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昂莱。 (IC photo/图)
2021年2月1日凌晨,缅甸军方突然出动大批野战部队在全国同时行动,扣押了执政党民盟的大批高级官员,包括现任总统温敏和第二副总统亨利班提育,民盟领导人、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也被扣押。稍后,出身军方的第一副总统敏瑞宣布接任临时总统并同时签署命令称,根据宪法,在全国实行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并且将政权移交给缅军总司令敏昂莱大将。
由此,现年64岁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走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即将退休的老将,最有势力的军人
按照缅甸宪法,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独立于政府甚至总统的权威之外,独立统帅三军,有权在选举年提名缅甸国会两院总计166名来自军方的议员,可以任命政府内的外交、国防、内政和边境事务部部长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相应部门的首长。在必要的时候,经过缅甸最高决策机关“国防安全委员会”的同意,缅军总司令甚至可以接管政权。
可以不客气地说,缅军总司令的权势丝毫不亚于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或者实际上的国家元首昂山素季),是实实在在的另一个权力中心。敏昂莱大将自2011年出任国防军总司令以来,被视为缅甸最有势力的军人。
出生于1956年的敏昂莱,早在2016年就已达到当时缅甸法定的退休年龄,当时恰逢缅甸时隔25年再次开放多党制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击败军方组织的巩发党赢得政权。
1988年政变之后,缅甸进入了为期二十多年的军政府时期,随着时间推移人心思变,军政府清楚地认识到,还政于民势在必行,于是缅甸军政府首脑丹瑞大将2008年启动“还政于民”计划,并推动军方颁布了新宪法。
根据这部宪法,国防军总司令不但独立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有权提名议会四分之一议席的成员,各省邦议会三分之一的成员和政府里涉及军事安全与外交相关的四个部长人选,还可以在紧急状态下根据国防安全委员会会议的决议接管国家政权。
2010年大选,在军方强大的影响力作用下,亲军方的政党巩发党在各级议会议席中,一共获得了883个议席,包括259个人民院议席,129个民族院议席和495个省邦议会议席,在各级议会中均为多数党。脱下军装的前军政府总理登盛将军成为总统,组织了新一届政府。
借着实际执掌政权和拥有议会多数的机会,缅甸军方在2014年修改了《国防法》。这条修正案将缅军总司令的最高退休年龄延迟到了65岁。于是,缅军宣布敏昂莱将延迟5年退休。即便如此,敏昂莱本应在2021年7月退休,两个月前缅军发言人佐敏吞准将还对外界谈起此事。当时佐敏吞声称,敏昂莱大将会与同样到达服役年龄限制的军方二号人物、现任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同时退休。
可是,现在根据临时总统吴敏瑞签署的命令,未来紧急状态可能会持续一年,尤其是在民盟和缅军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下,提前取消紧急状态恐怕并非易事。那么作为缅军总司令的敏昂莱在5个月后,是继续按照计划退休,将职务和执掌政权的责任移交给军方三号人物、被外界普遍视为敏昂莱接班人的总参谋长妙通乌呢,还是干脆坚持到年底?
这是一个令人好奇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缅甸国内局势的发展来决定。
少年从军终遇贵人
早年的敏昂莱,在缅军中并非十分出彩的人物,据《纽约时报》相关报道,许多同学对敏昂莱早年的回忆,都会提到他在学生时代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为人谦和,但是做事的时候充满热情……”
1972年至1974年之间,正值军事强人奈温将军进行军政府改组,实施脱下军装、“还政于民”的一系列改革,原本已经在仰光大学就读法律专业的敏昂莱,开始努力报考有“缅甸军官摇篮”之称的防务学院。只是他的运气不太好,试了三次才在1974年最终成功,成为了防务学院第19期学员。
1977年毕业之后,跟同届的军校毕业生一样,敏昂莱被分配到正在与东北部少数民族武装激烈交战的缅军野战师44师(缅军有十个野战师,番号为11、22……用奇妙的11进制以此类推,到第十个师番号则是101),当了一名参谋军官。不过,参战并没有立即给敏昂莱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自独立以来,缅甸国内的民族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大量少数民族纷纷拉起了自己的武装,最多时候较有规模的武装有近50支,至于外界注意不到的武装,据说有上百支。这种低烈度的内战,时而激烈时而缓和,持续到今天还未结束。
这场绵延了70年还看不见终结的内战,让缅甸经济社会发展举步维艰。而正因为长期的内战,立有战功而且战绩还值得一提的缅军军官不胜枚举,敏昂莱尽管也没少参战,但只是缓慢地晋升,辗转于野战师、军区、机动旅之间。
不过,命运之神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当被调入缅军五大主力师之一的88师的时候,敏昂莱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开启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期。时任88师师长的丹瑞大力提拔了敏昂莱,而前者后来成为缅军和军政府的最高领袖。
“政客”总司令初露峥嵘
2002年,敏昂莱第一次出现在缅甸公众视线时,已经担任了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作战任务最重、情况最复杂的三角军区司令,按照缅军的编制,这是一个准将的职位,这意味着他已经进入了高级军官的行列。
耐人寻味的是,独当一面的敏昂莱很快就展示了自己的政治天赋。他一改以往在野战师中“只硬不软”的行事风格,在握有绝对武力优势的前提下,他更倾向于用怀柔方式,让少数民族武装知难而退,多次放弃了跟缅军的冲突,让三角军区很少打仗也能基本维持本地区的稳定,这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
2007年,缅甸数万民众走上仰光街头,要求政府放松管制。面对示威风潮,刚刚转入缅军中央机关任职的敏昂莱,竟然拒绝接受他顶头上司、时任军政府总理登盛的温和政策,坚持自己的“大棒加胡萝卜”策略,一方面支持军警对示威人群实施弹压,另一方面又公开向愿意合作的民间势力发出缓和信号。
这场风波平息的既快又很少流血,这让掌握缅甸政权多年的大将丹瑞对敏昂莱刮目相看。
2008年,他升任国防部第二特战局局长、少将军衔;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缅甸内战对国家的影响非常大,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又多如牛毛,缅甸国防部一口气设立了6个特战局,专司指挥针对这些武装的作战行动。他能在52岁这个缅军内部相对年轻的岁数出任如此要职,显然离不开恩师丹瑞的青睐。
在这个要职之上,敏昂莱的政治手腕更加展现无遗。
2008年,缅军为压缩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势力,要求与政府签署和平协定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必须接受缅军的改编。这个改编方案以“边防营”作为基本单位,根据每支武装人数的多寡,为其设立少则一个、多则数个不等的“营”,原先的少数民族武装上层人员,可以在这些“边防营”中留任营长等职务,或担任当地自治区边防军监察委员会的某些职务,也可以接受亲军方的巩发党推举出任国会民族院的议员,但缅军必须统一向每个“边防营”派遣30名军官。
显然,这个举动等于兵不血刃就将少数民族武装缴械了,必然激起中间不少势力的反对。第二特战局负责的缅北果敢地区是一块硬骨头。当时果敢地区是缅甸中央政府承认的“掸邦第一特区”,拥有一支大约2000-3000人的“民族民主同盟军”。按照整编计划,这支武装只能缩编成为员额300人不到的“第1006边防营”。
谈判进行了一年有余仍无结果,2009年8月,改编遇阻的敏昂莱亲自上阵,在果敢内部找到愿意合作的势力后,利用缅军具有重武器的优势,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指挥两个师兵力,在三天内将“民族民主同盟军”基本打散。而后,他又再次利用果敢合作势力收拢散兵游勇,顺利将其改编为“第1006边防营”。
这种软硬兼施的手腕,让敏昂莱更加被恩师丹瑞大将器重,不仅属意他为接班人之一,也为自己赚得一个“铁血司令”的名头。不过,这次军事行动,引起一些西方国家关注,很快他就因为“所率军队违反人权”,进了西方外交和金融制裁的黑名单。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敏昂莱按照接班人的节奏进行晋升,2010年8月任国防军总参谋长,晋升中将;2011年3月更是越过了众多比他资历深、功绩大的将领,接替7个月前就任总司令的防务学院18期学长杜雅敏昂中将,成为缅军中最高军职的军官;2013年3月晋升副大将(缅军的军衔体系中,将官军衔分为六级,依次是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副大将和大将)。
一个掌握全局的总统?
也许是在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青少年时代,奈温将军树立了一个榜样。缅甸政界一直有传言,敏昂莱其实并不满足于担任国防军总司令,他更希望自己可以在退休时脱下军装竞选总统。
可以想见,如果敏昂莱真能当上缅甸总统,凭借他在军方内部的影响力,肯定不会像昂山素季那样,成为缅甸权力结构中的一极,更大可能是成为一个掌握全局的总统。当然,这个前提是他的恩师,早已退隐的丹瑞大将不再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纽约时报》曾经对敏昂莱的升迁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他的快速晋升本就是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根据新宪法重组政府计划的一部分,丹瑞认为敏昂莱有足够的手腕,处理好未来民盟上台执政与缅军相对独立的这种“双头政治”体系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这篇报道还认为敏昂莱一直想成为总统,但是2015年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让他的总统之路受阻。
敏昂莱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
在昂山素季于2016年上任首个任期时,敏昂莱除了拒绝退休延长自己的任期外,努力从军人转变为政治公众人物。他舍弃了缅甸将领一贯的神秘作风,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当仁不让地向外界表明,自己是缅甸新政局中的第二号实权人物。
同时,敏昂莱深知过去军方名声不佳,也做了种种努力试图改善形象,把军队打造成当前民主转型中的推动者角色,为此他不惜顶着军内的异议大力进行军队改革。
在2020年大选前,敏昂莱的风格转变迹象更加明显,除了以国防军总司令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必须身着军装之外,他还身着便装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比如2018年年底,敏昂莱到克钦邦访问时,虽然主题是谈发展,可还多少说了几句稳定压倒一切和通过稳定求发展之类与缅军职责有关的套话。而2019年敏昂莱连续到访掸邦和曼德勒多地时,还频繁会见当地少数民族领导人或乡村代表,看望接受缅军医疗队治疗的村民。他在这些行程中绝口不谈军事,说的都是军民合作谋发展的话,跟当地政府官员和农民谈话的内容,都是种植养殖以及如何供应国内外市场赚钱。
这种举止真的是与一般政治人物无异了。
除此之外,在通过网络对国外公众展示形象方面,敏昂莱也没少下功夫。他在Twitter和Facebook上都开设了账号,他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一度高达130万。这些账号除了发布一些他出席会议的消息之外,也会分享他出访旅途中的见闻和趣事,又或者像普通人一样关注健身运动,当然作为一个缅甸政治人物,抱怨某些势力对缅甸的“欺凌”,并指责某些国际媒体报道不公,也是常有的事情。
让他始料不及的是,2018年和2019年间,Facebook和Twitter先后以防止“仇恨和错误信息扩散”为由,删除了他和其他几位缅军将领的账号。这让他在特朗普之前,成为美国社交媒体平台第一次封禁一个国家军事或政治领导人账号的“受害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千里岩 实习生 叶芝 杨苓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