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广东|“色艳味香”——普宁豆酱制作技艺

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 订阅

豆酱是普宁传统的发酵豆制食品,负有盛名。普宁豆酱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普宁市全境及周边地区,后传至台湾、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普宁民间素有酿制豆酱的传统,尤以洪阳一带的生产技艺最佳,远近闻名。明未清初,专门生产普宁豆酱的酱园和销售作坊开始出现。

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方书哲在普宁洪阳城东门头开设了源兴号酱园,开始大批研制、生产和销售以“普宁豆酱”冠名的豆酱。

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方和元创立财元号酱园。光绪年间,方思谓又在财元号酱园附近建起了祥裕号酱园。

民国时期洪阳已发展到十多家商号。20世纪50年代初,合兴、炳记、遂记、维记、元香、捷记、祥裕、财源、和源、利合、洪香、裕记等12间商号联合组成洪阳酱油联营社,专门生产豆酱、酱油,年产豆酱1100担。

普宁豆酱主要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配以面粉、食盐和水等制作而成。普宁豆酱制作技艺流程复杂,它的工序包括曝豆、碾豆、浸豆、炊豆、饲醭、推醭、推水醭、煮酱、试酱、装酱等,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

普宁豆酱既传承中华民族古老的酿制传统,又结合潮汕地区的气候、水土、地理环境,经过历代师傅的精心研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

普宁豆酱颜色鲜艳,味香鲜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潮汕地区民间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在潮菜和粤菜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普宁豆酱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