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莞是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要深入实施质量变革战略。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东莞要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便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2月5日,东莞市人大代表、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锡稳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提出,要实施标准化战略,强化东莞制造“话语权”,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陈锡稳在广东省2019年“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致辞
南方日报、南方+: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战略?
陈锡稳:
标准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也是世界公认的质量基础设施。国际上的发达国家纷纷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寻求以标准为核心抢占经济、贸易和科技竞争制高点,为本国在国际贸易和竞争中谋取最大利益。当前,党中央基于国内外形势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是更深层次改革、更高层次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个新的格局下,高质量发展战略注定要重新审视标准化工作的布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其中多条举措提及标准,也体现了标准化工作在构建更加成熟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作用。
陈锡稳带队到口罩机生产企业开展调研
南方日报、南方+:标准化战略对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何助益?
陈锡稳: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并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规模体量位居全省前列。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东莞,响亮地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以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实验区,肩负着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路的重任。市委在部署“十四五”时期工作时强调指出,坚决把工作重点放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坚持制造业立市和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根基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东莞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的意见》,明确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管理体系,用现代标准化理念办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东莞制造”“东莞标准”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东莞市口罩及设备行业协会成立大会暨万江健康防护用品创新产业园揭牌仪式
南方日报、南方+:作为牵头部门,市市场监管局怎样推动质量变革战略?
陈锡稳:
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战略布局,聚焦实施质量变革战略,加快质量工作机制、理念、目标全方位创新变革,促进东莞制造业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以去年推动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保障为例,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成立全国首个口罩及装备行业协会,指导协会发布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平面口罩生产设备的社会团体标准,指导175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制定并公开企业标准201份,促进合规产品快速投入市场。同时,整合东莞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全程参与制定口罩生产设备国家标准。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超声波、口罩机、口罩等上下游多家东莞龙头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从初期研讨、指标测试、技术攻关、标准审定等全程参与口罩装备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包括市市场监管局及13家东莞企事业单位将进入即将发布的口罩装备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名单。此次政企联合以主要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口罩装备国家标准研制工作,对促进东莞口罩生产设备行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意义重大,也为全球抗疫工作作出了东莞贡献。
东莞市召开制造业质量变革工作会议
南方日报、南方+:实施标准化战略,具体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陈锡稳:
下一阶段,市市场监管局将以标准为引领,融合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工作基础要素,着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不断提升东莞制造竞争力水平,助力东莞企业进一步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格局,为东莞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赋能。
第一、引导制造业企业重视标准化战略。一是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明显。要充分利用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重要时点,开展主题标准化宣传活动,充分调动部门、镇街、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标准化知识宣讲、标准宣贯、案例分享等活动,扩大标准化战略的影响力。二是修订完善东莞市标准化战略资助政策。拟将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纳入资助范围,通过政策支持企业标准“领跑者”专项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标准能力提升,协作推动培育我市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提升东莞制造在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推动成立东莞市质量基础设施(NQI+)发展基金会。NQI包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工作基础要素,是实施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的重要支撑。拟筹建的基金会将在NQI重点实验室、教学和技术研究、科普等项目建设,人才培养和奖励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完善质量基础支撑、打造质量人才矩阵。
第二、培育发展高水平标准化服务业,提高标准供给质量和效率。一是占领标准制修订高地,主导行业话语权。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国家标准起草和技术审查等标准化工作的非法人技术组织。要占领行业掌控话语权,就必定要取得标准制修订高地,而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就必然绕不开全国标委会。而截至目前尚无一家全国TC落户东莞,仅有一家全国专业标委会分技术委员会(SC)由东莞企业承担秘书处单位。下来,将全力寻求与全国标委会深度合作,为东莞企业发出技术主张、提升市场地位、领衔行业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争取有更多的东莞本土标准化人才成为全国TC委员、观察员,努力推动全国TC、SC、WG(标准工作组)能够落户东莞。二是引入顶尖标准化服务机构,增强标准技术支撑力量。我市目前现有标准化服务机构,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竞争发展需求,因此应在持续培育本土标准化服务机构的同时,争取引入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下属标准化相关科研机构、深圳标准研究院等具备国际视野的标准化服务机构和其专家,以“引路人”的角色提升政府部门标准化工作人员、企业高管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指导我市标准化服务业、产业,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逐步推动我市产业从大到强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第三、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强化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与国际标准和认证组织协同合作,推进标准国际化。目前与我市开展深度合作的国际先进标准组织和认证组织主要包括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德国TUV南德、TUV莱茵等,其中与UL标准开发组织在举办高端标准化论坛、标准信息技术对接、标准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已开展广泛合作。下来应在巩固与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标准组织和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先进标准组织之间的合作,并积极拓展新合作领域,为我市企业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参与国际认证标准制修订,破除国际市场技术壁垒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加强国际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际标准化层次。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市高端标准化人才担任国内、国际标准认证组织重要职务,例如东莞生益科技、中集集装箱公司的技术专家成功争取成为IEC和ISO相关标准工作组(WG)召集人,助力我市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推动先进技术主张获得国际认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构建标准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标准化能力提升平台。目前我市包括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开放大学等高校已引入标准化相关专业课程,在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方面初具成效,下来市市场监管局还将与市外高校寻求合作,引入创新、先进的标准化教育理念,多层次持续为我市培养输送具有质量意识、标准化思维、国际视野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第四、顺应大湾区趋势,加强湾区协同,推进港澳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国内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聚集地和规模广阔、需求多样的消费市场,也是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制度、规则、市场结合的对接区。作为国际合作大平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大湾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先天的体制优势,在质量认证和标准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具备了承担我国标准化工作由“跟随者”转变成为“领跑者”的条件。东莞可加强与大湾区各个城市、相关产业集群标准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协调分工,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支持平台,构建实力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湾区产业全球竞争力,推动湾区城市协同发展。
【出品】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东莞市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策划/统筹】江强 靳延明
【采写】吴擒虎
【摄影】孙俊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