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康:海天之阔,味见其人|南方特稿·企业家年终观察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庞康罕见地出现了。

2020年11月4日,在佛山市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座谈会上,作为海天味业创始人的庞康与美的集团副总裁王金亮等12位企业家、科技人才一起,对佛山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庞康的发言涉及企业转型升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这可能是2020年全年,庞康唯一一次这样参与公开活动。更准确来说,这可能是近五年来,庞康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

但在另一个场合,他和他所打造的海天味业,却总是“出现”在各类的顶级富豪榜单上,2020年,庞康个人身价增长了一倍多,达到1950亿元,位列《2020胡润百富榜》第11位。其所一手打造的酱油帝国——海天味业2019年产值不足200亿,股价却在一路攀升,一度总市值超过中国石化,创造了“酱油贵过原油”。

高光的企业,低调的老板。未见其人,愿闻其声。

没有人敢质疑海天的造富能力。

2020年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海天股价定格在200.54元,市值达到6498.338亿元,从年初第一个交易日的88.83元开始,海天2020年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25%。近3个月内,共有15家机构给予海天味业“买入”评级,10家机构予以“增持”评级。在日常消费品行业中,海天的市值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被投资者称为“酱油中的茅台”。

海天位于高明的生产基地。戴嘉信 摄

海天位于高明的生产基地。戴嘉信 摄

庞康的身价也一路水涨船高。《2020胡润百富榜》中,其财富增长1倍多至1950亿元(去年财富值为850亿元),位列总榜单的第11位。除了自身身价的增加,庞康也带领员工共同创富,海天和阿里系成为百富榜上榜人数最多的公司,都有27位股东上榜。

当互联网“财富神话”不断倍出时,海天作为传统的食品企业竟然在造富能力上,和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打了个平手。

虽然在财富榜上频繁“出现”,人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庞康。从各个公开渠道找寻关于庞康的信息,无一例外寥寥无几。近十年来,他鲜少接受媒体的专访,对于公司发展、行业变化也极少发声。在移动讯息如此发达的时代,甚至看不到关于他的个人视频。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上舞台,向社会公众展现自我的时候,庞康却选择站在幕后。

而这种低调并不是庞康一个人的“标签”,它也印刻在海天员工的身上。

《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中,海天的程雪以65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首富”,第二、三、四名分别是腾讯总裁刘炽平、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和微信创始人张小龙。与这些互联网“大佬”刷屏的新闻、演讲相比,身为海天副董事长的程雪保持了与庞康相似的对外风格,同样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只有在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时才偶有现身。

庞康与众人仿佛隔了一道墙,人们总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却越不过那道墙。

在海天总部院子的墙壁上,有这样一句话“以至善之心,调味中精品”。

虽然对海天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庞康从来没有过公开的发声,然而身为公司大股东,他既没有拿手中的股票做质押融资,也从来没有像其他高管一样有过巨额的减持。

当更多人希望通过抓住“风口”实现财富积累时,庞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身价告诉了大家,专注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何时,庞康带领下的海天都坚持自身的主营战略。从最早的国有制改革再到上市之后的产业布局,海天从未离开过调味品领域。庞康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30多年,很多企业经受不住房地产、股票、期货等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海天的成功在于坚持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

常年的专注,让庞康把一瓶酱油,做成了一项高科技产品。

海天位于岭南天地的“中国调味文化馆”。 戴嘉信 摄

看似平平无奇的酱油,当中藏着菌种培育的“秘诀”。海天味业副总裁黄文彪介绍,一颗黄豆,能够转化出多少的蛋白质,完全取决于菌种的能力。培育菌种的过程是非常地长,就像育种一样,需要不断施加各种手段进行干预,接着再一步步研发。为了开展培育,庞康专门建立了一个菌种研发中心,有数十位专业人员对各类菌种进行研究和培育。

除了菌种的培育,庞康对于产品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他提出,“国际上有很多标准,我们都要收集回来选择最严格的执行,不管出口还是内销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

“传统的酿造中,老师傅的舌头就是标准。”黄文彪说,为了实现工业化生产,海天需要把老师傅的“舌头”变成可以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正是海天开展标准化的过程。

“我们对每个环节的指标都有数据定点,这源于海天一代代技术人员的经验累积。”海天味业董秘张欣说。一直以来,庞康都把技术人才摆在其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在海天每7名员工中就有一名与研发工作相关。

“有人烟处,必有海天”。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作为唯一一家全国性的酱油品牌,海天拥有超过5800家经销商,销售网络覆盖国内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同时,县级市覆盖率也达50%左右。庞大的经销网络,让海天的产品渗透到各个连锁超市、批发市场、村镇零售店。

“除了家庭零售,海天在餐饮渠道的把控能力也很强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海天连续多年赞助新东方厨师学校和各种厨师赛事活动,培养厨师使用海天的习惯,增加厨师对海天的使用黏性。

庞康不仅让海天随处能买到,还让消费者随处都可见到海天。2019年海天味业广告费用为4.65亿元,而同期中炬高新的广告费为7009.90万元,千禾味业促销费和广告宣传费共计8420.31万元。不遗余力的品牌推广,让海天这瓶小小的酱油,打进了覆盖老、中、青不同群体的关注圈中。

强大的渠道和广告,为海天营造了家喻户晓的品牌影响力。2020年4月,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揭晓,海天味业连续10年蝉联行业第一。提到酱油,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天。

海天的自动化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庞康坚持技术改造,推进规模化生产,也为企业品牌提供了稳定的产品供应。上个世纪90年代,刚接手厂子的庞康力排众议,几乎掏空所有的家底,花费3000多万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此后的几十年间,海天持续投入超百亿元,不断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因为庞总是学技术出身,重视技术,所以公司不断推动智能化升级。”张欣回忆道,每年海天都会在年报中给出下一年度目标,在自己来海天的22年里,只有两次没有完成目标。其中一次就是因为要推进智能化重新建厂,所以当年产能不足。“庞总当时说,无论如何都要连续化生产,打造现代化的企业。”

现如今海天拥有最高时速达48000瓶的全自动智能包装生产线10余条,集结机器人码垛、无压力输送等高科技配置。在海天的生产车间,单条生产线每小时最多可以生产5.2万瓶酱油,全程无人工接触;而在立体仓库中,从进仓到出仓,海天也不再依赖人力调度,由智能化数据平台统一协调。

张欣透露,“公司在高明已启动新一期产能改造,预计2023年完成,届时产品生产的连续性与智能化程度会再上新台阶。”

“作为快消品行业,调味品不仅要跟上趋势,而且要比其他产品有更加敏感的触觉。”庞康曾说道。

这正是海天逆风而行的重要方法论。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海天味业前三季度营收170.86亿元,同比增长15.26%,扣非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20.9%。受到疫情的冲击,海天一季度营收不抵预期,但是三季度加速回升,业绩增速继续维持在15%以上,保持了一贯稳定的增长。

业绩逆势飘红的背后,是海天一如既往对市场的敏锐。 “我们电商公司的员工天天在淘宝直播。”张欣介绍,海天于2018年成立了电商公司,通过多元化线上网络渠道,完成在各大主流电商平台的布局。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0%,就连张欣本人都上线拼多多平台,推销海天酱油、黄豆酱、蚝油等经典产品。

在佛山的不同行业,都有很多这样的“庞康”,他们的企业在发展的赛道上一路狂奔,企业家却低调到无迹可寻。

美的集团2021年1月4日市值突破7000亿,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家电企业,创始人何享健却不愿过多在公开场合露面,他曾经这样解释,“我的普通话说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跟媒体接触容易说错话,被人误解,给企业带来危害。所以不如不讲,少讲多干,把企业做大了,让企业赚钱了,比什么都强。”

佛山南海区罗村是华兴玻璃所在地,玻璃年产量达600万吨,品种达4000多个,年产值超过70亿元。作为亚洲最大日用玻璃生产商,其董事长李深华却一直保持低调的风格。广东珠江开关董事长张柏成曾经这样评价过好友,“李深华是一个内秀的企业家,他平时话比较少,但是内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种强大的能量让他把华兴玻璃经营得风生水起。”

从海天酱油到美的家电、再到华兴玻璃,这群低调务实的佛山企业家,撑起了了不起的佛山制造。

“无论遇到顺境也好,困难也罢,海天始终有其坚守的初心,始终坚持守拙、择善、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不露圭角,庞康初心依旧。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李源

【南方日报记者】 叶洁纯 盛正挺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