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岭南中药材精华:化橘红、沉香

茂名网
+ 订阅

化橘红、沉香是首批广东立法保护的岭南中药材品种.

▲化橘红 (芸香科柑橘属植物)

化橘红,即广东化州橘红,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 “光七爪”“光五爪”。栽培于丘陵地带,主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医药著作记载入药的橘红是指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县当地所产品的橘红。

▲ 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第一批品种遴选结果发布会现场

2016年5月31日,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广东岭南中药材保护立法工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了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第一批品种遴选结果发布会。在全省群众、省人大代表、全省国医大师、名中医、中医药专家等群体的共同投票下,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仁等8种南药精华、“地理标志产品”成为首批广东立法保护岭南中药材品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约3~3.5米。枝条粗壮斜生,幼枝被浓密柔毛,并有微小针刺。叶互生;叶柄的叶翼倒心脏形;有毛,主脉及叶翼边缘尤多;叶片长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浑圆或微凹入,基部圆钝,边缘浅波状,两面主脉上均有柔毛;叶质肥厚柔软。花极香,单生或腋生花序;萼4浅裂;花瓣白色,矩圆形;雄蕊20~25;子房圆形,花柱柱状,柱头极大。

果实圆形或略扁,一般高10~15厘米,宽11~13厘米,柠檬黄色,油室大而明显,幼果密被白色绒毛;果顶圆钝,顶端内凹,果蒂四周略有棱起;果皮不易剥离,厚约2厘米;瓤囊16瓣,中心柱充实,果肉浅黄色,汁胞长大似纺锤形,味被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合点浅紫色。花期3月。果期8~9月。

药用功效

【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

【久咳、气管炎、哮喘】中老年人长年久咳或哮喘服用橘红为首选。对久咳、哮喘者必须坚持服用并逐渐适应方可起效。一般建议使用2-3个月以上。

【食积伤酒、化普理气】抽烟喝酒人士之佳品,烟酒对肺胃肝及喉咙损伤最大,同时居住在城市汽车及工业废气居多,长久吸入过量后容易导致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发炎。常服用化橘红便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这些人体器官的损害。

【呕吐呃逆、饮食积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地理分布

栽培于丘陵地带。主产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医药著作记载入药的橘红是指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县当地所产品的橘红。

【采制】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

【性状】药材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开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开后直径15~28cm,厚0.2~0.5cm。外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气芳香,味苦、微辛。

保护情况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原国家质监总局组织了对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12月31日起对化橘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6月4日批准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 被誉为中国橘红第一乡的广东化州

保护范围

化橘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划定化橘红产地范围的函》(化府函[2006]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石湾街道、新安镇、官桥镇、中垌镇、丽岗镇、林尘镇、江湖镇、合江镇、那务镇、平定镇、文楼镇、播扬镇、宝圩镇14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选 方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湿痰咳嗽。

2、导痰汤(《妇人良方》),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以及肝风挟痰,呕不能食,头痛头晕,甚或痰厥者。

3、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治肺燥有痰。

4、涤痰汤(《济生方》),涤痰开窍,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禁 忌

体虚、肺热、痰为黄痰白痰者不适合。化橘红药性温,只适合风寒咳嗽,支气管炎,咽炎,均有好的效果。长期烟咳的朋友适合吃化橘红花。肺热咳嗽的朋友是不能吃化橘红的,热咳的朋友吃化橘红只会加剧咳嗽。

化橘红是不需要加任何辅助药的。加所谓的辅助药完全是误导人们。化橘红只适合单独泡喝。加所谓的畏助药会加速恶化。

鸡蛋在中医的角度里有润肺的作用。所以久咳的人吃加鸡蛋的化橘红花液会有好的效果。

▲沉香

电白区素有“中国沉香之乡”美誉,是我国天然沉香的中心分布区之一,采集加工沉香的历史传统而悠久。沉香,又名白木香,主要是白木香树在生长过程中,树体各部位受到雷电、台风、虫咬等伤害后,经过自身修复过程中,树体受到真菌的感染后分泌出的固态物。

千百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和贸易的往来。电白凭借粤西及海南岛临海的地理条件,开始与周边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及贸易上的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沉香“香市”。到了唐代,电白沉香被称作“宫廷御香”和“电白贡香”。至此,电白沉香作为“贡香”用品也一直沿袭下来,代代相传。至明清时期,因水东开埠,人们开始在水东港油地码头一带展开沉香交易,很快形成了电白水东忠良街有名的“贡香香市”。随后,贡香相继流通到广州、香港、东南亚、欧洲等地,并存续数百年,电白香农和加工沉香产品的工匠代代薪火相传,培育了不少沉香传承人。

电白的贡香文化历经岁月的沉淀,内涵丰富,电白香市更是闻名遐迩,其采香、理香、用香底蕴深厚,工艺娴熟。

2019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