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特产探访”① |和平县副县长朱俊威: 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谋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南方+ 记者

开栏语

河源市和平县山峦叠翠,北部、东部及东南部丘陵布列,西部、中部及西北部属山区,谷底冲积平原零星分布于县内各地。和平森林覆盖率71.8%,植物品种900余种,野生动物200多种,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最南端猕猴桃生产基地、华南优质稻生产基地、广东省重点林业县。和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季风明显、植物生长期较长。

独特的自然禀赋、气候条件与当地勤劳俭朴的客家人融合相处,孕育出众多特产。为便于读者了解、知晓和平特产,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穿山入林,采写、拍摄了一组“和平特产探访”系列文图视频,首篇全媒体报道今天发布,接续报道陆续推出。敬请垂注。

访谈

和平县副县长朱俊威: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谋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日,河源市和平县副县长朱俊威在办公室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和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主动对接“两个河源”发展战略,以生态和平、现代和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全面推动和平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和平县副县长朱俊威向记者介绍和平特产情况。

多年来,和平农业产值连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率,相当亮眼。和平县水果研究所(拥有十多位工作人员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在河源所有县区中仅此一家。目前,和平猕猴桃和腐竹已进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和平县公白镇花卉进入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名单,优质稻、百香果、高山茶叶等多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凡此种种,为和平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促进资源优势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化

和平县位于广东东北部、东江上游、粤赣边境的九连山区,环境气候独特,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

朱俊威说,和平产业最大特色体现在农业领域,和平县是广东省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最南端唯一猕猴桃基地县。围绕农民增收,和平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和精品农业。

和平县青州镇金稳茶园基地。  黄赞福  摄

一是积极发展猕猴桃、腐竹、百香果、高山茶叶、油茶等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目前,和平猕猴桃种植面积5.35万亩,占全省90%以上,鲜果年产值达4.5亿元;全县共有630条腐竹生产线,278家从事腐竹加工、销售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年产腐竹约1.38万吨,2019年总产值4.15亿元;百香果种植面积4万多亩,5亩以上种植户达2100户,年产量4万多吨;全县茶叶种植面积2万多亩,有10多个品种,获得多项国家殊荣,跻身“广东十大茶乡”行列;全县油茶总面积达20万亩,到2025年,全县计划发展油茶面积30万亩。

二是加快粮食、生猪等主导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201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1.04万亩,总产量11.67万吨,水稻播种面积28.90万亩,优质稻播种面积24.5万亩,总产量9.5万吨。

三是带动农产品加工向纵深发展。和平县境内的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粮食、猕猴桃、百香果、油茶、现代农业庄园等5类产业链,公司在发展猕猴桃、百香果产业的标准化种植等业务的同时,特意开发猕猴桃、百香果、油茶等产品的精深加工产品,以求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促进资源型产品向品牌产品转化

朱俊威表示,和平历年来非常注重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相应支持,让农字号企业快速成长,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和平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3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2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5家(国家级10家、省级19家、市级16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1家。全县累计农民专业合作社1640家,家庭农场160家。初步形成果汁、粮食、食品以及鲜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群。

为让和平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天地,更好地让和平农产品铺进更多超市、摆上更多货架,和平政府相关部门多次组织企业代表和种养大户到珠三角等地参观考察学习,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耳闻目睹,认识产品质量、认证、包装、品牌等的重要性。

如今,和平累计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1个、有机食品6个、绿色食品15个,创建区域公用品牌3个,其中和平猕猴桃获得广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朱俊威介绍,和平注重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将农业园区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古村开发、客家文化、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眼下正在积极推进四大农业园区(林寨蔬菜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下车猕猴桃现代农业观光园区、青州高山有机茶现代农业园区、公白花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和平县林寨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区一角。冯晓铭 摄

通过拓展农业园区功能,初步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把山区变成景区,农产品变成旅游产品,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强镇富民。

如今,林寨古村、青州茶园、下车猕猴桃园已成为和平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在拓展农业园区功能的同时,和平还拉长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和平境内的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粮食、猕猴桃、百香果、油茶、现代农业庄园等5类产业链,公司在发展猕猴桃、百香果产业的标准化种植、产品精深加工等业务的同时,特意开设由现代农业展示馆、现代农业科普走廊、水果产后处理体验区、食品加工参观廊道等组成的花园式观光工厂精品参观线路,以求引来更多游客或潜在购物群体。

延伸阅读

和平猕猴桃已发展成支柱产业

和平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省林业重点县之一,野生猕猴桃在和平有上千年历史。该县是全国最南端、广东省唯一的猕猴桃生产基地,目前猕猴桃种植面积5.35万亩,占全省90%以上,年产值达4.5亿元。

1988年,该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定为全国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之一,成为国家猕猴桃生产联合体16个成员之一。

近年来,和平县高度重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猕猴桃产业,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猕猴桃产业现已成为和平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18年和平猕猴桃入选全国名特优目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进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如今,和平已建设国家和省级猕猴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各一个,是广东省猕猴桃重要生产基地、供应基地和集散地,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生产种植基地。

和平猕猴桃品牌矩阵也已形成,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种称号,注册有“聪明人”“丰桃峰”“山角乐”等多个商标。

和平腐竹年产量超1万吨年产值超4亿元

和平具有600多年生产腐竹的历史,全县如今共有630条腐竹生产线,278家从事腐竹加工、销售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年产腐竹约1.38万吨,2019年总产值4.15亿元。

和平县腐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0年6月获批建设。和平腐竹产业园建设范围涵盖该县大坝镇、阳明镇、合水镇、贝墩镇,核心区位于合水镇。产业园计划总投资21368万元,重点打造“一心两区两示范多基地”。“一心”即建设一个集腐竹文化与企业文化展示、腐竹研发与创新、质量检测、农民培训等为一体腐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两区”即合水镇腐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区和贝墩镇腐竹精深加工区;“两示范”即在贝墩镇树华建设和平腐竹传统工艺示范加工厂和在大坝镇高发建设和平腐竹太阳能生态循环工艺示范厂;“多基地”即在大坝、合水、贝墩、下车等镇建设多个优质黄豆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腐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动工建设;腐竹三产融合发展区项目土地平整基本完成,用电、供水、道路已完成设计和预算,项目概念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腐竹精深加工区土地平整和地质钻探已完成;腐竹传统工艺示范加工厂和腐竹太阳能生态循环工艺示范厂正在升级改造中,春节前可基本完工。

产业园建成后,和平腐竹年产量可达2万吨以上,年产值6.4亿元以上,可带动400户农户参与腐竹产业发展,预计实现增加产值1亿元。

2020年4月,和平腐竹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策划/统筹】钟汉标 蒋才虎 王军民

【撰文】蒋才虎  朱景优

编辑 胡素青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