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权威访谈|叶孔新:经济远未触及“天花板” ,“十四五”再创新辉煌

南方+ 记者

“未来可期,大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远未触及所谓的‘天花板’,而是在坚实的基础上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东莞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接受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回首“十三五”,长安镇GDP从458亿增长到801.95亿元,成为全市唯一破800亿元的镇街。长安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厚植发展新优势,龙头带动效应初显,空间拓展逐见成效,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为代表的区域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叶孔新表示,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长安镇坚持办好自己的事情,牢牢把握“三区”叠加重大机遇,以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主引擎,为东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湾区创新高地、链接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的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全面推动四大工程,共同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如今,长安占全市总面积不到3.3%,却拥有全市约10%的市场主体、约10%的管理人口,创造了约10%的工业总产值、约22%的进出口总额……

数据“日渐变大”的长安,作为东莞镇街经济的排头兵,近年来发展呈现出“环境更优、产业更强、动力更足、引领更有力、民生更殷实”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以来,长安镇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湾区智造之都 魅力品质长安”建设目标,抢抓“三区叠加”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

数据显示,长安镇工业总产值从1303.6亿元提高到2343.4亿元,增长79.7%;进出口总额从1178.8亿元提高到2856.6亿元,增长142.3%。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共招引落地13个优质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

特别是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长安镇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年GDP增速达4.3%以上,实现了稳增长的战略目标。

2020年,长安镇规上电子信息、机械五金模具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分别达1709.1亿元、322.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9家;胜蓝、奥普特两家企业成功上市,全镇上市企业达7家,超过全市的六分之一;固定资产投资84.7亿元,增长13.8%;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社区小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70.4亿元,增长7.8%。

当前,长安镇正在推进“做优两个支点,营造两个亮点,以点带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龙头带动,以OPPO研发中心和vivo全球总部为两个支点,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双引擎;以TOD两块省市合作用地,补齐民生短板,催生和培育新的城市形态和产业业态,带动全镇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优于IV类水。”叶孔新表示,长安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水污染治理为转手,实现生态、产业、城市的共同转型,积极探索一条发展和生态共赢的发展路径。

其中,茅洲河水由黑变清,把昔日“生态欠账”变为现在的“绿色样本”。

2019年2月12日,决战水污染——长安镇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誓师大会举行,长安坚持精准治污、系统治污、科学治污,举全镇之力推进水污染治理。

经过各方努力,如今茅洲河从昔日然人“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茅洲河也变成一条“生态河”。

叶孔新表示,长安镇以水污染治理为突破口,落实大兵团作战、大力度治污、大范围清淤、大跨度补水、高品位造景“四大一高”措施,全年新建管网约110公里,完成4.2万栋排水建筑主体的雨污分流复核工程,霄边排渠、东引河等7条河涌清淤23.66万立方米,长青渠、人民涌等4条黑臭水体整改达标,茅洲河沿岸9个主题景观公园基本完工,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V类水,获得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对全省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茅洲河流域水质提升后,长安镇以生态红利助力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依托河岸景观的改善,长安镇积极升级打造茅洲河生态经济长廊,启动绿道之城建设,把治水与治产、治城相融合,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茅洲河流域环境改善,其激活整个片区的发展,拓展了重大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一批高新科技产业和上市企业相继入驻,茅洲河岸成为长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叶孔新透露,接下来,长安镇仍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山水林田湖海”生态要素互融互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他表示,在进一步巩固茅洲河治理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磨碟河流域综合整治,提速施工和验收磨碟河片区雨污管网及配套工程(一期),尽快启动河涌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同时,实施生态效能扩展工程,以绿道之城为牵引,加快完成莲花湖绿道连接莲花山东麓山脚和广东省P2绿道、上角铜鼓山公园连接厦边蛇山公园工程,高品质打造高尔夫后莲花山麓景观,打造“山水林田湖海”优质生态要素互融互通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十四五”开局之年,以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为代表的区域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长安镇将以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主引擎,为东莞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湾区创新高地、链接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的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

叶孔新表示,展望“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长安未来几年的发展充满想象、充满各种的可能性,未来可期,大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远未触及所谓的“天花板”,而是在坚实的基础上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年均固定投资保持80亿元以上;城市形态、产业形态带来新转变;绿色发展更显魅力,民生事业品质凸显,人才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

为此,长安镇未来将全面推动四大工程,共同构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根据规划,长安镇将以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以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交通教育千日攻坚工程,以提升民生福祉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工程,以“新地+旧地”培育产业城市新形态;科技金融引领工程,以战略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长安镇将进一步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加快推进TOD省市合作用地统筹开发,TOD省市合作用地将提供研发总部用地120.1亩、新型产业用地326.49亩、医疗用地205.3亩、教育用地242.61亩,镇村工业园改造盘活土地共约979亩,推进茅洲河沿岸城市更新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设立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面积约1884亩。

当前,长安镇决心推动“长安制造”向“长安智造”转变,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OPPO、vivo两大电子信息龙头总部经济效应,加快推进OPPO研发中心、vivo全球总部等标志性总部研发型项目建设,吸引一批上下游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建设重大项目,加速推动高端产业要素聚集,推进支柱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工作,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OPPO、vivo两大龙头“日月同辉”,一批优质企业“满天星斗”的智能制造产业格局。

接下来,长安镇将继续抢抓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在用地、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更多本土优质企业“扬帆出海”创造必要条件,聚力打造具有全省、全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资本市场“长安板块”,成为企业“出海”资本市场的可靠母港,力争3年内再推动2-3家企业上市;抓住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型产业风口,在发展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掌握核心技术上下功夫。

【出品】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东莞市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策划/统筹】江强 黄少宏

【采写】何明强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