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最甜的村!还有很多勾起回忆的老故事

今日斗门
+ 订阅

你知道吗?

斗门曾经有一个名字叫

“全国最甜县”!

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珠海西部地区(斗门、金湾、高栏港)都是一望无际的蔗林。

斗门水网密布,雨量充沛,

拥有甘蔗生长的良好土壤。

上世纪八十年代,

斗门糖蔗面积达65440亩,

共有白蕉、五山、乾务、

平沙、红旗5家糖厂,

蔗区更是达到了15个。

日榨甘蔗万吨的糖厂车间

糖业最鼎盛时期,

平均年产白砂糖10万吨,

而当时斗门的人口只有20多万,

最高年利税曾达到4000万元。

斗门县因此被国家糖办

授予“全国最甜县”的称号。

当年的工业龙头企业——白蕉糖厂码头

甘蔗丰收,农民笑了

如今,只要问问“老斗门”,

都会听到当年糖厂的“威水史”。

在很长一段时间,

糖厂都因高效益、高福利

成为众人羡慕的工作单位。

白蕉糖厂

1964年,邝国强父亲从南海糖厂来到成裕围,支援白蕉糖厂的建设,跟着父亲随行的他那年只有6岁。就在这块荒凉土地上,开始了斗门近50年的“甜蜜事业”,这一事业也影响了斗门整整一代人。

1976年12月,17岁的邝国强进入白蕉糖厂,成为一名车间钳工。1982年至1992年之间,白蕉糖厂有上千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那是糖厂历史上最鼎盛和辉煌的时期。此后的十几年间,邝国强经历班长、工段长直至集团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在个人命运发生改变的同时,白蕉糖厂也逐步完成了转型,1989年7月1日,第一包“益力味精”在白蕉糖厂下属的益力味精厂问世。这是中国大陆以甘蔗糖蜜取代粮食淀粉制造出的第一包味精。

东堤的白蕉糖厂,于1964年7月筹建而成。

随着后来蔗糖事业的衰败,

白蕉糖厂不得不

于1999年申请破产,

2001年被益力味精收购,

直到2011年停产拆除。

炊烟袅袅的大烟囱,

在黄杨河畔矗立了50多年,

成为斗门人记忆中

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42分,高达100米的斗门地标性建筑益力电厂烟囱轰然倒下。但“甜蜜”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作为曾经的“全国最甜县”,

这份成就斗门昔日荣光的

甜蜜事业并没有终止,

在斗门镇还有一个“甜甜村”

——下洲村,

目前斗门为数不多、

有一定规模种植甘蔗的地方。

↓↓↓↓↓

沿着下洲村主干道往后山方向走,

一片片甘蔗林挺拔青翠。

下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庆玲告诉小斗,

村里每家每户基本都种了甘蔗,

每年春节前后种植,

330天左右成熟。

如今正值甘蔗丰收的时节,

但受疫情影响,

今年到村里买甘蔗的人少了。

家住市区的市民秦先生说:

“甘蔗分量重,直接快递又不太划算,

20多块快递费,比甘蔗还要贵。”

韶伯,给我来一根甘蔗解解渴!

好的,1.1元一斤,削皮切段给您打包好。

1月29日,在下洲村后山边的一片甘蔗田里,来了一些“回头客”购买甘蔗。

这片甘蔗田的主人赵俊韶,今年53岁,是土生土长的下洲村村民,种植甘蔗已有十多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韶伯”。十多年前,韶伯承包起10多亩地,种植了本地的青皮果蔗。

走进甘蔗田,小斗看到两旁甘蔗有序排开,韶伯在找到目标后,就用铁铲顺着根部用脚往下踩,三两下就可以挖一根。

“大老远就看见这片甘蔗林,在这买就想尝个鲜。”住在井岸城区的曾女士说。顾客只要买下,韶伯就掰去长长的叶子,分段削皮,再砍成约30厘米长,最后捆绑。日子久了,田头现挖现卖也成了韶伯一家主要的销售模式。

“今年天气比较好,所以甘蔗长得直,口感特别脆甜。”

韶伯说,目前甘蔗市场价在每斤1.5元左右,田间价格在每斤1.1元左右。韶伯还告诉小斗,自家青皮果蔗和水果很像,纤维细、皮薄、甜脆、多汁,不输市面上常见的紫皮甘蔗。

甘蔗在斗门人的年货中是必备品,过年前,斗门人都会买一根有头有尾的甘蔗回家,祈求来年“由头甜到尾,节节高升”。

刘庆玲介绍,目前全村种植有30亩地的青皮果蔗,亩产可达1.6万斤左右,往年收入能达约30万元,今年受台风和疫情影响,预计年收入在24万元左右。

我们目前还筹划在村里做一个甘蔗展馆,展示甘蔗的种植过程和甘蔗文化,让游客在品尝甘蔗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份甜蜜的由来,提升甘蔗产业的附加值,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刘庆玲

如何让下洲甘蔗

走出斗门?

我们今年已经申请了专项资金,将重点挖掘甘蔗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下洲甘蔗打造成为“一村一品”项目,形成品牌效应,让下洲甘蔗名扬珠海,走向广东。——斗门镇委委员李超

此外,

下洲村的甜蜜事业版图还有

荔枝、龙眼、香蕉、

番石榴、葡萄等水果。

其中,

斗门名优荔枝御金球

就种植了约50亩地。

“我们还会探索发展采摘园的种植模式,

市民和游客可以在园内

‘认领’一棵荔枝、一棵甘蔗,

一起陪它开花、结果。”

李超介绍。

崭新的沥青路、

精致的口袋公园、现代化的公厕……

沿着1200多米长的下洲村主干道,

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

美好画卷展现眼前。

2019年,下洲村入选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该村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道路两旁配有路灯,闲置用地变身休闲小公园,文化广场升级,还设有小舞台、绿化景观、健身设施、停车位等。

村民祝姨笑着对小斗说:

“现在下洲村改造得很好,

巷道很平整,

杂草和蚊子很少见了。

环境好很多,年轻人有空

都很喜欢回来住,

都说很舒服、很漂亮。”

昔日危房变身下洲休闲小公园,崭新的硅胶地砖、色彩缤纷的滑滑梯,还有雄赳赳的大鹅,吸引了村里的小朋友们纷纷到此“打卡”。

下一年,我们还将升级改造“知青驿站”,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修复加固,充实业态内容,用“树屋+书吧”的形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内容,打造成为集休闲娱乐、图书阅读、互助养老等为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进一步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李超

榕树根和老建筑和谐共生。

下洲村的华丽蜕变,

正是斗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

建设的一个美丽缩影。

过去两年,斗门打造

13条市级样板村和

12条区级样板村,

113个涉农村居

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

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

石龙村获中国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莲洲镇、上洲村

获评“广东省文明镇村”,

南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成功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

现代文明融于一体。

家乡的发展,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让我们一起用心用情用力,

共同谱写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最后,

欢迎大家到

斗门“甜甜村”吃甘蔗

采写:李妍仪

照片:曾小胖、李妍仪、李超

视频:曾小胖

部分内容来源于珠海特区报

部分照片来源于区文联

制图、编辑:李妍仪、曾小胖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