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变局,折射军方左右为难的处境

姚忆江工作室
+ 订阅

这是2018年3月28日在缅甸内比都拍摄的温敏(前左)和昂山素季(前右)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 吴昂/图)

这是2018年3月28日在缅甸内比都拍摄的温敏(前左)和昂山素季(前右)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 吴昂/图)

2021年2月1日,本该是缅甸2020年11月大选后产生的新一届议会开幕的日期。但是缅甸军方却在凌晨突然出动了四个野战师的主力部队,分别在内比都、仰光和各个省邦的首府包围了总统府、议会等政府机构,同时执政党民盟(NLD)的高级官员纷纷被军方带走扣留。

民盟政府发言人妙纽最先对外界发布缅军发动“政变”扣留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消息。尽管军方采取了切断全国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服务的手段,但是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宣布接管政权,而是几个小时后才宣布出身军方的副总统敏瑞出任临时总统,并且由他签署国防军总司令接管政权的命令,宣布国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为新的选举做准备,并且还承诺选举后军方将向获胜的政党交权。

稍后昂山素季又向外界表示,军方的举动让缅甸重新“陷入独裁之下”。这次“政变”不同寻常的套路,展示了缅甸军方左右为难的处境。

“政变”中,缅军态度异常温和

按照世界上常见的“政变”套路,一般都是军方突然出动部队第一时间控制政府要员,控制广播电视和其他通讯手段,根本不会给对手任何出声的机会,并且在实现以上两点后,通常会立即向全国发表宣言,声明政变目的,这种声明也通常会对前政府大加指责,以彰显自己行动的合理性,并会同时宣布成立新的权力机构。

1962年和1988年发生的“政变”,当时军方只是简单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由,强硬地推翻政府或者宣布选举结果作废。

但这次“政变”中,缅军的态度异常温和。

且不说民盟发言人这种重要角色,在“政变”后还有机会对外发声,已经不同寻常了,被军方扣留的头号要员昂山素季也能对外表态,这就更奇怪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军方的表态中没有直接攻击昂山素季和民盟政府,而是将矛头直指主持了2020年11月大选的联邦选举委员会,认为他们对大约860万张疑似舞弊的选票熟视无睹,称这是一种“强行夺取国家政权,损害民族团结,损害国家主权,影响国家法治,破坏全国稳定,阻碍民主进程”的行为。这就为自己发动“政变”的行为,找到了合法性依据。

除此之外,军方的声明中还不断辩解,联邦选举委员会对2020年11大选中的“舞弊现象”置之不理,军方要求召开议会特别会议解决该问题,也未得到响应,军方向总统申请召开国防安全委员会会议也被拒绝。未来军方将重新组成联邦选举委员会,依法对选票进行核查。

一场军事“政变”旨在“保卫民主”倒不罕见,但是不断强调自己是“合法“政变””的,恐怕就不多见了吧?偏偏缅甸这次的政变,就是后者。

是什么使得缅甸军方竭力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符合宪法呢?这就要说到比较有特点的缅甸《2008年宪法》了。

缅甸《2008年宪法》

在1988年“政变”之后,缅甸进入了为期二十多年的军政府时期,随着时间推移人心思变,军政府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还政于民势在必行,于是在2008年军方的主持下颁布了这部宪法。

在这部宪法中,除了跟世界上其他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一样,强调了三权分立原则,明确总统、议会的权责和地位,选举程序以及联邦各个单位的权利和地位等,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对军方地位的凸显或者说保护了。

根据这部宪法,国防军总司令不但独立于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平日里有权提名议会四分之一议席的成员,各省邦议会三分之一的成员和政府里涉及军事安全与外交相关的四个部长人选,还可以在紧急状态下根据国防安全委员会会议的决议接管国家政权。

而这个决定国家根本大政方针的“国防安全委员会”里,除了总统、一名副总统、国会两院主席之外,其余包括一名副总统在内的成员,其实都是来自军方的将领。

也正是有了这么一部对军方地位和利益进行特殊保护的宪法,缅甸军方才启动了还政于民的进程。

2010年缅甸军方原本的青年组织“巩固发展协会”改组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正式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注册,以军政府总理登盛为党主席,至于军方的对手,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因抵制缅甸议会选举,失去了合法政党资格,但是在2011年底,联邦选举委员会接受了其重新注册的申请。

同年,脱下军装的前军政府总理登盛当选总统,巩发党随之成为执政党,民盟成为议会内的在野党。尽管登盛也是缅军出身,且在军政府内担任二号要职,但是毕竟他脱下了军装,并且是根据宪法规定由议会选举出的总统,尤其是议会内出现了民盟的议员,所以这也一般被视为缅甸民主化进程的启动。

不过,在西方国家的标准中,登盛政府仍然是一个军政府,所谓政党执政的巩发党也不过是军政府的马甲。例如奥巴马作为首次与东盟国家对话的美国总统,在面对登盛的时候仍然采取了冷漠态度,甚至连礼节性的握手都不肯。

2016年登盛任满,缅甸全国多党制大选之后重新组成的议会进行的总统选举中,来自于民盟的廷觉当选为缅甸总统。

介于2008年宪法中,专门针对昂山素季有一个英国籍丈夫和孩子也是英国籍,为她“量身打造”了总统当选人的资格限制,所以尽管作为民盟的领袖,她却无缘总统大位。

不过当选总统廷觉长期以来就是昂山素季的密友,因此在上任后为她专设了一个“国务资政”的职位,让她成为事实上的国家元首。

2018年因为廷觉身体出现问题辞去总统职务,在随后进行的特别大选中温敏当选为缅甸总统,昂山素季继续留任“国务资政”。

值得注意的是,民盟虽然在2008年宪法框架下参加了2016、2018和2020年大选并且执政4年之久,但是他们从来都对这部宪法持反对态度,要求修宪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

这不可能不引起军方的警惕。不过当时议会内占据四分之一议席的军方议员,加上与军方结盟的巩发党、人民党等小党的席位数量,尚可以阻止民盟修宪提案的通过,因此矛盾并未出现激化。

触及了军方的底线

但此次2020年大选,让事情出现了本质性变化。

根据选举结果,民盟获得了国会两院总计议席608席中的396个议席,而亲军方的巩发党和人民党等其他小党加在一起,不过得到33席,那么即便加上军方法定的166席,民盟已经事实上获得了绝对多数,在理论上有了修宪的可能。

这必然触及军方的底线,因此在大选投票结束后,军方就不断地对许多镇区选举结果提出质疑,亲军方的巩发党、人民党和人民前进党等更是不断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投诉民盟方面舞弊。

至于“舞弊”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联邦选举委员会确实没有在此期间内有明确的态度,这就多少让军方有了采取行动的理由。

在过去的几周内,双方矛盾不断发酵,甚至军方发言人说出了“没说发动“政变”,也没说不会接管政权”这种明显带有威胁口气的言语。

当然,军方的态度基调,仍然是“忠于宪法,坚决维护宪法”,这也不奇怪。可以想见,未来即便是重新大选,并且结果还是亲军方的巩发党占据议会多数,就能制定一部比2008年宪法更加对军方有利的宪法了吗?

联邦选举委员会仍然迟迟不作出核查选票的举动,以平息军方怨气,而民盟方面也继续一如既往地态度强硬。很显然,到了新一届议会开幕前一天,军方的忍耐到了极限。

即便目前对于军方来说,局面也并不轻松。

民盟政府执政四年来,虽然没有什么神来之笔,让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也毕竟没有什么过错,而经历了军政府二十多年的缅甸,社会人心思定,对于军政府其实并无太多好感,所以民盟的支持率本身确实不低。

尽管民盟发言人妙纽在讲话里呼吁群众保持冷静,不要贸然违反法律,但如果军方控制政权和社会的措施力度不断加大,会不会激起群众的反感导致大规模街头骚乱?

对于缅甸军方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尽管军方不停表示自己“维护宪法”,但如果真的细究,国防军总司令在紧急状态下接管政权的程序是国防安全委员会会议决议之下的事情。现在军方实际上采取了先“政变”废黜总统,而后让出身军方的副总统继任临时总统,再通过他签署命令颁布紧急状态,向国防军总司令移交权力。

这就明显地打破了宪法程序,搞出来一个滑稽的悖论——为了维护宪法,效忠于宪法的军方违反了宪法程序,为自己办理了符合宪法的“政变”手续……

这让缅甸军方“政变”的理由,多少有些站不住脚。

西方国家用罗兴亚问题干涉缅甸的劲头,显然还没过去,他们都能为此对自己大力扶持过的民盟采取抛弃态度,又怎么可能对缅甸军方发动“政变”这件事视而不见?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已先后对缅甸局势表达了“友邦惊诧”,并且要求缅军立即释放被扣留的民盟高官们,并且声言未来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对缅甸军方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缅甸本身延续了近70年的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和联邦中央之间的内战,仍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如果缅甸全国再次出现类似于1988年那种全国性骚动,缅军不得不将主要兵力用于确保核心地区的安全,这些原本被缅军重兵压制的民族地方武装,又会采取什么举动?

这对缅军尤其是缅军总司令敏昂莱来说,是一个直接而强力的挑战。

也许正是上面罗列的这几个因素,让缅军这次“政变”采取了小心翼翼的态度,并没有一开始就把事情做绝。这显然是为了跟民盟继续谈判,留下了一定的余地。

但是目前看来,双方协商妥协的空间正在迅速缩小,尤其是昂山素季发表了《告人民书》,指责军方背弃《2008年宪法》,并一再重申民盟反对该宪法并且主张修宪,更重要的是,她还呼吁人民起来抗议军方的做法。

军方对此并非无动于衷,目前已经开始下令政府部门恢复到军政府时期的运转模式。此举显然是已经对继续与民盟谈判的期望值越来越低,为彻底推翻民盟政府并为自己在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执政做打算了。

困难如此之大,为什么缅军的决心,看着越来越坚定了呢?敏昂莱原本应该在今年年底退休,真的是个人政治欲望发生了最后的膨胀吗?

这恐怕未必,考虑到2008年宪法对于缅军地位的保护,很显然这次选举的结果,不是单纯触动他个人的利益问题,而是缅军整体的利益。所以作为总司令的他,在这种局面下,其实也没有多少后退的余地。

缅甸今天的局面只能说是一个不幸,只是希望这个不幸,不要变成一场更大的不幸甚至灾难。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千里岩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