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在区华侨新城,不少侨民正为做炸扣肉而忙碌着,早早就开始张罗。五花肉煮透,针锥戳表皮,下油锅翻炸,每一个步骤都少不得。油镬热油翻滚处,五花肉噼啪作响,肉皮很快就金黄酥脆……
▲侨民 文先生:煮了之后,(扣肉)够软了就用针锥插一下猪肉表面,让它炸出油,不用太油。选择五花肉,第一步就是用一个小时把猪肉煮软,拿出来用油炸,炸完以后就切碎,用香料把它放到碗里蒸熟就可以吃了。就是把我们的(侨民)习俗传承下来,逢年过节一定要做扣肉。
▲侨民 文先生儿子:这些都是以前的习俗,逢年过节都会做(扣肉)吃。步骤很多,首先是煮,还要炸。
在侨民心中,粽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年货。春节临近,侨民家家户户都包粽子迎新年,丝丝缕缕的粽子香味成为春节最好的年味。要想煮出甜而不腻、黏而爽口的粽子,除了馅料,火候也很重要,每锅粽子至少要煮12小时以上。
▲侨民 谭女士:(包粽子)放一些猪肉、红枣、绿豆。洗粽叶、煮粽叶,都要几天时间,最少要两到三天时间。猪肉要调好味道,一条大的粽子都有两到三斤重。我们叫这些粽子是“天柱粽”,(寓意)丰衣足食,大家一起最热闹,有过年的气氛。
除了扣肉和粽子,年糕也是侨民过年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侨民苏阿姨有着多年做年糕的经验,她说,做年糕需要有耐心,容不得丝毫的焦躁,这样做出来的年糕,切一块入口,才有又弹又甜的味道。
▲侨民 苏阿姨:我们做年糕寓意一家团聚,要看大小,像这个小的就一个小时,大的年糕要两个小时左右。要搅拌得好,要做得滑、爽口、比较弹牙。一家大小、去访友探亲戚都会带点过去。我们这里做年糕的特色就是讲究意头,做成黄色,不会做白色。寓意旺盛,过年人丁兴旺。
食物的味道可以改变,但是一个人对口味的要求和对家乡的记忆却是时间冲不散的。粽子、扣肉、年糕……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对侨民们来说却是
记者/李文坚 严艺
编辑/黄良滔(实习)
校审/王 岩
主编/何彼佳
监制/魏义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