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人民医院将按三甲标准建设,按“医疗集团”模式发展

南方+ 记者

2月3日,禅城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都红上线,畅谈“十四五”期间禅城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计。据悉,禅城争取禅城区人民医院在今年动工,将聚焦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诊治等,以三甲标准打造标杆型的区域医学中心。项目将在2025年建成。

同时,禅城将组建“禅城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并探索建设“云医院”。

以三甲标准打造标杆型的区域医学中心

禅城区卫生健康局提出,“十四五”期间,禅城将以健康为中心,以“盘活存量、增效提质、数据驱动、机制创新”等方法举措,对医疗服务资源进行新布局和新定位,谋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项目,全力参与区域高质量建设。

禅城将打造标杆型的区域医学中心,由政府主导,在绿岛湖南部片区按三级甲等标准,新建禅城区人民医院总院。医院规划床位1000张,以肿瘤诊治中心、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消化道疾病诊治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国内领先、省域知名、特色鲜明的区域医疗中心和科研平台,提高危重疑难病症诊疗水平。

禅城区人民医院建设是禅城区“9+1+7”重大工程项目卫生领域主体核心工程,目前项目已启动医疗工艺流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制工作,委托项目代建;地块方面已完成调规手续,初步设计和勘察已挂网招标,争取在2021年底前启动施工。项目预计在2025年建成,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禅城区及禅城西部片区的医疗服务能力,补足西部片区医疗配套不足的短板,助力禅城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精品城区。

同时,禅城将组建“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近年来,禅城区整合原向阳、环市、澜石、朝阳等区属医院,组建为禅城区人民医院已有先例。据悉,整合后,无论是病房使用率、门诊量还是医院业务总收入、职工收入等重要医疗业务指标,都得到了大幅增长,资源整合优化的效果初现。下一步,禅城将按“盘活存量、提质增效”的思路,持续整合优化辖区卫生健康资源。组建“以禅城区人民医院为龙头,二级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参与其中并融合发展”的禅城区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为禅城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营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探索建设“云医院”

2020年9月,禅城区卫生健康局启动“禅城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慧医健卫一体化建设项目”。

项目主要通过“云医院”的建设模式,集约化部署并统一建设区属公立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核心医疗业务系统及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同时建设整个禅城区的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网+健康”移动服务平台,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业务协同联动。

平台将对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电子化监管和大数据分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监管决策水平。预计2021年,平台将完成对禅城区区属公立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完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和区级卫生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全区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

下一步,禅城计划将通过对大数据模型的分析研判,深度应用于重大疾病防控,对可能出现或集中暴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预警,为相关政府部门及早应对风险事件提供决策参考。

禅城还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把区疾控中心建设成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机构,在重大疫情防控中更好担负起技术指导、大数据分析、指挥管理等防控职能。同时,借助云平台环境,完成新冠肺炎疫情一张图的开发,直观快速收集人口、地理信息数据,科学分析利用,从而精准、高效进行疫情防控。

禅城将大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优势得天独厚,拥有冯了性药业、德众药业等“中华老字号”企业。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禅城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康复的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禅城区将大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禅城将落实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支持名中医工作室的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和实用型中医人才,充实禅城区的中医人才队伍,在辖区内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对评选的名中医出台专门奖励政策,大力引进国家、省、市名中医到禅城区开办工作室、医疗机构和开展中医师承。

同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以及中医诊所、中医门诊部,构建和完善中医治未病、防疫病的健康服务基层网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和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中的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另外,禅城将谋划建设中医药主题博物馆,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类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基地、传承人等申报奖励、资助、补助资金,使禅城区中医药非遗项目得到合理的保护、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传承。


■链接

细数“十三五”禅城卫生健康事业成绩

2016年平均寿命80.84岁,2019年为82.85岁

“十三五”期间,禅城扎实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示范区”、省“登革热防控示范区”的称号,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复审。禅城区在2019年启动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0年顺利通过“广东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

“十三五”期间,辖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5.2%提高至2020年的30.87%,远远高于全国19.17%的平均水平。禅城区人均期望寿命值,也从2016年80.84岁提高到2019年末的82.85岁。围绕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成效已初步显现。

从2016年开始,禅城区就开始着力打造“15 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按照每0.5-1万常住人口布局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10 万布局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而满足老百姓从住所步行15分钟内可到达就诊要求。

包括石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在过去的五年里,全区共投入1.3亿元,完成了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新建或改造工作。

2019年底对比2017年实施标准化建设改造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上升了17.55%。其中2019年是标准化建设布局初步成型的一年,禅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年门诊量就增加到了275.9万人次,当年就上升了13.58%。政府提供的方便、有效、便宜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让群众受惠。

2016年以来,禅城区以建设卫生强区为契机,通过三年的财政资金投放,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实施承接能力提升工程。从2017年起,禅城区启动强基创优建设项目,用3-4年时间财政投入3.4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区公立医院完成8926.85万元医疗设备的购置和更新,投入3229.47万元对医院的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能力和就医环境得到较大提升。

另一方面,禅城区不断挖掘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行业,引入国内知名的连锁医疗企业。从2015年以来,禅城区共增加200家医疗机构,其中医院17家、门诊部83家、诊所76家(含中医诊所)、床位数增加1646张。

【南方日报记者】李晓莉

【通讯员】林丽萍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