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不打烊!这家“网红”老味道邀你留穗过新年
离春节还有一周,广州宝华路深处一家小店一派忙碌,店主陈映华正熟练地将酱汁、香油、花生、姜丝、香菜依次倒入鱼皮中搅拌……
位于宝华路十五甫三巷的陈添记鱼皮已有41年历史,是西关独特的味道。
年关将至,这家代表着传统广府味道的小吃店并没有打烊的计划,反而店主正在清点各样食材,为春节正常营业做好准备。
陈映华表示,今年的春节较为特殊,为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就地过年成为了不少人的新选择,对于她而言,新春愿望就是为留穗过节的人,备好一份美味。
春节不打烊 为食客奉上“老味道”
受疫情持续影响,广东多地发布倡议书,倡议在粤务工人员尽量留粤过年。因出省返粤需在家健康监测14天方可正常上班,不少人响应政府号召留粤过年。白云机场、广州火车站客流量明显低于往年。
临近春节,决定留穗过节的人计划着在当地寻些地道美食,陈添记的灯牌一直为他们亮着。
“广州是打工人的第二个家,家的味道过年也可以吃到。”陈映华说,陈添记线上线下照常营业。过节不比平常,他们更加忙碌,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前来觅食的客人奉上一份美味。
“他们要是打烊了,我会很失望的。”留在广州过年的大学生小欧心心念念着陈添记。
过节出门逛街的程姨路过陈添记,都会买一份自己吃:“看到都会买,吃了很多年了,味道都不错。”
网红老店已传承四十一载
陈添记最初由陈映华的爷爷陈程添创立,旧时顺德人爱吃鱼滑,而优质的鱼滑是不要鱼皮的。当时物资短缺,陈程添觉得扔掉鱼皮非常可惜,于是“变废为宝”,创作了爽鱼皮。
此前,陈添记一直由陈映华的父亲陈本明接手,作为第二代传承人。2015年,陈本明年事已高,体能也逐渐变差,萌生了退休的念头。为了留住传统味道,做好传承,2016年,陈映华辞去银行工作,正式接手陈添记,成为第三代继承人。
40多年来,陈添记一直都做着三样小吃:祖传爽鱼皮、传统艇仔粥和豉油王蒸猪肠粉。
鱼皮口感爽脆,一盒鱼皮需要十几条鲮鱼。陈本明介绍,做鱼皮的工序不复杂,刮完鱼鳞剥下鲮鱼表面的皮后,下入热水烫熟后放入冰水,这样可以保持爽脆的口感。浇上秘制酱油,撒上一勺花生、葱姜和香菜,凉拌一下即可入口,口感无腥爽脆。
陈本明说,广州人喜欢喝老火汤,老火汤是用大瓦缸熬制的,陈添记煲的粥也是用大瓦缸熬出来的,这是艇仔粥口感绵密的秘诀所在。滚烫的粥从瓦缸里舀出,与碗里的生鱼片碰撞,嫩滑鲜香。猪肠粉从温炉里端出,洒上芝麻和酱油,爽鱼皮就着热腾腾的艇仔粥入口,绵密又爽脆,老广的闲适兴致便藏于此。
老味道变了?
驻扎在“超级文和友”的陈添记分店,留给年轻人的印象是“网红”老字号,相比起以前街坊的口口相传,如今慕名而来的食客大多是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知晓,“网红店铺”能否承载住更多人的记忆,食客们给出不一的评价。
在陈添记一路备受好评的同时,有不少人有不同的声音。“味道打折扣了,不如以前了”“很爽口,但是味道偏咸”……类似的评论出现在大众点评上。
“我吃了十几年了,感觉味道会有些变化,鱼皮依旧很爽脆,但对鱼皮腥味的处理没有到位,酱料偏咸,油也没有以前香了。”一名写美食评论的老顾客告诉记者。
“很喜欢吃鱼皮,吃鱼皮的店不多,第一次吃陈添记,味道很棒。”初尝鲜的年轻人却对爽鱼皮赞叹不已。
大众对“陈添记”的味道褒贬不一,但在价格方面,多数人认为鱼皮稍微偏贵。“如果价格不变,味道会变,保留味道,价格会调整。”陈本明解释道。
为了让更多人品尝到独特的西关味道,陈映华做了“新”的尝试。
“新”尝试能否守住传统味道?
“味道”的传承也不免遭到新产业模式的冲击,技术的改良能否保留住西关味道,是陈本明所担忧的,也是老顾客们所关注的,陈添记是否能将传统广府味道延续?
“现在互联网发达,2019年底我们开始做线上外卖,让同城的朋友可以不用到店就可以吃到西关美食,同时也在尝试通过真空包装、冷链运输技术,让外地的朋友们也能吃到地道西关美食。”陈映华说,陈添记的外卖,鱼皮的酱汁和配菜采用机器大批量包装,避免了鱼皮被酱汁泡软而口感不爽脆。
努力让店铺追上时代步伐的陈映华也有着自己的坚持:“不是每一个流程都要创新的,我们尝试过用机器刮鱼皮,但是由于鱼的大小不同,导致机器刮出的鱼皮有厚有薄,会把胶原蛋白刮掉,还会出现鱼鳞刮不干净的情况,所以在处理鱼皮上我们并没有采用机器批量化生产,传统小吃最重要的是手艺。”
陈添记工业化转型的打算,让不少商家纷纷抛出“绣球”。然而,陈映华认为,为了保证质量,暂时不会考虑大规模扩张,用心保证食物的品质才是我们的初心。
“品质才是这个品牌的生命力。”陈映华说,传统手艺无法被替代,正如老广对陈添记鱼皮的记忆也无法被替代。
新尝试还在继续,陈添记能否守住西关独特的味道,还需要时间考量。
【记者】朱红鲜 实习生 王谰 崔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