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家何萍:“星腔”要有时代特色

南方+ 记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适逢广州市文联“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暨“心向光明——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在广东美术馆举办,2月6日下午,国家一级演员、广东著名粤曲平喉“星腔”演唱艺术家、广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何萍做客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举办题为“粤韵·星韵——一生所爱,传承有梦”的艺术讲座。该讲座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美术馆主办,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承办。

在讲座中,何萍老师与广州市民一起分享其四十多年从事曲艺行业的故事和学习“星腔”的心路历程,与知音畅述“星腔”流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粤曲作为岭南最大的地方曲种,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星腔是粤曲平喉的一种流派,具有感情细腻、低回婉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特点。创始人是小明星。时至今日,“星腔”仍得以广泛流传,有赖星腔的几代传人,无一不在尽力使“星腔”发扬光大,并赢得一代又一代观众的青睐。

何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项目省级传承人,师从星腔泰斗李少芳,为星腔第三代传人。她早年曾得广东曲艺名家叶孔昭的精心栽培,后被星腔泰斗李少芳收为入室弟子。她音色圆润、行腔利落,转接技巧自如,极富表现力,在粤曲界独树一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东曲艺的全盛时期,以粤曲艺术人才辈出、流派纷呈为其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粤曲唱腔流派中,“平喉”唱腔流派更是名家崛起。在小明星作为“星腔”创始人之后,李少芳、黄少梅、何萍等陆续成为“星腔”接班人。

在曲艺遭遇最困难时期,何萍义无反顾,选择坚守舞台,专注艺术,足见其对曲艺的一往情深。

何萍在讲座中向曲友们分享从艺四十年的喜与乐。到今天,她唱粤曲已经唱了四十多年。她的四十年,也是粤曲曲艺起起伏伏的四十年。

她说:“‘星腔’的传承,离不开小明星的弟子李少芳、黄少梅等一代代星腔传人的不断弘扬、创新,使之更有生命力。虽然如今‘星腔’唱法各有特色,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革新的,我感觉这就是不同年代‘星腔’不同的特色,随着时代的改变,唱腔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在原本基础上注入时代的特性,才会有更多的观众喜爱。”

小明星“星腔”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声音条件、声带特别讲究,而何萍的唱功扎实,在现今芸芸星腔后学中颇见突出,而且学而能“化”,“化”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她还说:“只有深入学习、延续小明星的唱腔,将其进行推广、传承,才能使‘星腔’这种唱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才会深入人心。”要使“星腔”这种唱腔得以保留,就需要学习其精髓、方法和技巧,让“星腔”化出时代韵致。

曲坛踏足四十年,何萍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追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认识“星腔”到运用“星腔”,到传承“星腔”,不是局限于某种唱腔艺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前辈对事业的这份执着和追求。何萍说,“星腔”演唱,讲究声情并茂,百转纠缠,然而自己的内心,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豁达。

现在的何萍,除身兼演员之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项目省级传承人、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参与协会的工作,令她深感曲艺传承的责任。要让曲艺文化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展示。

除在专业的表演之外,何萍还特别关注非专业的曲艺人、曲艺爱好者群体。对于非专业的创作,也力图帮助他们向更精良的方向迈进,将新曲推广传唱;还致力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广州中老年以及少年儿童曲艺爱好者,深受广州市民大众的好评。

活动中,她还向曲迷详述练声的三大要领: 气、声、字气为音服务,音为腔服务,腔为字服务,字为词服务,词为情服务。随后请出了黄鼎世、彭志伟、黎洪杰几位音乐老师作现场音乐拍和,何萍老师亲自作示范演唱,还与曲迷近距离交流互动,对曲迷演唱逐一点评,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唱者从中获得启发。

【记者】徐子茗

编辑 陈梅玉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