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卢志科 钟卓坚
年关渐近,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的世外梅园里,上万亩梅花竞相绽放,暗香浮动,落英缤纷。放眼望去,满山的梅花银装素裹,犹如漫天飞雪,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到此拍照打卡。
近年来,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帮扶下,螺洞村从一个落后的省定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背后有哪些故事呢?请看《最美第一书记》系列报道之二十六《赏梅迎春,这个贫困村变身网红旅游地》
4年多的时间里,利健文和驻村工作队通过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在螺洞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帮助螺洞村升级改造电网、道路硬底化、修建公厕、整治人居环境……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水唇镇出发,要转过43道弯才能到螺洞村。”利健文还记得第一次来螺洞村时,走的是入村唯一一条“之”字形的土山路,几公里的距离,颠簸了近一个小时。
2016年4月25日,时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中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的利健文被选派到螺洞村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踏上了扶贫的道路,并坚守至今。
自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定点帮扶螺洞村以来,昔日的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蝶变。短短几年间,螺洞村从一个无人问津的破败村落,变身成为今天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省城来的“利书记”
螺洞村位于陆河县东南部,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4年前,村里日渐“空心化”,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户籍人口1804人,只剩下500多人留守,靠种植青梅维持生计。2016年经过精准识别,螺洞村共有贫困户34户94人。
利健文回忆,刚接到扶贫任务时,自己的内心很复杂。那时,他的女儿才出生几个月,还没断奶,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而早在2006至2009年,他先后两次在恩平市沙湖镇、良西镇参与扶贫工作,深知扶贫工作的不容易。一番思考之后,这个从小在粤西农村长大的80后,还是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加入脱贫攻坚的队伍之中。
“放眼望去就是连片的荒山野岭,崎岖的山路,杂乱无章的房屋,整个村庄没有一点人气。”聊起当年初次进村时的情景,即使有过两次扶贫经历,也让这位从学校出来的老师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驻村的头一年,我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发际线都往后靠了不少。”
村子的落后面貌让利健文下定决心改变现状,为了熟悉村里的情况,他开始对螺洞村进行实地考察,足迹踏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不到半年时间,村民们都认识了这位省城来的“利书记”。
“为村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彻底消除贫困。”利健文暗暗下定决心。
4年多的时间里,利健文和驻村工作队通过科技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在螺洞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帮助螺洞村升级改造电网、道路硬底化、修建公厕、整治人居环境.……整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华丽转身。
小山村的“甜蜜事业”
村里环境改善了,群众怎么致富?利健文意识到,产业才是脱贫最为关键的环节。
螺洞村地处海拔300多米的山顶盆地,过去人迹罕至,村内拥有梅花、鸭掌木、荔枝等多种蜜源植物,具备发展蜂蜜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利健文和镇村干部共同商讨,决定把蜂蜜产业打造成螺洞村脱贫的主导产业。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利健文邀请广东省养蜂学会和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专家到村里进行“手把手”授课,并组织贫困户外出参观养蜂示范场,使螺洞村蜂蜜产业从无到有,打造出“世外梅园”蜂蜜品牌。
螺洞村村民廖少挺早年在外打散工,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在贫困精准识别下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利健文的鼓励下,他开始养蜂,现在年收入有五六万元,通过蜂蜜产业实现脱贫,过上了“甜蜜”的生活。“养蜂达人”彭志华是螺洞村第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钻研养蜂技术,并将所学经验传授给周边的蜂农。2020年,彭志华又将养蜂规模扩大到300多箱,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8年5月,螺洞村成立了陆河县螺洞世外梅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引导全村13户贫困户将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为蜂农提供蜂场选址、蜂具购买、蜂群引种、病害防治、蜂产品销售等服务。现在,螺洞村已发展蜜蜂养殖30户,共有1500多箱蜜蜂,年产值70多万元。
“再过三年,等到冬蜜蜜源植物开花的时候,产值能达到三四百万元。”对于螺洞村的未来,利健文充满信心,他希望扶贫工作队离开的时候,能留下一个长远的产业。
2019年,螺洞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原来每年3500多元增至现在的16680元,村集体收入从原来的4500元提高到现在的60多万元,贫困户于2017年底全部脱贫。
“梅”好生活进行时
立春时节,在螺洞村一处农家乐餐厅里,老板彭健宣正忙着招待纷至沓来的游客。自2019年开业以来,他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年梅花节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最多接待了好几百人。”随着村里旅游业的兴旺,吸引越来越多像彭健宣这样的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螺洞村自然条件优越,风景秀美,上世纪80年代就大面积种植青梅。螺洞村所在的水唇镇等周边3个镇,是中国最大的青梅连片产区,每年梅花盛开时,当地人有踏春赏梅的习惯。可是在几年前,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摆脱不了过穷日子的困境。
“我们确定了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子。”据利健文介绍,2015年,在当地政府、村“两委”的号召下,由7个外出乡贤出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广东省螺洞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土地打造梅园景区,2019年梅园对外营业,一年收入就超过了28万元,村民每年可获得每股800元的分红。
在原有养蜂的基础上,利健文带领扶贫工作队与镇、村提出了“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种植青梅及青梅深加工产业和蜜蜂养殖产业为辅”的帮扶模式。如今,螺洞村已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赏梅区,打响了“世外梅园”的特色品牌,获得中国蜜蜂特色村庄、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个荣誉称号。
每年的立春前后,螺洞村漫山遍野的梅花陆续绽放,踏青赏花的游人如织。甩掉“穷帽子”后,乡村旅游业让这座小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步步走向脱贫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本文责编 | 刘龙飞
本期策划 | 钟卓坚 卢志科
本期摄像丨钟卓坚 卢志科 卢晓锋
本期后期 | 卢志科 卢晓锋
海报设计 | 陈春霖 孔德轩(实习)
视界主创团队丨钟卓坚 陈海燕 卢志科 卢晓锋
栏目包装丨陈春霖
统筹丨刘树强
统筹丨林若川 蒋玉
编辑丨陈冰青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吾土吾乡•相约最美村居》图像作品征集活动
>>>点击投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