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开油锅“谢灶”,南海的这些年味少不了~

南海旅游
+ 订阅

辞旧迎新小年忙

擦窗扫地净灶膛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

又是一年小年到

过年的美味准备好了嘛

南小游拍了拍你

又要胖三斤啦

小年谢灶君,来年福气绵

年廿四“谢灶”,也有“小年夜”之称。广府文化的南海人仍然保留着从“谢灶”开始迎春的习惯。腊月二十三,家家必祭灶君(即灶神),俗称“谢灶”。民间认为这天灶君老爷要上天向玉帝交旨,汇报人间灶事。人们都希望灶君向玉帝讲好话,保佑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在这一天,我们能吃到油角、煎堆、蛋散、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其中煎堆、油角,象征来年“金银满屋”、富富足足,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则代表步步高升。

那今天,南小游就给大家准备了两款南海特色——九江煎堆以及糖蛋散,让大家甜甜蜜蜜过新年!

开油锅,煮煎堆

老一辈南海人,对“年廿四‘开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八包粽”肯定不陌生。

炸油角、煎堆、炸蛋散,是老广们传统的必备年货,在家炸油角、煎堆、蛋散就叫做“开油锅”,寓意家里人丁兴旺、衣食无忧。

煎堆碌碌 金银满屋

传统的广式煎堆,外表金黄,通体浑圆,口感香脆。在南海,却有一种以“扁”见长的九江煎堆。这种全国唯一的扁煎堆,以扁圆造型出众,以薄皮酥脆著称,色泽金黄,皮薄馅精,满口留香,已传承上百年,但制作、用料始终用心、讲究。

九江煎堆,在1986年被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2015年,九江煎堆制作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在南海九江,就有一家老字号煎堆店——大谷喜相逢煎堆屋,28年以来纯手工用心制作每一块煎堆,它还在2018年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那喜相逢煎堆如何制作出来?首先将片糖熬至起胶,注入馅料,在糖浆凝固前,将爆谷和花生快速翻炒,爆谷和花生被糖浆黏连起来,赋予甜蜜的味道。

馅料成型后,迅速捏皮、包馅、整形,全程手制,一气呵成。

厨师出生的喜相逢煎堆老板朱浩成认为,整煎堆和炒菜一样,除了要用好的原材料,火候也十分重要。“把握好火候才能恰到好处地制作出味道纯正的九江煎堆。”

有着28年历史的喜相逢煎堆色泽金黄,口感纯正,健康美味,是专属每个南海九江人的家乡味道,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金黄色的家乡情结。煎堆,就像人们向往团圆、憧憬兴旺的美好愿望。

南小游还为大家带来了

九江煎堆的制作过程哦

戳视频解解馋⬇

煎堆色泽金黄

口感纯正 健康美味

欢迎来尝↓

九江煎堆寻味指引

【珍记煎堆屋】

地址:南海区九江镇新龙龙涌

订购电话:0757-86559111;13679747802;13902850822

【喜相逢煎堆屋】

地址:南海区九江镇大谷官令村

订购电话:0757-86560918;13516579312

蛋散,入口即化的甜蜜

面粉一搓,油锅一开

简单的原料,没有复杂的步骤

新鲜炸好的蛋散

金黄剔透 松化香脆

吃到嘴里就是年的味道

蛋散,广东人割舍不掉的传统小吃。相传“蛋散”名称的来源,是因为配料有鸡蛋,加上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所以后人就把这一名称沿用下去了。时至今日,在粤语里,取其"不够刚硬"之特征,也被引申到指代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

蛋散落锅,油花四起,逐呈金黄!滋啦一声,炸的不止是蛋散,还有渐浓的年味,新一年的圆圆满满、家业兴旺。

初炸成型的蛋散

蛋散外表金黄,口感酥脆,这黄灿灿、有温度的传统小吃,承载着独特的记忆,让童年的美味重现,大人也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的甜蜜。

想知道蛋散怎么做嘛

戳视频看“蛋散的诞生记”⬇

(更多详细介绍戳此→)

随手一扯便能拉丝

啖上一口香甜酥化

这是童年的味道

更是家的感觉

蛋散寻味指引

【皇上皇山庄】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横江五金工业区祥龙路3号

电话:85401111、85414698

营业时间:06:30-14:00 、17:00-21:00

【嘉华轩茶餐厅】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丹灶嘉达广场首层A23-26号(丹灶汽车站旁)

电话:85412222、85442819

茶市时间:07:00-14:00 、17:00-21:00

诞生自农耕文明土壤的春节习俗

总有一种年味

还在人们的饮食习惯中世代传承

这个小年

买上煎堆,开上油锅

和家人一起吃出年味!

评论区说说这个小年你想吃点啥

来源:佛山新闻网

编辑:熊慧雯、邓嘉欣

校对:黎小文

监制:温爱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