但你可别小看肠粉这件“小事”,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起死回生的小店
如果放在一年多前,韦春雨可能还想不到自己的2020年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
2019年底,她和丈夫在大化县第三小学的门口租用了一家店铺,摸索着开了家早餐店,卖点米粉、包子之类。虽然没什么厨艺技能,但凭着韦春雨一腔热情,小店积攒了一些熟客,不少小学生选择在这里解决早餐。
只是好景不长,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带给她的不仅是店铺停业,还有生活收入来源的切断。
“小店一度关门,家里的负担也很重。”韦春雨说,3月份复工复产,店铺重新开了,但因为大化三小一直没有复学,所以生意也远不如开业初那般热闹。
韦春雨一度想过放弃,直到获知了碧桂园在大化开设“粤菜师傅”培训班的消息。“有这个免费培训的机会,一定得学到东西,把小店好好经营下来。”
培训班实行走读制,每天晚上7点开课,连续上二十来天,韦春雨从来没有缺席过。结业后,她把在培训班学会的肠粉加入了小店的菜单中。
“我的肠粉,秘诀在酱汁,是培训班的导师教的。”韦春雨说,酱汁要用洋葱和五花肉,打沫后翻炒至炒香后再煮,这样可以增加口感。“洋葱有一些甜味,很适合小孩子吃。”
随着学校逐步复学,韦春雨的小店生意重新变得好了起来,收入也稳定了。
很辛苦,也很值得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大化县城吗?韦春雨几乎每天都能见到。
每天黎明时分,韦春雨都会带着在家做好的肠粉备料,准时出现在小店门口。她和丈夫要在天亮前,把肠粉分装到饭盒里,还要在后厨做好酱汁。“每天都要做100多斤肠粉,会分装成两百多盒。”
天刚刚亮,陆续有赶早读的小学生来学校附近吃早餐,不一会儿,小店便挤满了吃肠粉的孩子们。最高峰的时候,韦春雨忙于倒酱汁、递餐盒,几乎一刻也不停。
“好吃!”“肠粉和酱料都很好吃。”面对镜头,许多孩子都对肠粉不吝赞美之情。有家长说,自己家的小孩每天都吵吵着要吃这里的肠粉,不吃不舒服。
随着大化三小上课铃响起,韦春雨的肠粉生意就算告一段落,有时她还会在后厨炸一些小点心,等孩子们中午或晚上放学经过时来吃。
“感觉她做这个太辛苦了,但也很值得。”妹妹韦春苗有时也会早起来到肠粉店帮忙,减轻姐姐的压力。
除了肠粉,韦春雨在“粤菜师傅”培训班还学到了不少做菜技巧,她还将粤菜和广西当地饮食口味结合起来进行尝试。一道田螺煲猪脚,得到了培训班导师陈学平的好评。
“猪脚的色香味都很好,”陈学平建议,酱汁的花生油再多加一点点,可以让猪脚的反光显得更漂亮。
“在粤菜师傅的这条路上,我觉得越来越有干劲了!”韦春雨说。
至此,粤菜师傅·向西行正式收官,四条视频,四个故事,生活仍在持续。
在广西,韦春雨的肠粉店马上就要迎来小学新学期的旺季,韦柳姣的小鹿美食生意也在蒸蒸日上。在四川,吉好也求的孩子们茁壮成长,他盘算着在三河村开烧烤店的事情,曲木子果在参与筹备三河村民宿的同时,日复一日地练习做菜。大家都在朝着梦想进步。
“粤菜师傅”工程的动人故事还在继续,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因这项惠民工程学到新的技能,找到新的谋生路。
【监制】陈韩晖 陈戈 曹斯
【策划】程鹏 冯善书 张西陆
【执行】葛政涵
【视频】麦小华 姚昱旸
【平面设计】刘子葵
【海报】佘夕彤
【运营】梁婉琪
【本篇撰文】葛政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