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改剧已成趋势。
从一组数据就可佐证:2018、2019年“热度”最高的百部影视剧中,网文改编的占比高达42%。回想一下2020年的爆款剧,《三十而已》《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等等,均基于网络小说改编。
近日,国内首个集合用户大数据与专家学术意见,双论证创新性探索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问题的研究成果《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
《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网文作品被认为更有改编潜力,这映射出观众影视剧口味的变化——对精品内容、稀缺内容的追捧,以及文化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反过来说,逐渐精品化、主流化的网文不仅影响了数亿读者的成长,也在影响着中国影视剧乃至文娱产业的发展与走向。
毋庸置疑,成功的影视改编,能与原创网文IP之间起到相互加成的效果,成就“爆款”,也离不开新文创理念下对网文IP的有机赋能。而透过对过往爆款网改剧《庆余年》的经验梳理,或也能找到一些“爆款”密码。
潜力题材变化: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幻想类、现实类题材,成为网文行业“新生力军”。
近年来,从各大爆款剧中可以看出,IP改编剧并未受到资本退潮以及大众唱衰论调的影响,反而借力影视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报告》显示,在2018年、2019年309个“热播”影视剧中来自网络文学改编的有65个,占比约21%。特别是在“热度”最高的100个影视剧中,网络文学改编的共有42个,占比高达42%。
《报告》根据47个样本IP在影视剧形态的“热播”程度,及其网络文学IP形态在“个体激励”“角色”“情节”三个关键指标的得分,构筑潜力计算公式,预测出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榜单。其中共有46部网络文学作品上榜,并划分出三档潜力阶梯。
第一阶梯中,《诡秘之主》《第一序列》《大国重工》《天梯》4个网络文学IP上榜,分别在幻想类新型题材以及现实题材上有突出特点和优势,在市场上具有稀缺性,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
在幻想类题材中,《第一序列》为“情节”指标评分最高的IP,拥有7480万订阅量和250万总收藏量,成为首部原生评论破百万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网络文学重点作品。该作品以“末日反乌托邦+超级英雄”为卖点,在以往国内的影视剧中难寻同类型优质范本。《诡秘之主》为“人物”指标评分最高的IP,拥有1.6亿订阅量和478万总收藏量,是打破国内外网络文学订阅记录的现象级IP。
《诡秘之主》书封
新颖的题材可以填补以往影视市场中的空白,这两部作品不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其在故事中所设定的内容也有较多的正面评价。它们不仅符合当下影视行业关注幻想类题材的趋势,也是全球化语境中具有中国精神内核的故事,在海外平台也拥有大量读者,引领了网文出海热潮,为改编为面向全球用户的影视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020年,诸如《安家》《装台》《我是余欢水》等现实题材剧崛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而第一阶梯的《大国重工》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所鼓励的现实题材作品,具有其不俗的潜力及独特的亮点。该作品聚焦重型装备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题材厚重、专业知识充分、故事性强,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工业发展史描绘得大气磅礴。以小见大,具体而微观地展现大国发展与大国情怀。由于其所体现的国家精神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符合中国内核。可以预测的是,此类主旋律作品经由影视改编后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潜力”榜单中,第二、三阶梯也有不少IP表现不俗。数据显示,在第二梯队的潜力作品中,言情类占据了很大比重,例如《表小姐》《问丹朱》《掌欢》《天芳》等21个IP,表现出较强差异性和独特性。其中有不少为“大女主”作品,展现了当今时代的女性力量,呼吁人们更加关注女性话题。
第三阶梯由《嗨!我的消防员先生》《猎赝》等21个IP组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梯队里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近六成,与影视剧改编市场需求趋势贴合。不少IP专注于特殊行业与独特主题,既在人物、情节设置上具备一定差异性,又贴合主流价值。也有部分IP贴合疫情、买房等当下社会热点,受到读者的热捧,具有较大的改编潜力。
紧抓时代脉搏:“网改剧”回归社会价值基本要求
从以往的轻松喜剧、古装言情等轻类型,“网改剧”逐渐转向厚重的主旋律、现实题材。
近日发布的《中国影视蓝皮书》之“2020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影视剧”榜单中,《三十而已》《大江大河》《隐秘的角落》等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现实题材作品均彰显出其魅力。从该榜单可看出,关注现实的影视剧集依旧影响力较大。
这一年,关注女性的《三十而已》,关注社会“打工人”的《我是余欢水》,关注房屋销售职业与女性成长的《安家》都取得了不俗收视成绩,尤其是《三十而已》关注到了以往作品之中往往被忽视的女性群体,并反思了家庭。当今观众的口味与审美趋向于多元化的同时,也为现实主义题材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从市场供给侧来看,被认为更具潜力的“网改剧”类型的变化,缘于网文IP项目厚重题材的大量储备——这一报告背后,是网文内容由“轻”转“重”,以现实主义创作提升品质与口碑的行业大趋势。
能够凝聚用户情感,作品接地气不悬空、紧抓时代脉搏,是成为爆款的最基础要素。以《庆余年》为例,即便是穿越题材,它也是极有现代意识的,可以看出,无论是原著的文本呈现还是影视化后的内容表达,都讲究的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网剧评论专家周蓉认为,《庆余年》的设定,让现代思想和古代传统制度碰撞这一主题成为故事的内核,使得小说内容,超越了一般男频打怪升级的模式。从人性出发,不同时代思想所碰撞产生的价值观冲突成为了《庆余年》吸引大众的一大原因。
主创团队对原著的内核把握及对其多视角的诠释也下了不少功夫,真正做到了“沉重故事轻松讲”。正是其区别于其他严肃风正剧的特质,才能在一众改编剧中脱颖而出,收获大批的忠实观众。
此外,《庆余年》在社会价值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有目共睹。剧情故事彰显东方文化魅力、回溯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各方关注及好评。更有不少海外粉一边看剧一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剧中演员的石头枕头,讨论中国古代枕头的材质。还有名场面“朝堂斗诗”,不仅加强了我国的民族的自豪感,也进一步让更多海内外观众更喜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而正如《报告》中是基于“社会价值”“艺术品质与体验”两个一级指标进行分析,这既代表了《报告》所基于的4100万用户评论对作品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基本态度与评价,也反映出网改剧正在回归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基本要求和规律的大趋势。
赛道逐渐升级:新文创理念下的《庆余年》启示
不孤立做影视。
从2020年经典IP剧改编的市场反响来看,翻车的不在少数。例如《鹿鼎记》《情深缘起》,皆因选角、演技等方面导致口碑的剧烈下滑。作为反面教材,这启示当今行业对于经典IP的改编要把握好分寸,否则难逃被质疑比较、口碑两极化的宿命。优秀的原著以及经典版的改编扎根于不少观众的心中,这就使得“翻拍剧”难以在众多影视剧中掀起浪潮。
与其停留在旧的“翻拍”赛道,不如寻求新的IP剧改编升级。在这方面,《庆余年》无疑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庆余年》获得网络文学改编满意榜第一,不仅是由于其“爽文男主”的内容标配,更是基于对多角色形象的成功塑造,而这也改变了网络文学本来多靠“一号主角”吸引用户的特点。剧集的改编,扩充了对配角的描写,既打造了人物群像,也让男频小说的整体人设更具真实感。
《庆余年》剧集海报
由《庆余年》用户评论大数据分析结果可知,成功的影视剧改编,不仅满足了用户对于网络文学IP由平面文字到立体影像的期待,更推动了用户对于IP情感的扩容累积,实现了IP增值。
《庆余年》的成功背后,不能忽视的是《庆余年》IP开发背后的“新文创”理念。
1 月 14 日,《庆余年》作为商业案例之一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并正式进入商学院高管教育课程,系统地阐释了腾讯在探索新文化生产方式上所作的实践。
作为腾讯“泛娱乐”战略的升级版,“新文创”战略的概念是以“科技、文化”为基础,在文化纬度上的一个系统性战略构思,该战略的特点在于把领域内的影视、动漫、文学、游戏等IP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平台耦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升级腾讯 IP 的开发。
可以说,《庆余年》的案例就是“新文创”战略的重要实践。它的成功也为腾讯新文创带来了新一轮的反思与启示:IP 的成功必须构建更深度的平台融合,从而在一定的常态化机制下,把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
除此以外,以IP为核心,腾讯影业也在规划打造剧游联动在内的多文本内容。以小说为基础,然后进行电视剧影视改编,同时辅以游戏开发,希望依托腾讯新文创生态,以多种形式为这个IP的粉丝情感及商业价值增值,这也是腾讯影业“不孤立做影视”的实践。而通过这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促进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进而在影视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造出更多的爆款。
通过对海量文学IP的影视剧改编,不仅能够提升IP本身的价值,还能利于IP进行更长线的塑造,为国产影视增添更多优质内容。而对有潜力的IP内容进行评估,促进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进一步融合,也能够推动优质IP的持续塑造与增值。
经过对《庆余年》等改编成功案例分析,《报告》认为,网络文学强调“情节”,影视剧强调“剧情”,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也强调故事核心的一致性,这与行业基础专业共识相一致,也印证当下行业对“回归内容”的呼吁,以及用户文化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事实证明,网文已经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IP源头,网文和影视剧是互相加成的关系。也希望在未来的行业实践中,从业者既能尊重“故事为王、 情怀至上、角色担当”的影视创作规律,也能关注网络文学IP的创作源头,重视更多新题材与新可能,将网络文学的创意与创新与影视剧的生动表达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统一的作品,推进跨产业协同,共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打造具备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记者】刘长欣 实习生 黄雨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