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深教师家书寄思情 | 南外高中祝继昌:工作第一年写下异乡拜年信

南方+

当“就地过年”成为新一年的“热词”,如何诉说深情?唯有家书抵万金。

春节将至,留在深圳的老师们,提笔挥毫了哪些真情实感?

来看看他们的家书吧!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教师祝继昌在外工作第一年便无法回家过年,他说:

“春节期间的深圳依然是温暖的”

“坚守着岗位的职责,团圆在炽热梦想的篝火旁,我们其实并不孤单”

“在深圳,是属于这座城市的除夕团圆”

……

书信如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年,儿子不能回家过年了。

其实我没有想到,在外工作的第一年,就无法回家过年。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过年没有在家。今年的我,将远离家乡爆竹响彻后的烟火味道,远离热腾腾、香喷喷的团圆年夜饭,远离亲朋好友的嘘寒问暖与往来拜年。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只有真正遥望远在天涯的故乡,才能真正体会思乡的真味。虽然身为一个语文老师,但是曾经的我,面对抒写乡愁的古诗词,总是品不透诗词中浓得化不开的思念。直到今年,我才有种“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同身受。

我想,除夕夜时爷爷奶奶,一定在面对一桌子年夜饭时,不管嘴上怎么安慰自己,七十多岁的老人心里还会是空落落的。每年都盼着我回家领着疯玩的表弟表妹,内心想必也是十分遗憾。还有爸妈你们,我在这边自己过年,一定很让你们挂念。

但是,和家乡不同的是,春节期间的深圳依然是温暖的。

2020年,我走出校园,来到了这座城市。每当我在深圳湾看到辉煌的湾畔夜景、抑或看到街道上自信而又匆忙的人群,我就觉得,这是一座我应当归属的城市,一个和我一样在成长的城市。

曾经的我,可以一腔孤勇、仗剑天涯。但是随着我踏入工作岗位,我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一个我。我还是无数个学生声声呼唤的老师,那个仿佛理所应当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可以信赖的老师,我肩负起了我之前从未有体会过的责任与期待。我的学生们是背后无数个家庭精心培育的花朵,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未来、这个国家的未来。

而我,又怎能因为我自己,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暴露在未知的潜在疫情风险中呢?所以,疫情当前,不返乡、不离深,留深过年,便成了我很自然的选择了。

在我给你们打电话说,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安全,我决定还是不回家了的时候,你们说,我长大了,懂得担起责任了,完全支持我的决定。虽然我知道你们一定会这样说,但是我依然很感动。我知道没有哪位父母是不想念自己的儿子的,但是你们忍住了遗憾和难过的语气,这同样也是一种担当。

“我为祖国献石油。”从小在胜利油田长大的我,从小耳濡目染都是这句话,旗帜一样的祖辈和父辈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这句话。其实从记事开始,爸爸在除夕夜从来没有在家守岁过,都是在单位值班,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时,独自守卫着油区一方的平安。

那么我作为您的儿子,我能守护的,就是我眼前的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啊。

今年,也有不少在深圳打拼的人们,选择了留深过年。我们拥有同样的对于梦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除夕夜,我们都在深圳,那也是另一种团圆,是属于这座城市的除夕团圆。

我们坚守着岗位的职责,团圆在炽热梦想的篝火旁,我们其实并不孤单。

除夕之夜,渤海湾会升起一弯明月,深圳湾也会升起一弯同样皎洁的明月,这恰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胜景,这明月寄乡情的意味,也是难得一品的呀!我在这里会照顾好自己的,请放心!

爸妈,今年过年没办法陪伴,儿子提前在这里给您们拜个年,祝您们新春大吉、牛运亨通!过年好好陪陪爷爷奶奶,告诉他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会回家看望他们老人家,也请他们不要挂念,他们的孙子在这里工作很顺利、生活很幸福!

爱你们的儿子

祝继昌

2021年新春之际

【整理】徐峰

编辑 刘越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