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朱家恺教授在穗去世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网站2月8日晚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我国著名显微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朱家恺教授,2月5日15时27分,因病于广州逝世,享年90岁。

2月8日,朱家恺教授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中山一院领导,朱家恺教授生前亲友、学生、科室同事代表等参加了告别仪式。

朱家恺生于1931年1月,198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工作在医学和医学教育战线,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为卫生事业和学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退休后仍关心国家、学校和医院发展,孜孜以求,积极作为。

创办我国首份显微外科专业杂志

朱家恺教授17岁从香港回广州,考上了中山大学医学院,他生前常回到中山一院,从医学生到著名外科专家,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努力奋斗让他拥有精湛医术,而真诚又让他收获了信任和支持。

1978年,中山一院创办了显微外科,开创了我国显微外科新篇章。创立之初,朱家恺教授动手将两个普通生物显微镜改装成手术用的显微镜,显微外科使用的医疗器械比较精细,在没有地方买的情况下,他们多次动手改装,拿眼科常用的剪子、刀、镊子,一点点地磨尖磨利,他一边学,一边做,有困难就找柯麟院长。

朱家恺团队以骨科、显微外科和手外科研究为主,在断指再植、周围神经束间缝合与束间移植、淋巴静脉吻合治疗淋巴水肿和乳糜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MRI诊断臂丛根性撕脱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他在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雪旺细胞的系列研究和组织工程神经的系列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主持人工神经移植物的研制工作。

朱家恺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显微外科专业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该杂志在我国显微外科领域中传递科学信息、介绍科技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和推动显微外科的学科发展等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该杂志也是我国显微外科事业发展的客观记录和历史里程碑。

治好病人是他最开心的时刻

从医70余年,把病人治好就是朱家恺教授最开心的时刻。他生前受访时曾提起,曾有一名在船上被电缆割断了腿的海员让他印象深刻。“中山医”人最敬重的柯麟院长说一定要想办法,把他的脚治好,朱家恺教授团队也想竭尽全力。

当时,病人断腿的伤口处肌肉已腐烂,他们一点点地清创,然后仔细将断腿再植,细小的血管、神经一点点吻合、缝合,几乎“天衣无缝”。后来病人的脚能动了,顺利出院了。朱家恺教授团队把他送到医院门口,病人与他们告别,朱家恺教授由衷为病人感到开心。

将毕生所学对学生倾囊相授

朱家恺教授是一代宗师,他将毕生所学对学生倾囊相授,他的学生、中山一院显微创伤手外科朱庆棠教授认为,朱家恺教授对学生的关心照顾更甚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他对学生好,但是在业务上却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朱家恺教授秉持严师才能出高徒理念,只要学生做得不对就要及时纠正,不然以后会继续错,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教好学生,让学生成才。

朱家恺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份显微外科本科生教材,在国内率先为本科生开设了显微外科课程,一生培养了大批硕士、博士、博士后及访问学者,不少学生也成为科室骨干、硕导、博导。

显微创伤外科刘小林教授回忆当年自己在参加硕士研究生面试时,朱家恺教授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显微外科的学习是一辈子艰苦路程,你应有决心走下去。”

对于年轻医生,朱家恺教授曾经有着真诚寄语:“但愿后浪推前浪,把上一代未完成的事业,建设得更加辉煌!”

退休后,他依然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培养和“中山医”精神的传承,九十岁高龄时还曾出席中山一院医学生毕业典礼,为学生们送上珍贵的毕业礼物。

远在海外的学生郑勋华撰文追思恩师,朱家恺教授的良好医德、认真做学问的精神和对新科学技术的开拓热情非常出众。

他回忆,朱教授的蝇头小字是出名的。“他告诉我,每次做完手术,再晚再累,回到家中先花数分钟在脑海里像电影快速过一遍手术,然后写在读书卡上,记下要点和分类,数十年从不间断。”朱家恺曾不止一次在两个儿子前说,如家里发生大火,首先要抢救的是这箱卡片。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彭福祥 潘曼琪

编辑 佘余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