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猫、黄猄、白鹇……一批珍禽异兽现身河源,录制超“牛”拜年视频!

河源日报
+ 订阅

秘境之眼

河源自然深处的精灵

瑰丽多姿的河源绿水青山,孕育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有的披着“白色婚纱”,漫步在山林中;有的憨态可掬,时而扭动着胖嘟嘟的身躯;有的自由飞跃于林间,高挂在枝头......

它们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使者,它们大度慷慨、善良温柔,它们在秘境深处与我们对望,只希望偶然的相逢不被打扰。

近日,一组来自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的豹猫影像发布,与其一同发布的还有野猪、黄猄、白鹇等多类野生动物活动影像。据悉,为促进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实现全保护区网格化监测,这也是保护区网络监测实现全覆盖后,我市首次发布野生动物网格化监测影像。

接下来

让我们通过监测镜头

看看它们最真实悠然的生活状态

△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豹猫别过头去呼叫着自己的伙伴,轻快地从远处走来。

△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黄猄(赤麂)按捺不住吃货的本色,晚上出来找宵夜。

△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野猪看到镜头,羞涩地跑了。

△国家三级保护野生动物豪猪听到同伴觅食的呼唤,一路小跑追上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披着“白色婚纱”,如白衣仙子般高贵。

在这些保护区发布的影像中能清晰地看到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活动的场景,他们好似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聚会“网络直播”,画面中,或悠闲地进食,或欢乐地蹦跳,或淡定地散步,似乎是在迎接牛年新春的到来,让人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为了彻底摸清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本底资源情况,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野生动物网格化监测,利用保护区矢量化数据,结合保护区地形实际情况,将整个保护区均匀划分成若干面积相同的公里网格,选择有效监测位点进行红外相机布设,对地面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建立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网络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野生动物常态监测的全保护区覆盖,为全面建设保护区生物资源数字化监测信息平台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次保护区从网格红外相机共收集监测数据255G,拍到视频和照片39876个,有效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12962个,野生物种共31种(鸟类21种,兽类1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省重点保护动物4种,“三有”保护动物23种。据保护区本底调查报告显示,紫金白溪省级保护区有哺乳类野生动物5目13科26种,鸟类14目39科115种,两栖类动物有1目6科17种,爬行类动物2目13科28种,合计22目71科186种。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红外相机技术和“3S”技术为监测手段克服了传统野生动物监测技术的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保护区科研监测能力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网格化监测体系建设完成,标志着保护区可以对各种大中型动物进行追踪,监测区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等基本特征,评估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提升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推进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刘昕

视频:黄俊杰

编辑:黄国权

校对:钟如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