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是养蜂大县,蜜蜂养殖历史悠久。据了解,早在宋朝时,龙门就有蜜蜂分布;清朝康熙时期的《龙门县志》就有“蜂蜜”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龙门的养蜂产业发展迅速。2000年,龙门的蜂群已经占广东省养蜂总量的十分之一,故有“广东10窝蜂,龙门占1窝”的说法。2012年,龙门县被评为“全国养蜂示范县”,也被列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2018年,龙门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9年年底,龙门县被中国养蜂学会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
我县蜂蜜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补齐。2月4日下午,在政协龙门县十届六次会议的大会发言环节,县政协委员蒋一暖代表民进龙门活动小组以《擦亮龙门蜂蜜品牌,做大“甜蜜事业”》为题作了发言,对加快我县蜂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蒋一暖认为,从我县蜂蜜产业现状来看,蜂蜜产业发展短板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蜂农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蜂场规模偏小,技术传统,设备落后,良种覆盖率低,生产水平不高。二是蜂蜜产业缺乏产业规划引领,体制机制不顺畅,人才流失,产业配套不完备。养蜂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推广、维权服务和产销衔接等职能难以充分发挥,蜂农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三是蜂蜜的生产方式、加工技术、储存环境、营销手段、营养分析、品质鉴定以及检测方法等诸多领域还存在不足,蜂蜜的品质难以保障,蜂蜜产品缺少品牌,质量监管不到位。精深加工企业不多,缺乏大型的龙头企业带动,蜂蜜产品的附加值还没有得到突破性提高。
对此,蒋一暖建议,要以问题为导向,逐步实现蜂蜜产业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范化运作,进一步加快我县蜂蜜产业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龙门县养蜂研究所在蜜蜂养殖、蜂蜜产品加工生产、蜂产品销售支持服务作用,在技术服务、组织培训和带动专业合作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相关经费予以保障;整合林科所等科研机构,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引导全县蜂蜜产业的技术推广。
二是出台中蜂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保障经费,对大中型规模发展的蜂农给予一定补贴。对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规划,以对农户发放鸭掌木、山乌桕等蜜源树苗的方式进行补贴,确保特色蜜源植物供应。
三是加快蜂蜜产业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蜂产品企业进驻龙门。建设蜂产品检测中心,不断延长产业链,如蜂香皂、蜂酒、蜂面膜等产品,增加蜂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企业+合作社+蜂农”的产品联合模式,提升我县蜂蜜产业生产力。把蜂蜜产业融入大健康产业,促进蜂蜜产业融合和蜂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养蜂综合经济效益,擦亮龙门蜂蜜品牌。
采编:龙门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沈知尚
排版:刘铮
责编:梁俊杰
审核:陈锐豪 朱丽霞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需获授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