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万山边检站2021年春节期间执勤安排表,朱永聪将自己的名字签在了值班人员的第一栏,再一次选择了除夕值守。如无意外,这将是他在桂山岛的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3个春节。在祖国的南海边境线上,在艰苦的海岛生活中,朱永聪的十年青春倏忽而过。
朱永聪参加珠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不孤独的“守岛人”
“我不要爸爸上班,我想要爸爸陪我一起玩。”6岁的浩浩望着朱永聪,眼神充满不舍。
“浩浩听话,还有好多小朋友也在等爸爸妈妈回家,爸爸把他们的爸爸妈妈送回到他们身边,就可以回来跟浩浩一起玩了。”朱永聪只好哄道。就这样,回到家里不到三天的朱永聪,再次拎起简单的行囊,经过两个多钟头的车船颠簸,匆匆赶回桂山岛。
万山边检站所在桂山岛,远离市区,工作生活条件简陋,是国家规定的一类海岛艰苦地区。驻岛7年,朱永聪早已适应了空气的潮湿闷热,也习惯了岛上的蚊虫遍布。
与多数人民警察一样,朱永聪与家人同样聚少离多,尤其在节假日和台风季,工作任务繁重,为了让渔民能够快速登岸入境,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经常要在单位值守长达半个月。
朱永聪(左一)在执勤现场。
海岛偏僻,周末时常停电断网,通过视频电话与家人连线的团聚时刻被打断;海面大风造成客轮停航,他归家的路也会被阻断。
有一次,桂山岛突然停电,通讯信号也受到影响。不巧的是,此时,家中4岁的浩浩因消化不良而上吐下泻,妻子焦急地带着浩浩赶往医院,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朱永聪。等通讯恢复,朱永聪的手机不断传来“嘀嗒”声,他才匆忙回拨电话,询问儿子的病情。而当时天色已晚,开往市区的客轮早已停运,朱永聪就这样在牵挂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早上,他请假匆匆往家赶。打开家门那一刻,浩浩高兴地扑向父亲,没有留意到朱永聪的眼眶,已经湿润而发红。
工作以来的16个春节,朱永聪仅有一次赶回了家乡过年,更多个除夕夜晚,陪在他身边的只有一部电话机和一台办公电脑,他默默坚守着,只能用短信、电话和视频与家人传递亲情。但尽管这样,朱永聪从未觉得孤独。
平日里,朱永聪最喜欢爬上山峰的高处,俯瞰脚下袅袅炊烟,望着远处点点灯火,凝视着风平浪静的海面,每望一眼,他便对自己守卫的海岛多一重眷恋。
“我已经在桂山岛驻守了7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朱永聪说,“看着执勤工作的地方一天天变好,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驰骋抗疫一线的“千里马”
去年2月,朱永聪正在规划休假行程,准备探望远在广东清远老家生病的父亲。突然,新冠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暴发蔓延,严峻的疫情形势对出入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古忠孝两难全,朱永聪既希望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也难以放下对家里父亲的牵挂,此时的他心乱如麻。
幸好,朱永聪父亲的病情治疗及时,在确认父亲病情逐渐稳定之后,朱永聪小心翼翼地向家人提出延迟休假并坚守工作岗位的打算,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当月,万山边检站组织成立“党员突击队”,朱永聪第一个向党组织递交报名表,申请成为抗击疫情的“排头兵”。在他的带动下,万山边检站“党员突击队”,逆行出征,坚持奋战在口岸一线执勤现场。
万山边检站党员突击队部分成员(右二为朱永聪)。
炎炎夏日里,室外温度已达近40摄氏度,身着全套防护服的朱永聪,全身上下已经被汗水“灌溉式”浸透,但是为了节省时间,为了防疫安全,他坚持全程不进食、不喝水,在灼灼烈日下,每班岗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脱下防护服的他,汗水已将衣服紧紧粘在身上,口罩勒出的印记也清晰可见。
凛凛寒冬中,刺骨的海风夹杂着湿冷的空气,吹向简陋的执勤现场,他用伟岸的身躯,挡在了寒风路径的前沿,他用熟练的流程,为每一名旅客高效查验。在呼啸寒风中,他挺拔的身躯有力而刚强,坚定的目光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朱永聪时常想起,多年前,17岁的他怀揣着从军梦,进入了广东边防总队。2018年,他脱下“橄榄绿”的军装,换上“藏青蓝”的警服。如今,他既是街坊大娘眼中木工活出色、踏实能干的“小朱”,也是邻居小孩子眼中本领高强、勇猛威武的“朱叔叔”,还在去年11月获评“珠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朱永聪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他觉得,艰难的戍岛生活正是对自己的考验,而他,从来不畏惧考验。
【记者】刘艳婷
【通讯员】石兆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