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给差评遭恐吓,你还敢给差评吗

南方探针
+ 订阅

点外卖给差评遭恐吓,你还敢给差评吗

上海的张女士日前点外卖后对服务不满意,给外卖员差评,遭上门报复、辱骂恐吓。2月1日,当事人张女士称已报警。而外卖员因寻衅滋事,被拘留十日。3日,张女士删除了关于这一事件的网络信息。不过,这一话题引发的讨论并未结束。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网络交易评价尤其是差评引发争议及冲突的事件不一而足。张女士与外卖员因差评引发的冲突发展到需要法律干预而“双输”的程度,与网络平台交易评价机制有密切联系。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外卖员暴力行为不可接受,但外卖平台也应该改善规则,平衡与外卖店家、外卖员、消费者的利益。

这一事件也提醒人们,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协调利益,特别是平台应该调整机制,避免外卖员与消费者“双输”局面再度发生。

一次差评,困住外卖员和消费者

据张女士反映,1月16日晚上8时多,她正在通话,导致外卖员电话未能打入。之后订单显示送达,但她并未收到外卖。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时,该外卖员态度恶劣,表示不会再送第二次。随后,张女士提交了“态度恶劣”的差评。

次日,该外卖员上门威胁、辱骂恐吓张女士。根据张女士提供的视频,当时外卖员情绪十分激动,恐吓称:“差评给我取消掉!3分钟解决不了,我就弄死你!”

张女士表示,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受到了严重影响,怕外卖员再次报复,准备搬家。对此,涉事的外卖平台提出,给张女士200元红包补偿。

截至记者发稿时,张女士删除了就这一问题所发的微博。

针对此事,网友们各抒己见。有网友认为,消费者给差评,不是外卖员使用“暴力”的理由。也有网友认为,张女士没有说清楚时间线,只一句“外卖员不配合”就带过了事件过程。

对于平台提出的200元的补偿,张女士认为,这不足以弥补她受到的损失,希望平台能公开道歉。

“我现在是一个人住,听到一点门响都会害怕。且担心外卖员释放后再次报复。”张女士正在找房子搬家。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多名市民,大部分人表示:“此次事件的外卖员态度确实有问题,消费者也有权利给差评。此事平台需要负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只用‘200元’敷衍了事。”

据记者了解,由于外卖平台及其代理商对于服务质量的评价比较严格,外卖员被差评后在经济上会遭受较大损失,根据不同平台及各地不同情形,一个差评可能导致外卖员一两百元的损失,“可能半天就白跑了”。

据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郑广怀教授团队2019年至2020年发布的调查显示,84%的外卖员每日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平均日工作时长11.4小时,超过11小时的国家标准。月均收入集中在5000-8000元。可以说,外卖员的微薄工资是跟时间“赛跑”出来的。有骑手总结道:送外卖就是与死神赛跑,和交警较劲,和红灯做朋友。

“都是差评惹的祸”?平台责任不可推卸

对服务感到不满意,“给个差评”本是消费者的权利,为何变成威胁人身安全的负担?

不少市民受访时表示,自己的地址信息外卖员都知道,所以一般不给差评,怕惹麻烦。

为何外卖员会对差评如此在意呢?这与外卖平台的评价机制有关。

所谓外卖平台的评价机制,是指顾客可以根据外卖员的送餐速度、餐品保存好坏、服务态度等,对外卖员作出评价,这个评价会直接影响外卖员的收入甚至饭碗,由此激励外卖员为顾客送好餐。

不过,该机制对各参与者的利益平衡还不够,其中外卖员的权益方面失衡比较明显。

据行业人士分析,一个差评可能会给外卖员带来高达一二百元损失,相当于许多外卖员一天的收入;外卖平台目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对外卖员过于苛刻,面对顾客的差评,外卖员通常申诉无门。

某平台一名前外卖员说,当时一个差评扣200元,一个投诉扣1200元(平台1000元,所在站点因为数据影响加扣200元);另一平台外卖员称“差评100+100(平台扣100元,站点加扣100元),投诉600元”;也有人说“我们这是50元,投诉是200元,欺诈单20元”。

不少外卖员认为,当前平台的处罚往往过重,导致外卖员普遍压力很大。如果差评属实,也只好认了,但不少差评的原因不是外卖员造成的,其他外在因素如天气恶劣、店家配餐慢、小区不让进入以及恶意差评,让外卖员难以接受,一些人面对差评容易情绪波动。加上平台申诉制度严苛,外卖员在得到差评后,不少人就与顾客发生争议甚至言语肢体冲突。

对此,不少人都呼吁各外卖平台及时修正规则,平衡各方利益,共同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遭受恐吓的张女士也表示,希望平台加强对外卖员的上岗培训,同时向社会公开评价体系整改方案。

【记者】陈海燕

【实习生】周颖 胡影雅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