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刘科(沅陵县摄影协会主席)
【图说家乡】最美乡村|湖南沅陵七甲坪:看上刀梯、滚刺床、过火槽、含铧犁,跳茅古斯舞,探寻神秘辰州傩。
摄影:廉华、刘科、郭川陵、金先中
文字:金玲、金承乾
辰州傩巡游(摄影 / 廉华)
辰州傩戏巡演(摄影 / 廉华)
辰州傩戏巡演(摄影 / 廉华)
辰州傩戏巡演(摄影 / 廉华)
傩旗守护者(摄影 / 廉华)
远方的家:伍家金氏宗祠(摄影 /廉华)
2018年9月,沅陵县第二届国家级非遗项目(傩戏)展演,我应县文广新局邀请回到家乡直播该活动。短短两天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群众非遗演出专场、辰州傩巡游、傩文化研讨会、傩戏专场晚会,给我的感觉是演员阵容强大,虽然多是“泥巴腿子”,但演出水平堪比专业演员;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专家学者“空降”七甲坪参加傩文化研讨会,给活动增色不少;辰州傩传承人惊险的傩技表演更是非常震撼,活动之精彩无与伦比,七甲坪这个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
辰州傩早在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跟大家普及一下,我的家乡沅陵在远古时代叫辰州,自古就是一个以苗族和土家族夹居,巫傩文化盛行的“神秘之地”。据相关史料记载,沅陵巫傩文化流传千年,它的神秘与奥妙惊服国际学术界,然而,“巫傩”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
之前给大家推送过多篇关于辰州傩的文章,大家都知道七甲坪是辰州傩的发祥地。辰州傩是怀化和湘西地区流传最广的傩文化,三百年前就已经相当盛行,按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傩祭、傩戏、傩技。傩戏按形式又分为傩堂正戏、小戏和大戏。其音乐曲调古朴,地方特色浓郁,主要剧目有《孟姜女》和《七仙女》。傩技主要有上刀梯、过火海、滚刺床、踩犁头等。
傩戏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而沅陵县第二届国家级非遗项目(傩戏)展演,让我们再次看到七甲坪的“泥巴腿子”导演、演员“不简单。”单从服装、道具来讲,他们在传统傩戏的表演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比如《傩之韵》就把旗袍和傩面相结合,舞美则是在土家兰碎花布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傩面具,当七甲坪的村姑们身穿各色旗袍,手捧傩面在舞台上款款向观众走来的时候,现场观众不淡定了,掌声雷动,嘉宾们连连叫好。
有人说,七甲坪的群众十分热爱文艺活动,这千真万确!我多次回家乡跟她们有亲密接触,从交谈中得知,她们为了上舞台演出常常自掏腰包买服装、置道具,其乐融融。你若问她们为什么在这方面舍得去投入精力和金钱?她会轻描淡写的告诉你:“因为热爱呀!”我想,这应该就是“文化自觉”吧!
傩技:上刀梯(摄影 / 刘科)
傩技:上刀梯(摄影 / 刘科)
傩技:上刀梯(摄影 / 金先中)
傩技:滚刺床前的准备(摄影 / 廉华)
傩技:滚刺床(摄影 / 廉华)
傩技:滚刺床(摄影 / 刘科)
傩技:换个角度看滚刺床(摄影 / 刘科)
神秘诡异的巫傩文化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地位。现存于沅陵县七甲坪镇的辰州傩源于荆楚,辐射于巴蜀吴越秦等地,曾一度影响中原。辰州傩分为“上岗教”和“河边教”两大教派,共有61坛(其中上岗教占据42坛),目前主要传承人仅17人,随着土老司们年龄老化,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辰州傩的传承面临巨大的考验。
划重点,给大家讲讲惊险的“傩技”。傩技,又叫巫技,这是1998年9月8日沅湘傩戏傩文化学术研究会前,因七甲坪承担这次活动的演出而取的名。在过去傩坛上,这些技艺只在土老司作傩祭中配合而用,有“上刀梯”“过火槽”“开红山”“下油锅”“戴红川”“含犁头”等等。
那么这些傩技到底有多厉害呢?我们挑几个重点说说。
1、上刀梯:用二十四把锋利无比的大刀组成刀梯,有的刀捆成剪刀形,土老司面朝刀而上梯,背朝刀而下梯。
2、滚刺床:这个“刺床”是用山上长约一寸左右的野刺扎制成“床”,土老司赤膊从刺床上滚过,不见血,不伤身。
3、过火槽:土老司在符诀的诵读中,赤脚上阵,走过三尺三寸宽、一丈三尺长燃烧得通红的炭火里,不伤一丝皮肉。
4、踩犁头:把二十匹犁田的犁头烧得红中透亮,土老司赤脚踩过,脚下冒出股股浓烟,而土老司毫发不损。
今天图片展示的所有傩技是专业人士表演,在此温馨提醒:千万不可以随意模仿,切记!
傩技:过火槽(摄影 / 刘科)
傩技:怀抱婴儿过火槽(摄影 /郭川陵)
傩技:过火槽(摄影 / 廉华)
傩技:踩犁头(摄影 / 金先中)
傩技:踩犁头(摄影 / 廉华)
傩技:踩犁头(摄影 / 廉华)
傩技:口含铧犁(摄影 / 廉华)
看了这么精彩的表演,有人可能要问了,七甲坪为什么自古以来会盛行如此神秘的巫傩文化?
我想,这也许和七甲坪的地理位置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因为七甲坪是位于怀化市沅陵县最边远的一个集镇,过去叫七甲坪乡,与张家界、桃源接壤,是湘西"五溪文化”流播的重要区域。远古时期,五溪长期以来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大山深处,少与外界接触,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五溪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但祭祀歌舞在当地非常盛行。
七甲坪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其中土家族占80%以上,境内山多田多,群山耸立,地形复杂,交通闭塞,过去老百姓去县城完全靠两条腿,约行走三天才能到达。直到1974年才通公路,因此当地民风淳朴,民间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特色,对辰州傩的传承和繁衍构成了特殊的地条件。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文章中再见!
傩舞:傩之恋(摄影 / 廉华)
傩舞:傩之恋(摄影 / 廉华)
傩舞:茅古斯(摄影 / 廉华)
傩舞:茅古斯(摄影 / 廉华)
沅陵辰州傩不仅是戏剧的活化石,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政治、历史、民族、宗教、考古、文学、艺术等方面,是这些方面难得的综合性民俗事象,也是发展旅游文化的载体。另外,辰州傩所用的傩面具颇具特色,是区分其他戏曲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旅游扶贫,大美沅陵文化七甲坪欢迎您!
【鸣谢】
摄影:刘科(沅陵县摄影协会主席)
摄影:郭川陵(沅陵县摄影协会副主席)
摄影:金先中(沅陵县七甲坪镇有线电视台负责人)
本文由金玲、廉华、金承乾、刘科、郭川陵、金先中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