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30年,这样的经典和组合不会再有了

南都周刊
+ 订阅

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

文 | 清晏 编辑 | 王卓娇

“女人是要爱的,要人疼的。”

《纵横四海》里,左肩中枪的张国荣,为钟楚红鸣不平时,这样对周润发大喊。

张国荣这句台词,至今都影响着我的婚恋观。相比之下,吴宇森电影里性的枪战、飙车,和标志性的白鸽,以及钟楚红的盛世美颜、周润发的亦庄亦谐,和张国荣的风度翩翩,都没有这句台词带给我的影响深远。

《纵横四海》于1991年2月2日上映,今年正好30年。

尽管有32万人在豆瓣电影给它打出了8.8的高分,但很难说,在新时代的影迷群体里,还有多少人会去欣赏这部被大龄影迷的情怀捧成经典的电影。

记得当初这部投资不足100万港币,就是冲着票房去的贺岁档电影,在市场上赚回3339万时,吴宇森都纳闷了:这么一个混搭而成、漏洞百出的赶场之作,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

吴宇森纳闷,并非是在搞凡尔赛学,而是他真的不理解。

拍摄《纵横四海》时,吴宇森正遭遇职业危机,深陷在自我怀疑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这事儿还得从1989年,因为创作理念与徐克分歧严重,负气从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出走说起。

在电影工作室期间,因为徐克帮手,吴宇森接连拍摄了两部《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这三部电影,既奠定了吴宇森显著的个人风格,又收获了无数拥趸,让他体验了一把导演的高光时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徐克是个掌控欲很强的创作者,他监制的电影作品,不可避免地要烙下他的审美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提及《倩女幽魂》观众很难意识到导演是程小东,提到《笑傲江湖》总是会忘记胡金铨,说起《新龙门客栈》却记不起李惠民的原因。

负气出走的吴宇森,既为证明自己的价值和理念,又想趁自己不再受制于人大展拳脚,就拉来两千多万投资,请来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和任达华,拍摄了从业至今都是吴宇森个人最爱的电影《喋血街头》。

但倾注心血再多、个人再怎么喜欢,也并不意味着观众就会买账。这部英文片名“Bullet in the Head”的电影,可以说片如其名:凄惶又无助、癫狂又绝望,以至于当时媒体评论,怀疑吴宇森是个有抑郁甚至轻生倾向的人。

或许是因为,在《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里摹刻的兄弟情太过义薄云天,以至于当他开始反省兄弟情是否真能如此肝胆照人,并反过来用物是人非和反目成仇,来质疑这种关系的幼稚成分时,观众没办法接受。他们更喜欢的,除了没有背叛和反目的兄弟情,就是周星驰主演的《赌侠》和《赌圣》。

但无论哪种可能,都从市场和票房上,证明着吴宇森的失势,甚至到了投资商闭门不见的地步。

正是在吴宇森最怀疑人生的时候,张国荣和周润发数次邀约吴宇森拍片,希望一起拍一部快乐些的电影,这才有了他的翻身之作《纵横四海》。

尽管在豆瓣位列观众最喜爱的吴宇森电影,但导演本人并不喜欢这部片。

后来回忆《纵横四海》,吴宇森觉着它要把不同类型的元素都杂糅在一起的做法,让电影前后割裂、漏洞百出、情节混乱。

首先是喜剧元素。

熟悉吴宇森的影迷,并不总是拿着所谓的暴力美学来说事,毕竟老爷子起家靠的就是喜剧:1977年赵雅芝和许冠英的《发钱寒》,1978年乔宏和露云娜的《大煞星与小妹头》,1980年麦嘉和黄百鸣的《滑稽时代》、许冠英和林正英的《钱作怪》,以及1985年泰迪·罗宾和徐克的《两只老虎》,都是吴宇森执导的喜剧电影。

久不碰喜剧的吴宇森,为承诺张国荣要在电影里开心的要求,在编剧秦小珍之外,还特意邀请当时有“喜剧天才”之称的高志森来担任编剧。

以《家有喜事》、《花田喜事》和《开心鬼》系列为代表作的高志森不负所托,为故事注入了大量能缓解高强度冲突的喜剧桥段。尤其在那些过场戏里,他的喜剧情节也让电影充满趣味,比如过生日一段,用面粉蛋糕整蛊红豆,就是其中典型——更别提电影结尾时为迎合贺岁档而做的奶爸情节,都有着观众熟悉的《喜事》味道。

其次是吴宇森暴力美学。

吴宇森的电影往往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场面设计等方面,都带有迷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底色。他的英雄人物集狭义于一身,同时又有浓郁而高尚的人情味。男人的冷峻、坚韧、刚强、果断、宽容,使吴宇森的电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度。

尽管喜剧成分居多,但观众依旧能在《纵横四海》里,窥视到吴宇森对男性间暴力与友情的独到功力。比如协助张国荣盗取画像的翌日清晨,面对杀手们的集体围攻,周润发和张国荣相互掩护着撤退时的情形,依旧能让观众感受到兄弟情那绚烂夺目却也苍冷漫天的悲凉。

最后就是对法国新浪潮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致敬。

它也是少有的向法国新浪潮致敬的港产电影。

《纵横四海》的开头是法国巴黎的建筑群像,以数个镜头去拍摄巴黎周围的名胜古迹——这是特吕弗《四百击》的电影开头;

《纵横四海》里周润发掩护张国荣逃命时,在河边步道上演了一处飙车+枪战的大戏,最终开车冲向河中快艇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是对特吕弗《祖与占》结局的变相演绎;

《纵横四海》里张国荣带着钟楚红,从巴黎回到香港并最终生活在一起,背景音乐是张国荣的《风继续吹》——这首歌的过场方式,也是对《祖与占》中交代两位男主角参与二战的方式相同;

最明显的还是三位主角的名字:三人的英文名分别是周润发的Joe、张国荣的James和钟楚红Cherie,对应的就是《祖与占》里的三位主角的名字;而且他们相处的方式,也是《祖与占》里的朋友、搭档和情人。

把这么多元素揉合进《纵横四海》的结果就是,从严格的电影观赏角度看,它确实显得不伦不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幼稚得儿戏——但回到彼时的贺岁档电影来看,这样处理反而正好迎合了观众的需求,否则也不会在1991年的电影票房排行里,以3339万港币位列年度第四。

30年后从头看,《纵横四海》优点,就是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的表演,以及他们为帮助跌落谷底的吴宇森,甘愿自降片酬的“两肋插刀”了。

至于表演,观众可以回到电影里,再一睹三人在舞会上盗钥匙的精彩片段:周润发坐在轮椅上与钟楚红翩然起舞,张国荣在一旁欣然助兴——真是香港电影的华美瞬间。

至于“两肋插刀”,在目下金钱至上的娱乐环境里看,更是不可多得:

备受打击的吴宇森本无意执导《纵横四海》,却拗不住周润发和张国荣的一再劝说。但投资商却对吴宇森不信任,嚷嚷着要换导演。当时已是票房保证的周润发态度强硬,说如果吴宇森不执导《纵横四海》,他就不参演,这才换来投资商的妥协。

为增加噱头,周润发和张国荣还邀请到已经准备息影退出的钟楚红。

张国荣更不必提,侠义心肠历来是他为人称颂的美好。在之前落魄、拮据时,张国荣就不间断地给予吴宇森支持,而把《纵横四海》瞄准贺岁档、搞得欢乐些的提议,也是他坚持的。

吴宇森也不负所望,在《纵横四海》里拍出了他们每个人的惊艳,以至于多年后重看这部片,非但不觉着过时,反而会由衷地赞叹这些演员当年的美好。

尤其是对张国荣。在之前的《英雄本色》里,吴宇森在周润发身上投射了太多少年时的梦想,以至于张国荣的形象始终太黯淡。等到了《纵横四海》里,就成了与周润发平分秋色的角色——他站在河边出场的第一场戏,尤其那句“我是通天大道,明天看报纸吧”,是一众粉丝心目中绝对值得纪念的惊艳瞬间。

只可惜,30年后回望人和事,只让人徒增唏嘘:

1991年,除了《纵横四海》,钟楚红还接受许鞍华邀请拍摄了《极道追踪》,此后彻底息影,与富商朱家鼎在美国罗德岛圣百兰天主教堂举行婚礼,并且协议不生育,孰料朱家鼎在2007年因癌症去世,留下红姑一人独自支撑;

1994年,周润发拍完韦家辉的《和平饭店》后远走好莱坞,17年后辗转回到香港,虽偶有《无双》这样的佳作,却再也没有当年小马哥的辉煌——而当年吴宇森拍《赤壁》,说好了来当男主角,却在开机当天放了吴宇森的鸽子,搞到他不得不抵押自己在美国的房产,临时拉来梁朝伟补档;

2003年,张国荣用生命在愚人节给大家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此后每年愚人节都成了哥哥的悼念日——但也正是这个那么多人对他投以深情的世界,活生生摧毁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

来源|南都周刊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