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水产市场
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开启了一年中交易最旺时刻。一只只肥美的龙虾在水中伸展着须子,霸气的帝王蟹也开始走俏,纷纷装箱运往长沙、武汉等地区。数不清的虾兵蟹将已经摆好过年的架势,只等顾客将他们送到年夜饭的餐桌上。
临近春节,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备足了年货,一车车来自山东、大连、粤西的海鲜随着卡车被源源不断送进市场,一池池鲜活的游鱼、海鲜从保鲜柜倒入水桶中,继而被专门装卸货物的小推车拉到各家门店里。
20年来,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产综合市场,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已形成全国水产交易集散地,市场渠道实现华南地区全覆盖,并辐射至国内外多地。汇聚全球200余种海鲜品类,在黄沙,顾客们总能寻到最爱的那一份鲜美。
今年,受疫情影响,进口冷冻类生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黄沙水产市场闻风而动,不少经营进口产品的商户纷纷转做国内市场,以薄利多销来换取市场的利润平衡。
当下,正值年前采购高峰,海鲜的销售行情和价格究竟如何呢?南方+带您一起去黄沙水产交易市场一探究竟。
拥抱内循环,国产生鲜热
橙黄色的招牌一如三文鱼的颜色,富鸿三文鱼档口就在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入口处,阳江人阿梁来穗13年,是这家海鲜档的经营者。2021年,第13个不能团圆的春节,阿梁和其他档主一样,在疫情尚未散去的当下,一如既往地坚守着。
每年的年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正是黄沙水产市场的商户们大丰收时刻,酒楼、商超、企业纷纷开车前来采购,最受欢迎的当属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高端产品:澳洲龙虾、加拿大象拔蚌、帝王蟹、新西兰青口、法国蜗牛……都是宴席、聚会上最抢眼的压轴大餐。阿梁也能拿到产自澳大利亚的最鲜活的龙虾,春节期间,交易高峰带来的收入稍稍慰藉了他十多年不能与家人团圆的遗憾。
然而,从去年起市场就变了。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阿梁的货正销得火爆,随着疫情防控的指令,最旺的市场一夜之间变得人迹罕至,20年来,商户们从未见到过这般冷清的黄沙水产市场。“损失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商户都有,特别对于批发商来说,下游餐饮企业倒闭后,根本收不回款。”平成海螺元贝档主罗老板告诉记者。
阿梁店铺对接终端客户,不存在所谓的回款周期问题,虽然同样对接商超与餐馆,但他一早就打出了鲜明的态度:概不赊账。然而,自从冷链三文鱼检验出新冠病毒后,阿梁的生意一日比一日难做,直到后来,进口商品核酸检测屡现阳性,导致市场的大环境随之转变。“老板,今年进口货一概不要,全部帮忙拿国产海鲜。”阿梁说,档主们从客户的口中便感知到了市场的新风向。
从前紧俏的龙虾、帝王蟹、三文鱼如今却成为不受欢迎的商品。事实上,鲜活海鲜不是受影响最大的品类,冷冻生鲜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一进入黄沙水产交易市场大门,右手边便是冷冻海鲜的售卖点,每个档口都拥有自建小冷库,以供货物暂时周转存放。市场管理人员徐炳荣介绍,黄沙水产市场一直以鲜活海鲜销售为主,冷冻只占一小部分,而在冷冻产品中70%以上是国产海鲜。徐炳荣表示,今年来,受进口冷链的进货限制,以及终端渠道的需求反馈,很多商家纷纷转而做国内市场,开始对渠道体系进行重构。
生鲜可溯源,冷冻需“五证”
商家之所以纷纷转战国内市场固然是受到利益的驱使,用徐炳荣的话说,“这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事实上,在冷冻商品进口限制和种种复杂的检验程序面前,很多商家也是出于“怕麻烦”的心理。荔湾区多宝市场监管所副所长吴庆文表示,目前,广州市有28家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其中荔湾区设立2家,分别在荷景路和龙溪中路。
去年来,为保障进口冷链的食品安全,广州市相继设立了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由其统一负责进口冷冻食品的检疫、核酸、消杀等证明的查验。通过集中监管,进口冷冻食品实现了全覆盖管控、全链条管理、全过程追溯,有效阻断了相关疫情传播风险。
吴庆文介绍,自2020年12月17日,荔湾区集中监管仓运作以来,已监督入库食品68批次71237件商品,累计货重894.4吨,做到了“每件必检”“件件消毒”。不仅如此,荔湾区市场监管局还出台了《荔湾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标准仓工作实施方案》《荔湾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标准仓设置规范》等文件,明确集中监管标准仓设置的“三标准”“四要”“十必须”,确保冷链食品风险监测和排查处置工作“无盲点”。
一般情况下,进口冷冻海鲜从海外抵达中国后,往往需要在到达机场、口岸、枢纽处过几道关卡,主要包括核酸检测、检验检疫以及清洁消杀等,继而再送到各个集中监管仓进行核查,经过层层把关后方能进入流通环节。这些措施既保障了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同时也相应提高了成本价格,拉长了进货周期。一些商户出于快速周转和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便放弃了继续经营进口冷冻生鲜。
2021年1月22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关于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的通告,宣布集中启用全市集中监管仓,并需做到进口冷冻食品外包装必检和预防性消毒。此外,经过检查和消毒的食品,还需凭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消毒凭证、广州市进口冷冻食品集中监管仓出库证明(简称“五证”)出库。
对此,广州黄沙水产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经营部经理张剑锋表示,目前,该市场严格落实广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要求,实施对进口冷冻食品“五证”管理,进口冷藏食品“四证”管理。在市场防疫方面,如今,市场所有入口均设有测温点,无论车辆行人都需要测温通行。除不定期请专业清洁公司为市场做整体消杀外,上述运营方每天都会进行市场消毒,并组织市场内与进口冷冻食品直接接触的全体人员注射新冠疫苗。
源头价格涨,商户利润降
在威记三文鱼档口前,贴着一个醒目的二维码——“三文鱼健康码”,老板威哥介绍,这是供顾客追溯生鲜来源和查看“五证”的。扫码后,页面将显示生鲜从挪威原产地至销售地的运输历程,以及已办理的检测检疫证明。
有了“五证”监管,顾客们也买得越来越放心。然而,对于商户们来说,他们却不敢指望今年春节能够恢复到往年的交易行情。“有生意没钱赚,我们现在都在做熟客订单。”营仔海鲜档主透露,如今,海鲜的市场需求在渐渐增加,然而上游的拿货价格也在提高。“龙虾大约涨价了30%,从前卖200多元/斤的,如今要400元/斤。此外,帝王蟹、濑尿虾,就连几年从未涨过价的花螺每斤也涨了6至10元。”陈老板说,源头涨价挤压了批发商和商户们的利润空间,眼下节日期间,海鲜产品都是涨价的趋势,一般不会落价。
在张剑锋看来,近一年来的海鲜价格有点像飘忽不定的“股市”。“疫情影响供求,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又会去刺激市场。”张剑锋说,在冷链物流刚刚出现问题时,龙虾等产品一度价格大幅下跌,此外,海鲜价格还受到季节影响,每年的8、9月份相对价格较低,冬季期间无人出海,价格自然是走高的趋势。
平成海螺元贝档主罗老板销售的均是来自青岛等地的国产海鲜,今年春节期间,他担心销售问题,只进了往年一半的货量。“去年春节赔的钱,一整年都赚不回来。那些做进口生鲜的商户都赔了不少,我也赔了十多万。”想到去年疫情暴发的情形,罗老板感叹,最后元贝都发臭了,只能全部丢掉。
根据市场运营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自疫情以来,进口高端海鲜产品销售降幅较大,中低端的养殖类海鲜则略有增长,黄沙水产市场走向了平民化的销售路线,开始做更多的街坊生意。张剑锋介绍,部分出口产品受物流影响已转做内销。他还表示,春节期间黄沙水产市场货源充足,市民们尽管放心来采购。
一箱箱帝王蟹经过工人们的捆扎、封箱,被送往武汉、长沙等市场,海盐价格涨了,帝王蟹的生活环境必须有保障,才能不损害商品的品质和店家的口碑。自疫情以来,不仅是海鲜拿货价格涨了,相对的生产附属品也在涨价,为缓解疫情对商户带来的影响,黄沙水产市场运营方为大家免掉了3个月租金。此外,张剑锋表示,市场也在积极为商户拓宽渠道,已联络了一些国内海鲜加工厂,并通过“广州水产微商城”帮助商户进行线上销售。记者在市场中也看到不少商户已自发与达达、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合作。
新春佳节就在眼前,如果您还没有订到海鲜酒楼的宴席,请记得在黄沙码头岸边,还有一个能让你寻到“鲜”味与年味的老市场。
【统筹】冯艳丹
【南方+记者】郎慧
【摄影】吴伟洪 郎慧
【视频】郎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