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记者从市文联获悉,
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日前发布了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名单,
全省28个古村落入选,
我市连平大湖何新屋、和平大坝高发村入选。
市文联表示,两村入选古村落,充分体现了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同时也为推进乡村振兴、营造文明乡风以及活化利用村落文化、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良好载体。广东省古村落评定工作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7年开始评选,至今已评选出七批古村落。
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主席李丽娜对此指出,评选“广东省古村落”,全省数百个风格各异的传统村落得到有效的保护,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民俗风情,许多老村已经陆续成为“网红”景点。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古老的传统村落,怎样在当代的城乡格局、社会发展中,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蜕变、进化出独特的当代价值?这些探索,才是今天古村落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以连平大湖何新屋为例,其位于大湖镇西南部的油村村,形成于清初,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浓郁的红色文化,有许多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如粤赣古道、广济桥、金竹园围龙屋、朱屋、上门古民居、楼下古民居、油草堂古民居、朱屋坝古墟场、盘古大王庙、何氏刘祖婆墓等。其是一座非常壮观的建筑群落,虽然原有的九重围屋全貌已经不存,但现存基本完好的四重围屋,及仍部分保留的五至九重围屋的残存部分。
其最大的特色,在其是广东省内唯一的大规模传统契约的出土地,发现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多个时期的契约文书共207份,其中以道光年间(1821-1850)居多。
内容涉及“红契”(即官契)“白契”(一种民间私底下交易的凭证)中的多个类型,包括田契、山地契、坟地契、河坝契、屋场契、典当借据、业户执照等,且多与村内有影响力的人物何望成有关,堪称典型的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来,连平县委、县政府和大湖镇委、镇政府加大对何新屋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力度,投入近千万元以旧修旧修缮维护何新屋,办起了民俗展馆,契约展馆和何新屋阻击战展馆,打造“古村落+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近年来,
前来何新屋观光体验古邑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游客超过2万人次。
而和平县大坝镇高发村的嘉禾岗围龙屋,本名“外翰第”,在当地颇负盛名,坐北向南,形似马蹄状。围龙屋共有三堂四横一围,整个围龙屋有两层半高,围屋里有上百间房屋,呈椭圆形整齐地排列着,龙屋外部建筑有大龙头、大坪厦和鱼塘。
总占地面积6千多平方米。
2011年公布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始建者,
是和平县黄氏十六世黄必桂母子。
黄必桂3岁时,父亲黄德勤英年早逝,母亲麦氏时年仅28岁,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当地村民讲,麦氏性格坚毅,且独具眼光,她很好地使用了德勤公遗留下的家资,在当时称为“早禾岗”的这块“福地”置地,卜筑屋宇,建起了“外翰第”,并更地名为“嘉禾岗”。黄必桂在母亲督促下努力向学,虽然无心仕途,却饱读诗书,精于商道,经过多年努力,挣得富足身家。外翰第和麦氏的故事,令人动容,此中也可了解老屋兴建之初的创业艰辛。
全媒体记者| 张涛
编辑| 谢芳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