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连续多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6年后通过出口美国(FDA)和欧盟国家质量认证,并先后被评为“中国深圳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19年广东十大好春茶”和“2020年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近年来,鹰峰山有机茶声名鹊起,产品不仅得到国内消费者认可,还受到日本消费者的青睐。
近日记者特意前往紫金县龙窝镇黄洞村鹰峰山有机茶场专访了茶场负责人李远扬。李远扬介绍,保护森林生态、解决村民就业和生产有机茶是鹰峰山有机茶场创设的三大初衷。李远扬说,黄洞村森林资源丰富,村里70%的山林都属村集体所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和外出乡贤就十分重视保护生态,自发组织村民护林,有识之士还个人出资收购村民的砍伐证,制止超量、超范围乱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上世纪90年代,村里大部分森林都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和公益生态水源林,享受财政补贴。
为解决在乡村民的生活出路,2006年,在当地镇委和村委的大力支持下,紫金县天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了鹰峰山有机茶场。李远扬说,黄洞村种茶历史悠久,解放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块小茶地。最初,村里探索的方向是种植水果,陆续种过杨梅、柑桔、杨桃、番石榴、鹰嘴桃等,但均由于销路困难、规模不够、经验不足等问题,以成效欠佳而告终。
“后来茶场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先后去湖南、梅州、台湾学习种茶叶和种油茶的经验,转变种植品种,当时确定选种也用了两年,差一点就种了油茶。”李远扬说,考虑到种油茶的占地面积太大,而办茶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护生态,并且村民经过测算,300亩茶叶的产值和用工量需要种5000—6000亩油茶才能达到,“油茶一年只结一次果,一年锄草两次,也解决不了村民的就业问题。最终茶场选择了茶叶,种植了几十亩进行试验。”李远扬说。
李远扬介绍,茶场从一开始,就按照有机茶园的标准来建设和种植,多年来茶场坚持绝不施用农药,用黄板、灯光诱杀害虫,施羊粪、花生饼、菇渣作肥料。“当时大家的理念就是要做高品质、高质量的茶,向有机生态环保这个方向发展。”李远扬说,由于大家都不懂种茶,还没种植之前,茶场就多次邀请省茶科所专家李家贤、苗永清研究员来指导,同时组织村里党员共三十多人到福建参观学习茶叶的种植、制作、加工工艺和品牌建设等。
经过多年的尝试,从2012年开始,黄洞村村干部和村里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种茶的前景广阔,便决定用“以茶护林、以茶富农”作为村的发展思路,茶场租用了村集体果场、林场一千多亩土地,并流转部分村民土地扩大种植。同时,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森林生态,只利用了租用土地的350亩种植茶叶。“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茶好不好,它能不能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300多亩,而且还带动20多户村民种植茶叶300多亩,最多的时候有93个人在茶场采摘茶叶、施肥、除草,平时也能保持每天40多人的用工量。茶场除带动周边村民种茶外,还帮他们加工茶叶。”李远扬说。
据介绍,2015年开始,鹰峰山有机茶每年都通过有机认证,取得生产管理和加工有机茶产品证书,并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E)产品质量认证。这得益于鹰峰山有机茶场种茶之初就树立的强烈的有机产品意识,在鹰峰山茶场的茶山上,有两个牌子赫然写着“不用农药,施有机肥,用良心种好茶”,李远扬说就是要看那个牌子,警示自己守住良心和道德底线,同时也让外界知道产自鹰峰山茶场的茶叶有品质保证。
李远扬说,茶场多年来一直到内蒙古等地购买羊粪,加上花生麸一起堆制有机肥,由于一开始不懂有机肥堆制方法,为此还闹了一个笑话,“当时我们堆制羊粪和花生麸的温度不够,发酵时间也不够,把内蒙古的一种草引到茶园里来了,这种草特别适应茶园的气候,迅速繁衍生长,最后用了好几年时间才把这类草完全铲除干净。”李远扬说。本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鹰峰山有机茶场的茶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如今该茶场每年至少有数百斤茶叶卖到日本。为扩大茶叶产品宣传,提高茶叶产品品牌知名度,茶场还成立了鹰峰山茶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茶叶品牌、开展产品网络销售等工作。
“接下来,我们计划再投资500万元完善茶园民宿设施,开展茶叶产品体验式消费,带动当地农产品走出农村,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把茶产业这条路走好,以旅带茶,帮助村民奔康致富。”李远扬说。
延伸服务
紫金县龙窝鹰峰山有机茶场联系人李先生电话:
18933566728、0752 — 2716168
【策划/统筹】蒋才虎 黄从高
【撰文/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黄敏立 熊祥鑫 实习生 钟文俊 通讯员 黄从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