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送小朋友们“玩具”当礼物要谨慎!

中山六院
+ 订阅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

都无法抵挡玩具的诱惑

伴随着新年的到来

新衣服、新鞋子、新玩具

一个都不能少

可是家长们可能不知道

有些玩具却是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

以下视频来源于
城事特搜

“史莱姆”水晶泥,3g可致死

五颜六色、软软糯糯,又有点像果冻的“史莱姆”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玩具却十分危险!

此前就有新闻报道,小学生因误食水晶泥,导致中毒入院,甚至有儿童误用,装过“史莱姆”泥的杯子喝水,而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史莱姆”泥的主要原料之一为聚乙烯醇,这是一种链状聚合物分子,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要想达到最终果冻状的效果,就需要加入硼砂。

低含量的硼砂与聚乙烯醇水溶液发生的是可逆酯化,硼酸酯键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不停地断开和重新生成,也就是这种玩具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的原因。

硼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微量的硼对人体有益,比如可以防止骨质疏松,促进钙在人体内的代谢等,但过量摄入会导致中毒。

硼砂的毒性较强,成人中毒的剂量为1~3 g,15~20 g为致死量;儿童误食5g即可致死,而婴儿误食2~3g即可致死。

“防寂寞”玩具软轴乒乓球

为了让孩子们在家不那么无聊,不少家长都给孩子买了这种「回弹软轴乒乓球」,既能孩子在家运动,据说还能锻炼视力。

这种玩具,其实就是底座上插了一只弹性棍,棍子顶端再固定一颗乒乓球,来回弹让孩子连续击球。

但实际上,有不少的孩子都因为这种健身玩具受了伤。

一位3 岁的女孩在家玩的时候,不锈钢软轴插入了孩子的左眼上方,孩子疼得哇哇大叫。

更让人心疼的是,软轴刺入造成了颅脑损伤,左眼眶骨折以及软组织受伤,孩子将来的视力都可能受影响。

其实,这款“网红玩具”伤人时有报道。伤者大多是被铁丝刺伤面部、眼睛。

这是因为,乒乓球训练器的铁丝细,但弹力十足,非常容易受力反弹,稍不留心就会戳伤人。

海洋宝宝,误食后可在体内膨胀

海洋宝宝又称为「水宝宝」、「水精灵」,色彩鲜艳,遇水会越泡越大,很受孩子们欢迎。

只是这些看起来很好看很好玩的玩具,一旦被孩子误食,将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伤。

水宝宝最可怕的是把它泡在水里,会慢慢“长大”,变成Q弹果冻一样的圆球,体积是原来的几倍、几十倍大小,膨胀力max,一旦被孩子吸入,伤害可想而知。

激光笔,损害眼部神经

你绝对很难想象激光的威力有多大,有些激光笔可以瞬间把火柴点燃,如果激光强度大会直接损害眼部神经,甚至可能失明。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激光笔(玩具)并没有强制功率限制和警示,各种大功率的激光玩具儿童也可以随意购买,是造成儿童视力损害的重要隐患。

按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分级标准,只有Ⅰ级激光笔(或类似激光装置)是安全的,而从Ⅱ级(功率达到1mW)开始就必须加贴永久性、不易除掉的标签,提醒使用者注意,严禁盯着光线看。

还有哪些隐藏的危险玩具?

磁力珠:色彩亮丽的磁力珠,却有潜在的安全风险。此前,中六君就报道过这样的案例《小小玩具,竟是医生眼中的“定时炸弹”!》

指尖陀螺、牙签弩、玩具枪等:这种玩具边缘尖锐,在快速旋转或加速射击后非常容易划伤皮肤。

塑料面具:一些塑料面具没有透气孔却紧贴面部,容易引发呼吸不畅和皮肤过敏。

部分拼装玩具:有些拼装类玩具由多个体积较小的构件组合而成,常常在被孩子误吞后卡在喉咙无法吐出或者咽下致险。

玩具到底怎么选?

玩具挑不对,真可能出现很多闹心的事儿。给孩子挑选一款既安全又好玩的玩具,还真得费点心:

  • 阅读玩具标签,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玩具。

  • 购买时认准有质量认证的大品牌,认准“3C”标识。

3C,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英文缩写。目前,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等6类玩具纳入了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合格产品的外包装会有这个标识。

如果没有这个标识,请家长们不要购买,避免给孩子的身体造成危害。

当然,不同国家的安全认证标识并不相同,购买进口玩具的话可查询具体的官方标识。

  • 购买无毒玩具,请注意玩具中是否含有镉、铅、汞、砷等有毒化学物质。

  • 不要购买带有小零件、尖锐边角的、发射性(例如飞镖、弹弓等)、含有玻璃或者刚性塑料部分的玩具。

孩子的玩具,在于精,而不在多。比好玩更重要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本文指导专家

小儿外科、泌尿外科 王德娟 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副主任,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小儿外科硕士、泌尿外科博士毕业,第七、八届广东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从事外科临床二十余年,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各级手术。对治疗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各种先天畸形、肿瘤、创伤有一定经验。曾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费城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学习。

本文指导专家

儿科副主任 郝虎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新生儿科主任、遗传代谢病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出生缺陷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海峡两岸新生儿医学研究与培训基地(华南)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生儿学专业委员会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防治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师分会秘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专长:长期从事新生儿危重症抢救,遗传代谢病的诊疗工作,救治多例极低出生体重、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诊断遗传性代谢病数百例,对多种罕见的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分析,联同国内外合作单位在《The Lancet》首个开源子刊《EBioMedicine》等国外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数18篇,国内学术期刊发表了论文31篇。其中论文《Urease Pretreatment-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diagnosis of methylmalnic aciduria》获得第十届国际遗传代谢病大会青年研究者奖。担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委,《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参编《儿科学》、《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学》、《实用儿童重症医学》。

主持和参与美国NIH科研基金、国家“973”出生缺陷干预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民生科技研究重点项目,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开展了选择性基因捕获、全外显子组测序等高通量测序诊断遗传代谢病,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代谢病的动物实验等科学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