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市乡村风貌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卓有成效,有力促进了河源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2020年,河源市紫金县“红色基因 古韵茶香”乡村旅游路线成功入选广东美丽乡村精品路线,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荣获“广东粤菜师傅名村”,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和平县东水镇增坑畲族村荣获“广东贫困村创建名村”。
河源市人大代表李燕。受访者供图
“虽然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仍然存在有设施少维护、有整治少管理、有宣传少内涵三个方面的问题。”河源市人大代表李燕说。
为此,她建议,围绕“兴文化、美环境、强基建”的工作思路,加快打造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加快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强化乡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是坚持文化赋能。注重乡村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把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乡村风貌提升和乡村旅游塑造中。通过梳理农村大事记,收集农村旧器物等,展示村落文化历史、发展沿革、历史名人、村庄现状及成就,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故事、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等能够充分展现客家人民勤恳朴素的文化精神,融入乡村旅游及精品乡村旅游路线开发,以故事沉淀品牌,探索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新乡村。
二是坚持环境整治。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广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加大乡村垃圾处理站、转运站、垃圾桶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积极发挥村委党员干部的作用,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清淤疏浚,持续改善乡村环境,营造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乡村旅游环境。
三是坚持设施完善。以加快提升村容村貌,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四好公路”建设,优化完善村庄路网,全面提升道路建设管护水平和村内巷道硬底化进程,完善村内景区售票服务、公厕、指引标识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绿化,不断改善乡村旅游出行条件,为群众乡村旅游出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四是坚持示范带动。坚持试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打造乡村旅游新风貌。例如以当前紫金县“红色基因·古韵茶香”乡村旅游路线为点,完善周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改善提升,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推动地区形成多个乡村旅游路线多点成线,逐步形成乡村旅游示范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黄敏立 实习生 钟文俊
【通讯员】欧阳海帆 黄凯 陈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